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宮甄嬛傳》之26/甄嬛何以會與愛新覺羅‧允禮相戀

文/Rosy

在寫這個系列的時候,大致上和幾個朋友討論過《後宮甄嬛傳》,總覺得這個主題能夠引發不少設想,特別是關於原著與電視劇之間的差異。

小說往往會寫給固定的受眾來觀賞,譬如我個人,在分析自己的作品之前就會思考這樣的內容是否要估量讀者的接受度、網路點閱、回答意見等綜合結論,來判斷是否要持續公布。

前幾天的時候我還說「自知之明很重要」,因為人們彼此互相吸引,倘若僅有「外貌」或「美色」這種髮膚表象之吸引力,那麼只要青春不再、年老色衰,就會發生「以色事人,能得幾時好」的喟嘆;而不論外表,個性、才能、品格、思想與教育程度,同樣是彼此能否欣賞或互相談得來的重點,在某種程度上,雙方的家世能否配合,更會在生活小細節方面構成致命性的發展及齟齬的主因。

 我曾經在《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廿一)看「純元皇后」這個貌似完美的「夢幻偶像」有多狡猾(上)故衣和吉服做了一份主要女角的才華列表,主要是讓讀者多瞭解一下劇中角色的心性,從一個人之所能,往往還可以瞧出此人的人格特質,而人與人之間能否產生感情,「一見鍾情」可能太過於膚淺,從深層認識而進入心靈與精神的角度,那樣的感情纔得以走得更遠更久。

順便一提,在電視劇裡面的沈眉莊,尚且不如小說裡面的人物更來得多才多藝,可參見《後宮甄嬛傳》原著小說第一冊,沈眉莊通常是甄嬛下棋的好對手,在書中能夠與甄嬛對弈的就是皇帝,可見專精四書五經的沈眉莊,琴棋書畫必然不會遜色於甄嬛,只是這原始設定在電視劇無法呈現,相當可惜。

下表是針對電視劇而做,將純元皇后當作衡量的基準,而上表則是以愛新覺羅‧允禮為標準,那麼對照兩個表列的人物,可見才華方面,甄嬛與十七爺真的是才女對才子

古人說「郎才女貌」,對於女性的美貌極為看重,相對認為男性的才華甚於一切

就算是現代也一樣,每個人交往或結婚的對象,不可能與自身所知所學有太大的差別,否則天天生活在一起沒有共通話題,不啻是一種折磨,而就算愛慕對方,自己倘若沒有足夠匹配的外貌與才能,對方也絕對看不起自己。

鑒於電視劇正常的年輕男性人物沒幾個,上表僅列出與甄嬛相關的男性,順便把小允子也拿來做為按才華排的順序對照,其實也是觀賞電視劇之後的一種樂趣。

甄嬛會愛上溫實初麼?或者,會喜歡上小允子麼?

答案都是否定的。

個人相當喜愛電視劇裡面的果郡王,我曾思考小說與電視劇的差異,怎麼看都覺得原著的人物設定太空泛,少了點人性,也缺乏實際上的豐滿度,那麼改編版本之所以讓本人如此推崇,女性演員多數優秀之外,主演允禮的李東學能夠表現出此角的層次感,同樣是最大的主因。

很多言情電視劇都是男性貪花好色,遇到女主角之後,為了體現對愛情和尊重的特質,就拚命壓制男性荷爾蒙,而會傾心表現溫柔體貼,在這種老套設定之外,電視劇《後宮甄嬛傳》塑造了兩種格外特別的範例。

允禮是一個外表柔善、內心冷靜的人,而皇帝則是名符其實的「冷面王」,兩個男人都渴望滿足各自內心的慾望,這種男人的自尊心也頗強,希望能夠尋得此生足以匹配自己的唯一真愛,但兩者之間最大的不同,就是皇上可以放縱肉體在後宮尋歡作樂,王爺卻沒辦法輕易得著喜歡的女人,因此表現的禁慾、和善而疏離、溫柔卻恪守尊卑階級,往往反映於允禮的待人接物之上。

