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化的台灣 未來靠AI助力醫療發展

▲▼AI預測死亡準確率達9成(圖/CFP/示意圖)

▲AI對醫療的影響將無遠弗屆,相關應用及研究也是未來發展趨勢。(示意圖/CFP,下同。)

文/TAIWAN夢想家

人工智慧(AI),是教機器如何具有人類的學習能力的過程。人,可透過學習、經驗累積,做出正確、聰明的決策;機器,則需靠大量的數據資料來補足,透過資料處理、演算法運算,衍生出比人類更聰明的智慧。是以,要成功應用AI,大量的數據資料扮演關鍵角色。

IBM醫學數據分析事業Watson Health設計應用程式取得大量的健康相關資料,根據統計結果,「每個人一生中,能產出超過一百萬gigabytes的健康相關資料,相當於三億本書」,大量的健康相關資料意味著,AI對醫療的影響將無遠弗屆,相關應用及研究也是未來發展趨勢。

事實上,國際大廠已紛紛投入AI醫療相關技術研發與應用,諸如Google公司的TensorFlow和IBM的Watson for Oncology。在台灣,具備優質的醫療服務及健保制度,已獲得全球高度肯定;各醫療院所累積豐富之病歷及臨床紀錄資訊,搭配資通訊科技產業發展優勢,為AI於醫療的應用打下堅實基礎,舉凡精準醫療、健康管理、長期照護,都是極具潛力的發展方向。

面對台灣發生率較高的癌症,如乳癌、大腸癌、肺癌、肝癌,病患在診療檢驗過程中,累積了大量核磁共振成像、電腦斷層掃描、核子醫學影像資料,搭配研究機關針對前述各種癌症的基礎研究及臨床試驗資料,透過訓練AI模型辨認病徵,可提升診斷準確率,提供醫療人員良好建議,促進術前評估及預防醫學進展,甚至輔助手術進行。隨著耗費於診斷及治療的時間減少,醫護人員將擁有更多的時間可照顧到患者的心靈層次,進而提升醫療服務品質。

預防醫學是當今醫學進展最重要一環,強調以健康管理來監控慢性病發展狀況,以避免疾病進一步惡化,透過AI監控健康狀況,分析飲食情況、消耗熱量、血糖變化等數據,來預測發病機率,讓患者能提早就醫,提高治癒率,也能進而節省醫療資源。

據報導,台灣在3月已正式邁入高齡社會,這意味著,每7個人之中就有1個人是老人。針對人口老化,除了前述健康管理需求外,照護需求也應運而生,試想,若年長者可進行自主健康管理,透過穿戴式電子儀器提醒用藥,搭配互聯網(IoT)應用,將生理資料遠距傳輸至親友及周遭醫療院所同步監控,將大大減低照護人力需求,同時確保狀況發生時能緊急因應。

隨著AI核心技術的演進,智慧病床、電子輔具、醫院客服機器人、醫療場域經營管理規劃等相關產品正如雨後春筍般迅速推出,但仍有需克服的困難及挑戰。舉例來說,醫學檢驗資料雖多已數位化,惟資料的整備,如去識別化、標準化等等,往往仍需耗費大量人力處理,始能取得AI賴以學習的良好訓練資料。

此外,過去企業常面臨單點發展、產業規模小的困境,應鼓勵跳脫既有的產業架構和思維,協助促成跨域整合,依據醫療臨床需求,導入新興技術,發展創新解決方案。其中,AI技術導入醫療場域臨床測試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透過使用者意見回饋,從中獲取關係人意見,進而構思出較完善的服務模式,設計出貼近AI醫療市場的產品,符合國內市場需求,並往國際市場拓銷。

法規面,台灣健保開辦至今20餘年,累積了大量高品質及數位化健康資料,加上私人保險相關數據,舉世稱羨。然而,醫療相關健康資料使用,涉及法令及倫理考量,社會大眾對於臨床個人資料作為研究或研發使用仍有疑慮,未來若能適度鬆綁相關規範,有限度開放資料使用,將有助於提供研究人員或企業進行大數據分析,加速AI於醫療之應用及發展。

政府推動AI創新研究中心專案,以AI生技醫療、AI製造、AI服務、AI核心技術為主題開展研究計畫,盼透過AI創新研究中心的成立,積極促成跨中心、跨計畫之橫向鏈結,培養跨領域研究人才,加速計畫研發成果的應用發展。

四大AI創新研究中心中,即有兩大中心以生技醫療應用為範疇,分別是AI技術暨全幅健康照護聯合研究中心,以及AI生技醫療創新研究中心,將建構AI醫療相關數據、平台與技術,與企業合作,帶動臺灣AI產業發展。

前者刻正積極與國外頂尖團隊,如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日本東北大學洽商合作機會,期簽屬合作備忘錄並進行實質交流;後者規劃客製化企業內訓方案,培訓生技醫療領域人員建立AI技術與應用基礎,也為AI專業人員轉譯醫學知識與臨床實務需求,建立不同專業領域人員之共通語言,踏出專業研究與企業合作的腳步。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作者TAIWAN夢想家,是由一群掌握AI創新價值及趨勢的跨領域人才組成,希望藉此提升國家競爭力,將台灣打造為AI發展重鎮,進而孕育AI新興產業應用發展。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本報保留刪修權。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