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總統強勢回歸 為台積電帶來「震撼教育」

我們想讓你知道…相較於台積電救援Intel的複雜與難度,反觀關稅、對美國擴大投資、縮短美台先進製程的時間差等則顯得相對單純,畢竟台積電的主體性、無可取代的競爭力仍是存在。

▲▼ 美國前總統川普。(圖/路透)

▲川普一上任就給予台積電強大壓力。(圖/路透)

● 劉佩真/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APIAA理事

川普一上任就給予台積電強大壓力,近期美國川普總統為了以最快速度強化美國先進製程的製造能力,頻頻針對台灣半導體業發表充滿敵意的談話,包括「台灣奪走了我們的晶片業務」,也直說「如果他們不把它帶回來,我們不會高興」。

故川普總統拋出對台灣半導體業將課徵關稅,也再研議之前美國晶片法案的補助款,亦期望台積電擴大對美國的投資,甚至華爾街盛傳,美方期望台積電透過股權投資、合資等方式,主導Intel的晶圓代工業務,整合Intel的專利、設備、技術、供應鏈,說服客戶將訂單轉移至Intel晶圓廠。

但此方式美其名是由台積電主導美國晶片製造的走向,美國川普恐也不樂見此情勢,況且台積電更是要付出相對更多的心力,變相去扶植競爭對手來搶奪自身的訂單,此極度不符合公司股東權益。

首先是美國川普總統擬祭出關稅手法期望台灣半導體業加速往美國布局,特別是對台積電寄予厚望,畢竟有鑑於Intel財報表現不但明顯未如預期,甚至再度出現裁員的動作,顯然Intel非但未能振興其晶圓代工業務,且在AI商機中也無法佔有關鍵地位,也反映美國要藉由Intel來重返往日半導體製造榮耀仍相當艱難。

更何況原先Intel斥資280億美元在俄亥俄州打造地表最大的晶圓廠,因公司營運陷入困境,必須更審慎地規劃資本支出,該廠完工期會往後展延五年,至少2030年後才能啟用,故美國川普總統深知在其任內Intel無法協助其實現半導體製造再次偉大的夢想,更遑論削價、製程更名手段皆難以改變Samsung無法從台積電手上搶奪重量級客戶的局面,僅能將此重責大任放在台積電的身上。

台積電赴美投資已成定局

爾後3月3日台積電正式宣布加碼於美國1,000億美元的投資,也就是說過去台積電海外廠以日本熊本廠進程最快的情境將有所改變,未來全球布局勢必將以美國為重。同時美方也會要求台積電快速加鞭讓亞利桑那州廠第二座、第三座量產時程提早,兩座廠房極有可能分別由原先的2028年提早到2027年第三季、2030年往前到2028年,等於在川普總統卸任前就需繳交美國先進製程落地生產達到一定比例的目標。

而台積電加大對亞利桑那州晶圓廠先進封裝的投資,將會為美國政府和客戶帶來更快的成果和更大的利益,畢竟先進封裝對於AI及高效能運算已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更是先進製程領先族群不可或缺的重要競爭力條件,況且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晶圓廠假使可搭配自有的先進封裝廠,則可謂能為美國半導體供應鏈落地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

由上述可知,未來台積電在海外的投資布局將以美國為重,恐快於日本、德國,至於台灣本土的擴廠部分也將不停歇,畢竟在國內具有群聚效應、工程師24小時隨時待命、供應鏈完整等優勢,此則是在美國無法完全複製的現象,故我國仍是台積電先進製程、先進封裝的根本。

然而台積電對於美國進行先進製程、先進封裝、研發中心的大舉投資,短期內對於公司資源的調度及獲利影響狀況,將是各界關注的焦點,甚至是否稀釋台灣本土半導體業在全球市場的重要性,也值得觀察。

設廠國別/地點 投資額 量產時程 技術 特點
日本 (茨城縣筑波市) 370億日圓 2022年 3D IC材料研發中心 子公司TSMC Japan 3D IC R&D Center
日本 (熊本縣菊陽町) 70億美元 2024年 22/28奈米、16/12奈米 子公司(JASM)
日本 (熊本縣菊陽町) 142億美元 2027年 40奈米、22/28奈米、16/12奈米、7/6奈米 子公司(JASM)
日本 (尚在評估中) 尚在評估中 尚在評估中 規劃以3奈米為主 子公司(JASM)
美國 (亞利桑那州) >650億美元 2025年、2027年Q3、2028年 4奈米、3/2奈米、2奈米或更先進製程(A16) 美國子公司(TSMC Arizona)
美國 1,000億美元 未來數年興建三座晶圓廠、兩座先進封裝廠、研發中心 N/A N/A
德國 (德勒斯登) 100億歐元 2027年 28/22奈米 台積電首度於歐洲設廠,搶攻車用半導體市場

 

台積電得避開與Intel的糾纏

再者,美方提出台積電救援Intel的議題,市場看法趨向兩極化,但台積電仍應不忘能擁有最具影響力半導體公司的本質為先進製程的獨有性、與客戶不具競爭關係。

也就是若台積電與Intel合資,恐讓護國神山的競爭力潰堤,畢竟其不但有技術外流的危機,且協助競爭對手擺脫營運危機,則反而讓自己身陷危機,則Intel就會於最短時間成為分食台積電訂單的最大對手,畢竟在美方目前強勢主導國際與產業運作遊戲下,盡量避開合資的此種模糊可被操控的地帶,才能規避未來不可測的風險,獨資下的投資反而對台積電可有主控權。

整體而言,相較於台積電救援Intel的複雜與難度,反觀關稅、對美國擴大投資、縮短美台先進製程的時間差等則顯得相對單純,畢竟台積電的主體性、無可取代的競爭力仍是存在,施予轉嫁成本、以拖待變等皆是因應措施,但若與Intel牽扯上經營的業務關係,恐需莫名擔負無太大回報率的導師責任,恐是一份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況且雙方在商業模式、製程生態系、設備都存在差異,潛在合資企業戰略價值不明,台積電應極力避免參與其中。

▼若台積電與Intel合資,恐讓護國神山的競爭力潰堤,畢竟其不但有技術外流的危機,且協助競爭對手擺脫營運危機,則反而讓自己身陷危機。(圖/記者廖婕妤攝)

▲台積電,南科。(圖/記者廖婕妤攝)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本文轉載自「思想坦克」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思想坦克專欄

思想坦克專欄 思想坦克

《台灣智庫-思想坦克》立志作為台灣彼此理解互信的溝通交流平台,我們誠摯地歡迎台灣各地所有的聲音。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