遇到了甄嬛之後,十七爺逐漸打破了這種平日的偽裝與矜持,追求嫂子甄嬛的態度轉為無比積極,譬如甄嬛四月十七日的生辰,果郡王所花的心思就特別值得思考。

思考一下本人生日所曾經獲得的禮物,多數以實際的實用性為主,例如巧克力、起司、蛋糕等吃食和維他命,或者香水、衣服、鞋子、書等個人平日接觸之物,當然也有音樂盒、首飾、化妝品之類,最特別的還有肖像畫與油畫幾幅。

相對於果郡王為了甄嬛所設計的各種賀禮,上述真的顯得有些俗了。

允禮送了甄嬛什麼?

笛音一曲《鳳凰于飛》、滿天的風箏、滿池的荷花與蓮花,以及滿心的戀慕、祝福及警示。

甄嬛是大戶人家的長女,甄家會送給女兒的東西,不外乎女孩家想要的東西,可能是胭脂水粉、螺子黛,或者為古琴、衣裳、鞋子之類。

入宮之後的甄嬛,拿到的禮物也不算少,皇帝的賞賜從古琴「長相思」、蜀錦做的鞋子、衣料、同心結和髮簪之類,可參照〈《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八)電視劇的少數錯誤(下):炭、古箏、背景、佛道、字跡、冰盆、釵、紙錢、玉墜、宮規、〈《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四)甄嬛這個女人的愛恨情仇、爭權奪利、派系鬥爭,以及她的心境轉變〉、〈《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三)電視劇的少數錯誤(上):幽靈、簡體、龍體、退燒、對聯、銀票、箭法、偷窺、文字獄等。

王爺為何要吹那曲《鳳凰于飛》?

個人認為這樣的心意,十七爺希望甄嬛能夠得償所願、夫妻和樂、幸福美滿的願望,甄嬛是明白的,而且為此相當感動。

甄嬛懂得允禮所用的心,而十七爺也明白甄嬛在後宮的艱苦掙扎,所以他會準備了下圖這樣的鳳凰風箏來祝福。

同樣地,風箏也有個不言可喻的寓意,那就是:後宮所有的女子都像是風箏一樣,沒有辦法自由翱翔,並非真正的鳳凰,而是被家族及皇帝放長線攢在手中的風箏,一不小心就會墜落。

這樣的心思,就是王爺隱約轉達給甄嬛的一點關切與警醒,提示她要小心宮中惡鬥,也必須對於恩寵背後的種種帝王心思有所警惕。

在王爺眼中的甄嬛,也像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農曆四月的北京仍有些涼意,還不到夏天滿池荷花與蓮花開放的季節,能夠用溫泉水引入池中來使這些花盛開,這樣的心思常人無法做到,而溫泉一般帶有不同的酸鹼值,這方面要能擁有相當的物理化學常識,電視劇沒有解說,就只能另作設想,猜測十七爺懂得這方面的才智了。

一般而言,溫泉有高於75℃的酸性高溫溫泉,多為火山型大量溶解於水中的硫磺溫泉;而40℃至75℃的鹼性溫泉,多屬弱鹼性碳酸泉,這些對於荷花或蓮花之類的植物都不適合,如何調和這些酸鹼值,或者研究溫度高低對於水生植物的影響,已經是專業範疇。

根據這樣的判斷,上面表列沒有特別說明,這兒一併提出:允禮具備劃時代的化工才能

怎樣能把溫泉引入荷花池?

