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乾任/花高租金住蛋黃區 這樣的年輕人浪費嗎?

▲▼豪宅,房市,房地產,住宅區,信義計畫區,台北市信義區。(圖/記者季相儒攝)

▲剛出社會的年輕人常因房租與通勤時間而陷入取捨的思考。(圖/記者季相儒攝)

日前一則新聞引發網路鄉民熱烈討論,大意是一位剛找到月薪55K的年輕人,在公司附近的大安區找了一個25K的套房(不含水電等費用,還要另繳1K多的管理費),租屋的當事人以此為由拒絕給父母孝親費,讓家住桃園的父母直呼孩子被騙了,房屋租金太貴(同樣租金在桃園可以租一層)。

本文不擬討論租屋當事人因租金太貴而不給父母孝親費的部分,想單就網友一面倒的認為房租太貴,應搬到新北找個只有一半租金的房子通勤就好的觀點進行思考。我想,探討的問題可分為兩點:

第一、假設租得起,年輕人不應該花高額房租落腳蛋黃區嗎?
第二、花時間通勤省租金是真的省嗎?

在深入探討租金與地點之前,我想先說一下有錢人是怎麼處理的。答案很簡單,就是幫孩子在其工作或求學場所附近直接買套房。不管是台北、東京、紐約還是倫敦,我都聽過有錢人直接幫孩子置產,使其方便居住的做法。甚至有個朋友還跟我說用買的最划算,因為住完之後就能脫手賣掉,往往不需支付租金,甚至還能倒賺一筆。

這是富裕階層處理居住問題的方式,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裡,購屋才是常態,租屋「未免太不划算」。

好了,看完有錢人的做法,回頭來看租屋問題。先說結論,以這個案來說,我是認同這個年輕人以高租金租住大台北蛋黃區。理由是,剛畢業的年輕人能找到月入55K且公司在大安區的工作,想必工作能力或個人條件不會太差。當創造收益能力不差時,時間跟健康狀態就成了換取收入的重要成本。

假設這個年輕人因為花25K租屋,每天可以省下兩個小時的通勤時間、花費還有舟車勞頓的辛苦,並將省下來的時間用於工作或自我投資,那麼一來工作績效肯定會比花時間通勤的其他新進同仁高,且通勤成本少說一個月也可省下四、五千元,等於實質租金支付約莫落在20K。

若租住新北市房租只要一萬元,那麼等於他以一萬元買了自己一個月的通勤時間。假設一個月上班22天,通勤時間44小時,換算下來等於他花了一萬元買回自己的44小時,換算成時薪約227元。若他能利用這44小時時間創造出超過一萬元的收益,其實租住蛋黃區的實際成本,並不會比租住郊區來得高。

▲▼交通,馬路,摩托車,機車,上班族(圖/記者張一中攝)

▲通勤除了耗費時間,騎機車趕打卡的上班族更需承擔高風險支出。(圖/記者張一中攝)

其次,不容否認的是,蛋黃區的機會效益較高,各種商業社交或藝文活動在蛋黃區出現的機率遠高於住宅郊區,若是對自己前途發展有企圖心的年輕人,選擇租住蛋黃區是幫自己創造遇見貴人的契機。

為什麼台灣有愈來愈多年輕人要出國打工,或到各國大城市找機會?這些地方的居住生活成本,難道不比台北市蛋黃區高嗎?說穿了,就是機會比台北多。同樣道理,我們稱許那些到海外都會區尋夢的年輕人,卻斥責在台北都會區找尋機會的年輕人,不覺得哪裡怪怪的嗎?

大都會是資本和人才群聚處,也是機會群聚、發生的地方(聚落效應),今天難得有年輕人敢於破除既定的社會框架,幫自己的起跑點找尋一個較好的落腳處,非但沒有獲得稱讚,反而被許多人指責跟檢討。姑且不說這個年輕人花自己的錢要住什麼房別人根本管不著,真心要討論居住地點的選擇時,許多人只會從既有的觀念去思考,或從花時間省錢的角度判斷,卻無法從更多角度綜合考量,想想也是蠻可惜的。

說真的,在支付得起的前提之下,用金錢換取通勤時間是比較有長期效益的事。一邊是每天可以好整以暇的到公司,另一邊是每天花一、兩個小時通勤,而且不是人擠人就是塞在車陣裡每天狼狽的趕打卡,老闆或客戶會比較喜歡哪一種?節省金錢卻拿時間去補貼就是「真省」嗎?這些思維慣性的背後,又反映出什樣的世界觀與生活模式?我覺得,這些都是值得透過此一個案深入思考的。

當然,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由政府提供公共住宅或租屋津貼給年輕人,讓年輕人有能力支付居住在蛋黃都心區的花費,節省不必要的通勤時間跟外部成本支出(以台灣的交通來說,自己開車或騎車上下班算是某種高風險行為),讓年輕人的心力可以專注在工作或自我成長上,這才是真正對他們有所幫助。

好文推薦

王乾任/拚死修惡法,這就是蔡總統的「謙卑再謙卑」?

王乾任/別把他人苦難當做惜福教訓

王乾任/台股上萬點經濟還不景氣?低薪是資本家的陰謀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王乾任,職業作家,專事時事評論寫作,主持部落格「敦南新生活」同時,也是讀思寫文字溝通表達力專業講師。以上為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 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