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會是美中貿易戰的獻祭品嗎

▲農業,農產品。(圖/Pixabay)

▲中國大陸與美國都是全球農產品生產、消費及出口大國,兩國的貿易大戰是否會殃及農產品,引發國際關注。(圖/Pixabay)

文/李武忠

美國總統川普終於對中國大陸祭出「301條款」,針對中國大陸違反智慧財產權採取規模高達600億美元的貿易制裁,中國大陸官方也不甘示弱立即反擊,將提高128個稅項產品關稅,涉及金額約30億美元,其中與農業有關的有鮮水果(美國對中國大陸出口達3.5億美元)、豬肉及其製品(出口達13.4億美元)。各國都擔心戰火蔓延的情況下,股市應聲大跌,兩國貿易戰究竟是以和收場,還是會持續擴大爭議,將影響到全球貿易更引發國際關注(以目前台灣與中國大陸經貿關係之緊密,我國許多產業也勢必受到嚴重影響)。

誠然發動貿易戰最終沒有贏家,很可能造成兩敗俱傷。為此美國或許只是想以此為手段,讓中國大陸在智財權保護、改善兩國高達3750億美元貿易逆差上做出更大的讓步;同樣的,中國大陸並未立即選擇讓美國更有感的商品,如飛機、黃豆、晶圓等出手,也是為自己留下迴旋空間。美國財政部將在60天後正式公布最終清單,這段時間雙方仍有機會透過談判採取補救措施,龍鷹大戰是否以和局收場,考驗兩國領導人及其團隊的智慧。

中國大陸與美國都是全球農產品生產、消費及出口大國,美國更是世界最大農產品出口國,2016年農業總出口額達1,355億美元,約占美國農業總產值的25%。而根據中國大陸海關統計,2016年中美農產品貿易額達312億美元,其中,中國大陸自美進口238.4億美元,對美出口73.6 億美元,中方逆差164.8億美元。中國大陸已是美國農產品第二大出口市場,占美國農產品出口的15%,是美國黃豆第一大、棉花第二大出口國,每個美國農民平均向中國出口農產品約1.2萬美元,特別是2016年中國大陸自美國進口黃豆金額高達137.7億美元(占第二位),若真要對川普政府施壓,農產品會是好的選項,尤其黃豆會是首選。

儘管農業占美國經濟的比重很低,但農產品出口對美國農民和經濟發展意義重大,它不僅支撐了美國農產品的產量,還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及就業率,美國農業比工業更依賴國外市場,去年4月中美開啟的「百日經濟計劃」中,農產品即列入雙方貿易協定的首要對象。美國農場主人們並不希望以他們做為談判籌碼,來換取美國製造業的發展,而美國農業州也都是共和黨的重要票倉(今年底美國國會將改選),在自由民主國度,選票還是執政者施政的重要考量。中國大陸可以運用廣大的農產消費市場來與美國進行博弈,以川普商人性格,只要贏得「面子」後,應該會見好就收,不會讓中美貿易戰全面開打。不過,台灣政府仍應有避險策略。

從中美貿易戰顯示,農業不只關係糧食安全,更可以做為貿易戰爭的重要籌碼,而台灣政府積極尋求加入區域經貿合作組織,未來在與美國、日本進行自由貿易談判時,如何善用農業籌碼,而不是犧牲農業(如美豬、牛雜、日核食)換得入場券,在在考驗蔡政府能力!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作者李武忠,博士,經濟系教授。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本網保有刪修權。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