這需要土木工程方面的認知,要找工匠開鑿水渠,得思考水溫變化,還必須確保溫泉不會溢流或滲透成為地底伏流、只能導入這個水池,可以說:甄嬛這份生日禮物,花費的心思不是短短一、兩個月可以迅速完工的。

雖然歷史上的果毅親王可能對這類知能不瞭解,也沒有任何史料可以佐證他懂得這種工程,但是從電視劇窺得一位想像中的「情聖」,滿足了個人對於此角的最大幻想。

「花樣百出」是皇上對於這個十七弟的評論,個人覺得這說法太過於看輕王爺的才華,當然,帝王借花獻佛稱讚弟弟,也是為了表彰自己找對了人來負責送禮的工作,而不免有些自豪的表述。

或許身邊之人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是機會,上位者賞賜給下位者最好的禮物是榮耀,情人送給所愛最好的禮物是祝福,但人們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則是智慧。

我曾經在〈《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廿)從另一些角度,觀察愛新覺羅‧允禮(果郡王、果親王)的狡猾與迂迴手段和一些文章裡面特別強調:王爺是個「內心良善」之人,他為了自保而擁有的內斂與智慧,同樣使我印象深刻。

甄嬛(莞嬪)四月十七生日時王爺準備的滿池荷蓮,命人放的鳳凰和滿天各類風箏,或者是親自吹奏的《鳳凰于飛》,看似簡單的三樣禮物,卻是皇帝怎麼也辦不到的一份心意。

電視劇許多描述裡面,個人相當欣賞允禮這個人物,主要是在於角色的豐滿度遠高於原著,讓人覺得除了當初接近甄嬛的用心有點輕佻之外,大致上還是劇中最正面的男性人物。 

個人覺得王爺最令人欽佩的特質,在於他溫柔敦厚的本質,這也體現於他對太后的孝順之上。

果郡王對太后孝順侍疾,不僅出現於上下兩圖的鏡頭,但若要我回憶皇帝是否有同樣的舉措?

綜觀全劇,無。

試問:那樣一個對自己親娘不敬不愛的皇上,逼自己的母親去毒殺心中所愛的男人,接著又使自己的許多小妾去受苦受難的夫君,哪值得人愛呢?

作為一個謹守本份的王爺,允禮也做得很好。

下圖這樣的鏡頭,倘若是我的同事如此倨傲,跟我說話還坐著耍大牌,本人必然翻臉。

更何況,王爺是皇室宗親,年羹堯頂多算是國舅,竟敢故意裝作腿疾而不顧應有的禮數,誰不會動氣呢?

十七爺忍得了,就像我在〈《後宮甄嬛傳》觀後感(五)愛新覺羅‧允禮從果郡王變為果親王的悲哀的讚賞,允禮此人能忍人所不能忍,其心性之堅定,收斂鋒芒的努力,一般人是很難做到的。

為什麼甄嬛會與允禮最後互相傾慕?

當然王爺所做的一切,他耗費多年時光去追求心中所愛,或者十七爺的品性和才華,那都是吸引女性最值得觀察之處,此人俊俏瀟灑、性格浪漫,個人不覺得有哪個女子能無視於他本身的魅力。

電視劇中有一幕特別令我覺得有意思,那是在甄嬛剛表演完「驚鴻舞」之後,華妃(年世蘭)要爭寵,就拿唐明皇和梅妃(江采蘋)的故事來說事,還引用了《樓東賦》來表現自己受到冷落的悲哀。

請注意:王爺也在現場。他是怎麼反應的呢?

原本環顧全場的視角,由腔調哀怨的年世蘭身上,竟然轉去王爺這兒。

鏡頭給了十七爺一個特寫,如下圖所示,果郡王的表情充滿了好奇、戲謔、期待的模樣。

為什麼他會有這樣的神色?

很簡單,允禮是個聰明人,他早就看穿後宮女子爭寵的手段,也對於華妃的性格非常瞭解,那麼這時他會面露如此的神情,或許可以稱之為「喜歡看戲的惡趣味」,因為冷眼旁觀皇上那些女人耍的心機,大概是這位王爺閒暇時常常得見的一種樂趣。而我大致上有以下的臆測:

好奇,因為他很想知道年世蘭會如何爭寵。

戲謔,王爺大概很想瞧瞧後宮女子想耍的手段。

期待,允禮期待這樣的爭寵,可能會帶給甄嬛一些新的挑戰。

個人曾無數次設想:假使我是個男人,為什麼就看上了甄嬛?是否我能夠為一個女人,身份上還是自己的嫂嫂,以生命為代價來爭取愛情?

