慈悲濟世無所求--我們在加州默默散播了笑容

盧濟侹

我是慈濟證嚴上人的弟子,法號濟侹,是美國加州橙縣的志工,我想說出我在慈濟上人的教誨下所看到的一些事,和幾年來平時參與的 一些事,而這些事只是慈濟所做的一小部份,並沒有什麼特別,其他很多的非營利組織也有做,我只是想說慈濟人在世界各地都默默的在做,不求回報。

一,加州橙縣有一家兒童醫院,裡面有許多重症的病童,這些病童來自美國各地,病童的家人都會陪在他們身邊,McDonald (就是賣漢堡, 薯條的麥當勞)為了減少這些家庭在醫院附近長期住宿的負擔, 為這些病童的家人蓋了 McDonald House (麥當勞之家),數年來橙縣慈濟在每個月的的一個星期六, 帶著這邊當地的大學生 (慈青) 去幫病童的家人煮一餐晚餐, 當這些病童的家人感動地對我們說 Delicious, Thank You! (很好吃, 謝謝!) ,這樣大家就很滿足了。

二,加州橙縣有幾家收容重症老人的老人院,很多老人不良於行,無法言語,或是長期病痛纏身,慈濟志工帶著當地的高中生 (慈少),以及大學生 (慈青),每個月的某一個星期六(慈青的活動),及每個月某一個星期日(慈少的活動),長期去這兩個老人院,和這些老人互動唱歌跳舞給他們看,還有吹氣球,與這些老人玩空中乒乓球, 因為這是少數可以讓他們坐在自己的輪椅上就能玩的遊戲, 每次還會為當月的壽星慶生,我們最感動的是當這些老人們雖然無法言語所表露出來單純的微笑,還有每次要離開時,他們拉著慈青和慈少的手,希望我們下次再來,依依不捨的表情真讓人難忘。

三, 加州橙縣有食物銀行 (food bank),就是讓社會大眾將捐贈的食物能集中於一地,然後發給需要幫助的低收入戶的家庭,慈濟志工常帶著公司的同事和家人,也帶著這邊的高中生(慈少),以及大學生 (慈青),每個月認養一天幫忙打包食物,我們最大的收穫就是當這些低收入戶的家庭收到食物時,能夠稍微舒緩為食物在擔憂的心。

四, 加州的南邊就是墨西哥,曾有人說美國與墨西哥就像天堂與地獄之分,南加志工每一年都會帶著慈青和慈少),跟著慈濟醫療團隊一起去墨西哥邊境的小鎮 義診以及發放,記得有一次連續趕了三個小鎮,早上五點出發到晚上很晚才回到家,我們最大的喜悅,就是當看到有一口蛀牙的孩子們,雖然看牙的時候可能哭哭啼啼的,但在治療後所露出的甜美笑容 ,以及看到住在殘屋破瓦裡的人拿到發放食物的那種單純的滿足。

五,離美東南邊比較近的中美國家海地,在一年內旱災與水災竟然會連續的發生, 再加上幾年前的大地震, 這個國家的人民真的是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慈濟來自美洲各地的國際賑災團隊和醫療團隊,在海地做過的義診及發放不下數十次,志工們自費參與,有時帶著美國慈青和慈少一起去, 而我們最大的收穫,就是看到這些災民和感恩戶, 得到助援時當下的那份喜悅。

慈濟每次的大型賑災都不是以打了就跑的出發點來做,而是以深耕的長遠計畫來做,所以都是跑在前面,做到最後,就像海地,地震後四年了,已經在海地也培養了當地的志工,希望能由當地的志工主動來做, 由當地志工來喚起當地人的慈悲心一起建設自己的家園。以上的事,在美國和在世界各地的慈濟人都一直在做,在台灣各地的慈濟人更是沒有少付出一分,我也相信大多數的慈濟人都是秉持著師父的教誨 「 付出無所求」, 默默地在做。

師父有教誨,普天三無, 天下沒有我不愛的人,天下沒有我不信任的人,天下沒有我不原諒的人,這是需要有一個崇高的胸懷,說實話,以我目前的修為,當事情發生到我身上的時候,我沒把握做得到。然而如果今天魏應充師兄犯了錯(滔天大錯),師父就把他逐出慈濟師門的話,那我們以後如何去體會這普天三無的意義?

個人淺見,食安風暴牽涉很多複雜的層面,除了不法商人為了謀私利、企業為求獲利以低成本導向的管理,到制度不健全、法律, 海關, 稅務都有很多漏洞、進口稽查不全,以及沒有追蹤回收癈油規章等完整配套措施,以致人民無法有安全可信頼的食品,希望因為這次危機,能讓政府,行政機關、企業都能深省檢討,還給社會一個安全的生活環境!

慈濟全球有上百萬的志工,決大多數都是熱心助人,自願貢獻己力,付出無所求之人, 魏應充師兄忝為慈濟一員所造諸業不但須受法律治裁,更難逃因果,慈濟本持教富濟貧的理念並沒有錯,期許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慈濟證嚴上人 (師父) 沒有切割子弟是希望他能夠面對自己的業力,也勸導所有犯錯的人 (包括慈濟人) 放下執著和無明,勇敢的認錯。

慈濟人沒有什麼了不起, 只要把 「慈濟」 換成 「慈悲濟世」 這四個字, 就不難理解慈濟上人(師父) 幾十年來, 希望慈悲的力量能在善惡拔河,人心混亂時發揮作用而帶著慈濟成千上萬弟子付出無所求, 始終如一所做的努力。

●作者盧濟侹,慈濟美國加州橙縣弟子。本文為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ETtoday新聞雲》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