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慶輝/新媒體的明天,是否燈照亮、舞照跳?

電視,跳舞,媒體(Photo by Patrick Quintanilla/Flickr)https://flic.kr/p/as4Fee

▲無論哪一類型媒體,其真正的威脅在於不願接受現況、不敢革自己的命,於是讓明天的自己沒有舞台可以繼續。(Photo by Patrick Quintanilla/Flickr)

【社長的新媒體聊天室】

1999年,921大地震之後沒多久,同事神秘的找我在第一大樓和第二大樓中間的空中穿廊上碰面。他一開口就說:「要不要一起去做網路新聞?」我一開口就回答:「好!」我並沒有先問要去哪兒做,甚至不問待遇條件。

2000年千禧夜我寫了一則頭條新聞「燈照亮,舞照跳」之後,就離開待了12年的聯合晚報。有人問我為何離開待遇不錯、又曾經很有保障的聯合報系?我回答,因為我覺得紙媒即將沒落,因為我期待新的改變。

這週讀到好幾篇文章及報導:「一個《經濟學人》資深編輯的自省:我們真正的威脅,在於凡事『紙本優先』的自己」、「媒體解構的陣痛」、「『我養記者,你賺錢』 2000家媒體槓臉書、Google」,我心想,現在都2017年了!

從2000年3月《ETtoday.com東森新聞報》上線,到2011年11月熄燈3年多之後,《ETtoday.net新聞雲》重回網路,至今網路新媒體的17個年頭,我估算,在我經歷的這麼長時間裡,至少燒掉5個億吧!而能一路顛簸在網路新媒體走了17年,重點不是團隊的堅持而已,更是創辦人王令麟的堅定意志。還有,要有夠深、夠大的口袋,裡頭還裝了夢想。每次說到2008年4月ETtoday.com在美國凱雷集團手上關掉,王令麟都會哽咽。

美國2,000家媒體聯合起來摃上facebook、Google,這像是傳統媒體往數位媒體轉型的悲鳴,無力且淒涼。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調查,美國730億美元線上廣告大餅中,Google和Facebook就賺走7成以上;相較之下,報業2016年的廣告收益為180億美元,大幅低於10年前的500億美元。這並不是今天突然發生的,但當傳統媒體人還沈浸在過往的黃金歲月,便已失去了掌握影響受眾的能力、發展新媒體新商模的契機,而讓本來是服務媒體、讓媒體更有效率的科技產業,抓走了媒體的權柄,還把這權柄釋放給每一個人。

這些媒體直指臉書占盡便宜,對此,臉書公關副總裁施拉吉(Elliot Schrage)回應說:「我們無法解決你們的商業模式問題。」這果然是傳統媒體人與非媒體人的不同思維。只是話說回來,那些黃金歲月,媒體大亨們累積了多少財富!那些財富,不也來自長年的傳播霸權,甚至壟斷?

當今資訊傳播的環境,「挖掘公開資料揭發貪腐、把記者送到戰區,親臨體育賽事捕捉精華畫面……」,一樣會送到讀者眼前,只是不再是傳統的報紙派送、不是電視頻道的通路。這占有傳播絕對優勢百年的通路,已轉手給facebook、Google。

《經濟學人》資深編輯的那篇自省,我把最後兩段畫了紅字:「當一家公司耗費數十年發展一種內部文化,使其最適合在一種經濟情勢裡有優異的表現,之後想要因應新環境調整文化時會非常辛苦。在舊世界裡會有一套誘因結構讓勞工維持例行性的作業,這些在新世界裡可能證明是極大的負擔。因此老公司未必都能在改變中存活與興隆,剛發跡的公司卻非常善於探索新機會,主要是因為他們加入競賽時完全沒有組織的包袱。」重點在標題「我們真正的威脅,在於凡事『紙本優先』的自己」,這就是我十幾年來看著傳統媒體轉型最大的關鍵問題。只是,怎麼當年只有紙本的時代,我都會買來看的《經濟學人》,2017年還在探究這話題?

進一步說,我認為是「真正的威脅,在於凡事『我優先』的自己」,一種源自握有傳播權柄的媒體優越感與知識分子的傲慢,不願意接受「人人都是媒體」的時代早已來臨,不願意、不敢革自己的命。

我或許是非典型的媒體人,在媒體發展的歷程裡,有幸在傳統媒體的專業領域中擁有跳脫傳統的表現空間,更有幸在新媒體的快速變化裡,得到老闆的遠見及夥伴們的支持,一起革自己的命,一起解構自己。問我這過程有沒有痛?有,有夥伴沒跟上,會痛。

好文推薦

蔡慶輝/共享,才能一起打世界盃

蔡慶輝/共享經濟下新媒體的合縱連橫

蔡慶輝/新媒體的微創業可能性

蔡慶輝/新媒體的態度與高度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蔡慶輝,ETNEWs新聞雲共同創辦人,現任社長。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