這真的很難,因為現實的考量使人不得不隱匿心思,皇權與利益的糾葛讓人難免暗藏機巧,權利是皇帝面對後宮的一種春藥,女人們為之顫抖。

王爺與甄嬛哪有任何利害?

在後宮裡面,一位胸懷天下的帝王,可以寵任何女子,只要這樣的妃嬪有利於社稷、有功於國家,就算貌似無鹽也能上床,所以天子可以說是唯一能夠在後宮移動的生殖器。

沒有權勢的誘惑、撇下利益交換的需求、拋開身份地位的認知,那麼十七爺會如此幫助甄嬛,而甄嬛得以存活下來,並非僅憑藉個人的智慧,該謝的是眾多人們的付出,最該感恩的則是允禮默默的出手了。

下面幾圖使我特別感動,在那樣的情況下,能夠不驚動太后而從壽康宫一路跑去翊坤宮救人的果郡王,在那樣的年代裡面哪有誰能辦得到呢?

不管有沒有「愧」,個人認為最難的是「問心」的行動。

沈眉莊與甄嬛從小就是閨中密友,兩人的姊妹情誼不多說,能夠多次出面共同領罰,對自己最痛恨的年世蘭下跪,或者如〈《後宮甄嬛傳》觀後感(九)沈眉莊和溫實初的戀情,還有沈氏的身家解說那樣跪在甘露寺的鏡頭,表面上似乎不算什麼,但讓一個身份高貴的女子放下身段,光明正大在外人(身份低於自己的女子、宫女、太監、姑子等)讓人羞辱,那又是多麼難能可貴的舉措?

再者,多次讓甄嬛拒絕的果郡王,能夠隻身闖入後宮,就為了去救自己心愛的女人,明知此舉可能導致的後果而不顧,是不是很讓人佩服呢?

愛慕甄嬛的溫實初、小允子都做不到,甄嬛的朋友沈眉莊只能陪同下跪,皇帝正在外地祈福,甄嬛想必是相當無助的,能夠挺身而出的王爺,光是這點心意就值得讚揚一二。

不過,這裡的鏡頭相當有趣,有一個小小的問題出現了。

請注意上面幾張圖片來對照下圖,從允禮所站的位置,或者沈眉莊所跪的方向,一開始都沒見半滴「血」。

怎麼下圖甄嬛被王爺抱走之後,地磚上突然又出現一攤紅色了呢?凌空滴血?

道具人員該反省啊。 

回到主題。

果不其然,皇帝一回宮,聰明的王爺就立即跑去請罪,下圖就是他誠惶誠恐的鏡頭。 

請罪的過程也沒什麼,十七爺的冷靜回來了,知道要強調「龍裔」、甄嬛受到皇帝「珍愛」的重點,盡量避免禍及自身與他的家人。

這裡又出現一個漏網鏡頭:請看下圖右邊的「大明嘉靖年製」彩瓷,按照清朝初年的文字獄來說,把「大明」晾了正面是不適當的,就算是養心殿的展示器皿,內務府的太監也會把官窯落款藏於帝王所看不見之處,這是基本常識。

亦即,應該把這類明代青花五彩瓷器的另一面轉過來,款識在背面較為妥當

按照個人所知,明朝嘉靖年間的五彩瓷器數量最多且流傳極廣,大明官窯出了不少精品,以紅綠二色和吉祥圖案為主要設計依歸,個人曾寫過一點相關內容,可參照〈我所收藏的「青花瓷」專書和「仿品」、「臆造品」、「打眼」、「撿漏」解析〉一篇,或者可以看看景德鎮之旅的記述〈長江郵輪之旅(九)瓷都:景德鎮〉。

允禮的說法,表面上是把甄嬛流產時他前往救人的一節說得天衣無縫,好不容易事情有些轉圜,面對這樣一位多疑冷酷的皇帝,王爺自然是相當緊張的。 

換言之,作為一個受到上位者猜忌的臣子,十七爺的人性或本質,包括喜歡吟風弄月,身邊沒有任何女人、長期以來被天子嫉妒又羨慕的那種假面人格,溫和、心機、玩樂第一所壓抑的性情,表面上不動聲色,內心裡熱情澎湃,那種壓抑和痛苦到了需要發洩並找著知己的渴望,不免會對終於發現甄嬛這樣一位性情與才能相和的女子而感到無比衝動。

