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穎超/看十九大後的中共未來五年戰略藍圖

▲▼十九大,中共十九大,北京人民大會堂,閉幕。(圖/視覺中國)

中共十九大閉幕,光從習近平的政治報告中就可以看出其未來五年的戰略規劃藍圖,且勢必將在習近平的強勢領導下做出成績,不會只流於空談。(圖/視覺中國CFP授權提供)

中共的十九大才剛開完,我們可以從其政治報告與人事變動大致瞭解中共未來五年想做的事及趨勢。簡單來說,中共在經濟上會持續進行產業升級、推動國企與金融改革,透過對鄉村、「新興」區域(比如雄安新區)與「一帶一路」的投入,消化過剩產能並維持成長動能;在政治上繼續反腐,有機會更往集權道路前進;軍事上短期要理順內部運作,但長期恐怕將給不同意見國家帶來更大壓力。在總體趨勢上,由於內部政治問題基本獲得解決,未來五年注意力會更放在經濟發展。以下簡要談談一些觀察。

發展經濟將是中共未來五年最重視的目標,原因是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與復興中國夢。這些論述延續鄧小平規劃、已提前實現的戰略目標,準備在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承諾。如要達成,中共在這五年間,每年必須維持平均至少約6.5%的經濟增長率。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會放在實體經濟、深化產業升級與城鄉、「一帶一路」建設。只是問題也非常多:第一是要解決國企、銀行、地方政府等債務過重問題,這些嚴重到政治報告寫出希望能「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其次是定義中國大陸社會「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並提及了「確保到2020年中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顯然平衡貧富差距也是中共特別關心的問題;第三是要建立「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自然生態監管機構」,功能為管理自然資源及監察自然生態,並監管污染排放及保育自然保護地。上述問題形成已久,中共又欲同時統合競爭與平等、解決發展與環保的矛盾,從世界經驗看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相信最終會服從經濟建設的大局,只是其拉鋸程度將決定其成長幅度。

▲▼北京,空氣汙染,空汙,霧霾,經濟發展。(圖/視覺中國)

中國大陸因積極建設導致各類環境汙染層出不窮,雖是世界各國時常點名汙染嚴重的國家,但在經濟發展與環保矛盾的拉鋸戰中,經濟發展仍會佔上風。(圖/視覺中國CFP授權提供)

在政治上,毫無疑問地,此次會議確立習近平是未來五年中共最有權力者。但有兩個趨向值得注意:首先是一談到此次習能集中權力,臺灣多數人直覺反應會認為,這是因為中共體制本來就獨裁。但如果此體制一直都是一人說了算的局面,習此次集中權力就不值得大書特書了。他能逐步收攏大權,關鍵是獲得了民心,乃至於黨意的支持。中共因腐敗造成的危機,黨內菁英是有高度認識的,因此在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確立習核心時,公報中反覆提及「民主集中制」,既要集中,也要民主,暗示同意把權力交給習以解決問題,但也提醒習,不要忘記民主監督。中共在缺乏黨外制衡機制下具有如此反省學習能力,令人印象深刻。只是十九大會後披露的訊息顯示,此次對中共高層領導,包括政治局以上、國務院領導成員、全國人大、政協新提拔人選等的選舉方式與過去有很大不同:未採差額、預選機制。

差額是說除了中央會提滿應選名額外,還會在名單上多列幾個人選,預選則是先進行投票,看看所提人選能否孚眾望。此次新方式是面對面聽取推薦意見和建議,推薦票數只是參考。外界對新辦法所知有限,只知習跟57人會談,其他領導也聽了正省部級、軍隊正戰區職黨員和其他十八屆中央委員共258人的意見;中央軍委們則分別聽取現任正戰區職領導同志和軍委機關戰區級部門主要負責人共32人的意見。領導人怎麼分工?而如果是面對面談話,是否會出現扭曲、引導黨意的問題?當然中共不同派系的領導沒一個是傻瓜,但此方式稍一不慎,很容易就變成操作獨裁的溫床。未來是否還會採取此方式,或者此方式是否真能使意見「更全面、更真實、更準確」?有待我們持續關注。

在軍事上,短期我們可以放心,但長期來看更使人憂慮。說可放心是因習在近幾年打了軍隊幾隻大老虎,為清除這些人的影響力,提拔新人速度過快;在制度上又將四總部改為15個部委、七大軍區改為五大戰區、原來隸屬的18個集團軍整編為13個集團軍、換新軍隊番號,並提出裁軍30萬,到現在還在進行中。這些變化不小,必要一段時間適應完善。只是這個磨合期恐怕不會太長,否則此次軍委新人事不用強調更加注重聚焦實戰。新任軍委副主席張又俠曾先後兩次參與越戰,是個顯例。從某些管道所知,中共這些年來自信越來越高,解放軍自然也不例外,他們磨合完成後,未來會否嘗試尋求「試刀」機會,以看看新體制和武器的效用,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發展。

解放軍經過陸軍重新編製後,首次在「跨越-2017‧朱日和」組織合成旅基地化訓練,著重探索「一個合成旅的作戰能力到底有多強」。(圖/翻攝自中國軍網)

中國軍隊雖因習近平打貪行動正在整合中,但磨合期不會太長,且近年來解放軍愈來愈有自信,難保哪一天不會嘗試尋求「試刀」機會,台灣仍不該掉以輕心。(圖/翻攝自中國軍網)

上述觀察到的中共發展現象,其實許多與教科書上的西方經驗不同,一旦作成,將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包括經濟發展裡的政府角色該有多重要?經濟上鼓勵競爭與注重平等能協調嗎?發展與環保的矛盾能解決嗎?民主政治與菁英政治的關係是什麼?缺乏外部制衡的政府能否自我節制?國家強了後能不追求霸權地位嗎?……中共做到一些已經讓學界討論不停了,如果能穩健前進,將會是人類新發展模式的另種選擇。台灣過去曾在「中國儒官」治理下達成世界側目的均富奇蹟,也曾經這般的對未來充滿雄心與希望。現在卻除了旁觀中國大陸發展,或者企圖搭個順風車外,深陷在政治漩渦中。我們現在過得好不好?據說廣設大學教育出不少學歷很高的公民,把尋找美食、追劇的時間轉些來瞭解臺灣成長的歷史、看看外面世界的變化,釐清價值與現實問題,能不能再創一個共榮共富的社會?!

好文推薦

楊穎超/公共議題雙重標準 內耗無止境

楊穎超/停止以國家為工具的批評

楊穎超/政府助社企,是迷航還是領航?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楊穎超,台大國家發展所博士,曾於北京清大、南京大學蹲點研究。關注美中台、兩岸政經發展、交流議題。現於大學任教。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 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楊穎超專欄

楊穎超專欄 楊穎超

台大國發所博士,曾至北京清華與南京大學訪問,現於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任職副教授。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