允禮在電視劇的初登場,是從微笑及理智來掩飾內心世界來入鏡,他能夠發現倚梅園裡面的剪紙小像,對於甄嬛的理解更甚於皇帝,光是這兩點卻不足以逾越身份的隔閡,十七爺在一開始就輸在起跑點上。

甚至是皇上和甄嬛之間的糾葛,後宮裡面的爭鬥,這些段落的劇情出現都比男女角色的相遇要晚,甄嬛跟帝王相遇時,皇上還自稱「果郡王」,這證明了:甄嬛會喜歡上允禮是必然的,命運的紅線早在開端就將兩個人綁在一起,卻又不得不讓現實橫亙於兩人之間,造成一次次的悲劇。

這個悲劇性是很吸引人的,更加深了那種命中註定和痛苦,以及古代女子幸福之難得,夫妻「至親至疏」而無法理解彼此的落差感。

如果說,在倚梅園的那一幕只是讓男女主角相遇,那麼接下來在圓明園水濱的那段鏡頭,則是將甄嬛這個女子的身影、所可能擁有的才能烙印在王爺心裡,將那個連名字的不知道的剪紙小像模樣,悄悄地落在眼底,萌發了沒有未來的愛情。

對照起皇上,允禮那不得不按捺真實的想法與壓抑感,在那樣一個年代除了偽裝還是偽裝,不然就要丟了性命,十七爺必然覺得需要感情方面的釋放。

天子的兄弟都不得善終,允禮能陪在皇上左右那麼多年,他定然是非常聰明的,這樣一個有才華又懂得為臣之道的男人,劇中似乎只能風花雪月、無所事事,不願意接受任何政務或相關工作,他為何會看上同樣在後宮必須壓抑自己來忍受鬥爭之苦的甄嬛,或者如我在〈《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廿三)看「純元皇后」這個貌似完美的「夢幻偶像」有多狡猾(下)不可超越的牌坊等文章中所說,甄嬛不願意輕易展示自己的才華(跳舞、歌唱之類),對照兩人的心性也確實有類似之處。 

皇帝的多疑,在於他總是會問王爺上圖這樣不需要太多答案的廢話。

誰敢僭越帝王之尊,妄言政治或軍事方面的事情?

允禮要顧慮的太多了,對於天子的防備也很深,既然有多重考量,他沒辦法說出心底的真實感受,或者寧可天天行事不羈、賞玩琴棋詩畫之類,更是為了自保不得不表現出來的模樣。

個人不喜歡皇上的另一個點,在於這樣一位國家領導者,前朝政務詢問一下弟弟也就罷了,怎地自家後院起火,後宮妃嬪你爭我奪這樣的事情都要王爺給點解答?

回顧天子心態,為什麼皇帝要這麼問呢?

其實說來簡單得很,上位者拿捏不住臣子的心,好比王爺,或者總是跋扈的年家兄妹,皇上很想騰出手來拔除年羹堯,又苦於必須安撫年世蘭,讓甄嬛看似無故流產的事件就這樣過去,覺得非常為難。

聰明的果郡王自然趕緊撇清責任,繼續玩那套輕佻幽默的撒賴手段,將問題關鍵扔回去給帝王,讓皇帝自己斟酌該如何處理女人及政務方面的麻煩事,這是最洽當的答案。

其實我很喜歡觀察電視劇裡面演員的細微表情。

扮演果郡王的李東學,演技相當有層次感,外形部論,勝在笑容燦爛乾淨,倒是很合這個人物的特點,個人認為他吐舌頭的幾幕挺可愛的,如上下幾圖,對照皇帝瞇著眼睛歪在一旁陰險微笑的模樣,大概是個女人都會覺得王爺更為可喜。

電視劇設定倚梅園的相遇,如我寫小允子那篇〈《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五)無根之人,有根之情,從蘇培盛與崔槿汐「對食」,談周寧海、小允子說不出口的愛情關於「最心愛的事物」,皇帝認為找著了純元皇后的替身,而王爺卻得到了甄嬛的剪紙小像,在那一幕所探知的皇帝與十七爺,倒有一種同一起點的感覺,只是皇上只聞其聲而不辨一個女子值得疼愛的真實性情與內心世界,允禮卻從仰慕進入一種心靈的探索過程,為此也在個人判斷中留下比較好的印象。

只是隨著劇情發展,以及兩位男角的性格、背景、手段不同,而令他們的思想、行為方式不一樣,進而導致感情的進一步發展受挫,那麼電視劇之所以有可看性,很大的程度在於編劇及導演剖析了「兄弟」面對愛情的不同認知,還有彼此不同的精神嚮往與處世態度。

皇上是具有侵略性的、猜疑的、性格陰冷的男人,而王爺是防備的、巧妙退讓的、偽裝明朗而偶爾表現調侃與幽默本質的男人,不同的鏡頭對照,也顯現了角色一暗一明、一可憎一可愛、一命令一服從、一進逼一裝傻的特點。

上面這種吐舌頭的表情,不覺得很可愛麼?

為何一個男人值得女人所愛?

個人覺得懂得如何安身立命、怎樣為親人考量、明白為所當為的男人,曉得審時度勢的重要性,擁有相當的智慧來避免遭受迫害的智者,應該會是好情人的必備特點。

既然王爺如此可喜,那麼皇上呢?

個人最討厭他在下圖評論女人的這句話:「女子容色最重要。」

這段話聽來刺耳,最可惡之處,是皇帝私底下對安陵容閒聊那時講的,所評論者為甄嬛,因為在天子眼中,後宮哪個女人都差不多,頂多就是身家不同,有武將的女兒,有大將軍的妹妹,自然也有他眼中徒具美色如甄嬛這樣的女子;或許甄嬛具備了五成雷同於純元皇后的美貌,還有協助處理政務上的才華,偶爾能夠彈琴或吹簫,但卻如個人在評論純元的三篇文章所述「純元無可比擬」,其他女子或擔任替身,或如原著小說那般有一句「像純元是妳的福氣」那樣,將甄嬛的自尊與愛情踩在腳底。

個人認為編劇沒有刻意強調甄嬛與皇上命中註定的孽緣,反而是刻畫了在激情過後那種顯現愛情的刻骨銘心以及難能可貴,更表現出十七爺的美好。

甄嬛在劇情中成長,與不同的男子共同體會愛情,正如人不經歷失去就不懂得珍惜一樣,因此王爺與甄嬛在種種經歷中互相確認彼此,確認在後宮的荊棘叢林裡,女子為何都想逃出來,為什麼渴望「一心人」來互許白頭,那一份恆久的柔情與溫暖。

就像安陵容、年世蘭、沈眉莊這些女子,古代的大家閨秀從出生到嫁人,見過或相處過的男人除了父兄,也就是丈夫了,她們心底可沒有什麼這男人值不值得愛,而是必須去愛的一種宿命論,那就叫作「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當了誰的妻妾就是一輩子。

換言之,沒有自由戀愛,沒有多餘的男人可幻想,除了愛上丈夫,女人還有別的選擇麼?

沈眉莊是個特例,甄嬛的出軌也是如此,那時侯的女人認為既然嫁了哪個男人,當然就要敬愛自己的夫君,是不是值得,或者能不能夠像甄嬛一樣大聲大膽地吶喊「錯付了」,她們絕對沒有這種超越時代的先進意識,而只能隱忍與服從,獨自承受來自於男人及對手的苛待。

在那給女人內心培植著奴性和順服的年代,消滅了懷疑、批判和反抗精神,因此甄嬛對抗的是皇權,也是為了謀求自己與孩子的生存,所以能夠接受她為人婦、遭到厭棄冷落、生過孩子的十七爺,甄嬛必然覺得此男相當可貴。

在古代,丈夫就是女人的出頭天,即便不是嫁給皇帝,或者夫君只是個土財主,妻妾間同樣會爭寵、吃醋、惡鬥,在這樣的歷史背景底下,面對那樣一個陰鬱、多疑、寡情、好色的帝王,一個女人要體會愛情,從王爺的演繹尚可以理解。

情節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將幾個階段的男女心路歷程演繹得很自然,雖然瑕疵很多,但瑕不掩瑜,況且這位十七爺的追求如〈《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廿)從另一些角度,觀察愛新覺羅‧允禮(果郡王、果親王)的狡猾與迂迴手段〉持續多年,倘若我遇上這樣一位追求者,還嫁了那樣的夫君,大概也不免要動心。 

關於「美人」的描述,皇帝看盡天下各種各類的女子,後宮裡面多得要夜夜翻綠頭牌,因此他有那樣的評論,也是能夠理解的。

「風情靈動」、「知情識趣」是天子眼中的美女標準,長得夠美卻不懂「情」,或者沒有相當的才學能交談,亦或是缺乏足夠的智慧來面對生活,這是一般人的普遍情況。

而像甄嬛那樣具備多種才華,擁有傾國傾城的美貌,還能輔佐皇上解決一些政務上的難題,豈不是夢寐以求的佳人?

故而王爺羨慕他的皇兄,也冷眼旁觀帝王對待身邊那些女子,但最主要的是允禮看穿皇上對女性的那份粗淺認知。

允禮認為皇帝看中甄嬛,就如當初挑了余鶯兒、年世蘭或其餘後宮嬪妃那樣淺薄,覺得天子的冷情與重視美色的表徵,就是自己追求甄嬛的機會,在這樣的概念底下來觀察或分析王爺的一些神情,便能發覺鏡頭之外的更多體會與樂趣。 

在此感謝網友提供的上面這張電視劇圖片。

「美色」是膚淺的,或許美男子能夠醞釀的一種詩意,也是讓人有些驚喜的。

上圖棲息在果郡王身上的蝴蝶,不是photoshop的成果,也非劇情故意來個動畫設計,而是在為甄嬛捕捉蝴蝶的其中一幕,有一只蝴蝶落在他的肩膀上,說來也真的很有意思。

為何我喜歡電視劇的允禮及溫實初?

在判斷一個男人是否值得喜歡的時候,個人認為一個人能否為所愛之人著想,可不可以犧牲奉獻,或者是不是真的能化感情為行動,就是最關鍵的審查標準。

請看上下幾圖。

就算可能得不著喜歡的女人,允禮是怎麼說的?或者溫實初又是如何表達的?

甄嬛要回去後宮,繼續去當皇帝的女人,憔悴的王爺吶喊著希望她受溫太醫的照顧,而悲情的溫實初則懇切告訴甄嬛,寧可她生下孩子而不要重蹈覆轍。

以一個男人的心性而言,溫實初是個老實人,感情一如當初,而能不計較甄嬛懷著別人的孩子;允禮則是個血性男子,明知後宮齷齪汙穢,不願意甄嬛回去繼續過宫鬥與爭寵的生活,與其讓心愛的女子每天步步驚心、戰戰兢兢而求生存,不如放棄所愛來給予祝福。

以這樣的心態來說,與其說是放棄,毋寧視為感情的昇華。

祝福別人是多麼困難的事呢?

換作自己,我無法祝福某些與自己有感情糾葛的人,可能祝福前男友,但或許無法眼睜睜讓情敵與所愛快意逍遙。

允禮的退讓、痛心、難過及憤怒,在於甄嬛要回頭,他會認為自己錯看了這樣一個女子,覺得甄嬛可能背叛自己的感情,只為了權勢而虛與尾蛇,甚至不在乎溫實初的脈脈真情和關愛,就如我在〈《後宮甄嬛傳》觀後感(五)愛新覺羅‧允禮從果郡王變為果親王的悲哀的幾項列舉,能夠為了甄嬛付出到最後,王爺簡直就是個聖人。

感情要經歷過纔能讓人覺得珍貴,經歷過風雨令人成長,更重要的是情感的成長,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這纔是真正的愛情,也能明瞭伴侶的深層涵義。

縱然在某些方面,溫實初不理解甄嬛,遲早會有隔閡和芥蒂,但允禮卻是那個真正理解甄嬛並欣賞她內在特質的男人,就算消沉而痛苦,仍然可以在甄嬛回宮後繼續努力庇護她。

其實溫實初不是輸在無法匹配的才華,不是輸在外貌與智慧不及允禮,而是無法像王爺那樣保持愛意到最後,並且相較之下,少了那麼點深沉跟心機,因為十七爺之所以對甄嬛無法放手,明顯就是受她諳於後宮鬥爭與智慧那些方面所吸引。

也因此,溫實初終於放棄了甄嬛,轉而與沈眉莊發生關係,最後還是很痛苦地選擇了放手,反觀允禮,愛一個女人就愛她的全部,無論如何都堅持著愛到了自己人生的終點。

那種一個男人對於感情和愛人的執著及熱情,或許觀眾們覺得十七爺送珊瑚手串很窩心,或者覺得允禮臥雪救美人的情結很感人,但我卻驚詫於此男的毅力和驚人的熱情。

哪有男人能夠愛一個女人長達十年之久而不改初衷?

哪有男人可以為了所愛而勇敢赴死?

我看到了這種在自己的生命中幾乎不曾出現的激情,深受這樣燃燒自己的生命盡力發出炫爛火花的激情所吸引,即使這僅僅是一部電視劇,然而一位男性在那樣封閉保守的年代還能苦戀到那樣的地步,對此雖感到困惑和憧憬,卻不免為此覺得相當感動。

可以說,個人感受到那種感情的熾烈,不是雷雨中纏綿相擁的有情人,也非最後悲情訴衷腸的桐花台訣別,而是下面幾張圖的場景,那時甄嬛(莞嬪)再度拒絕了王爺,使得允禮在受挫後遠走蜀地,接著讓甄嬛便收到從年世蘭(華妃)處轉來的一襲蜀錦新衣之時。

電視劇裡面,允禮並沒有在這些場景中出現,而是一些完全不曉得前因後果的後宮女子對蜀錦進行討論。

王爺是怎麼將「夕顏」蜀錦衣料送到甄嬛手上的?

回顧一下這段劇情,內務府得著了來自於蜀地的蜀錦,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送去年世蘭那邊討賞,但由於衣料上面用銀線繡了「夕顏」(牽牛花)而讓年世蘭等人覺得「晦氣」,加上顏色本不是那如芍藥一般艷麗燦爛,自然不為華妃所喜,因此最後轉給了甄嬛。

能夠摸清後宮女子的生態,懂得年世蘭絕對不會要了這批蜀錦,故意讓人繡上「夕顏」來表示兩人在桐花台相遇的一夜邂逅,還能預料到年世蘭的舉措而讓甄嬛收到自己的心意……

這連環的盤算與設想,加諸王爺本人要把東西送到所愛女子的手中,那份耗費的心思及無言的感情,是不是相當了不起呢?

允禮的聰明與深沉,那份旁人所難以明瞭的才智,哪裡是庸俗的皇帝所能比擬的?

如下圖那樣俗艷的玉鞋,蜀錦用料之少,哪比得上整匹布料都繡了精緻的蜀錦衣裳?更別說那玉鞋上面縫綴了一堆玉石,用色還是明黃來彰顯皇帝的審美觀,高下立判。

後來甄嬛出宫沒有帶走玉鞋,回宮後也並未再穿,我想這是很明顯的事實。

因為,真正懂得愛情的男人,在電視劇裡面並不包括皇帝。

每當看見王爺那隱忍的表情,或者他不得不痛苦於甄嬛回宮的抉擇,就對這樣的男子深表同情。

我有時不免回想,曾有一名女性朋友收過個人花了兩個月編織的一條紅色中國結腰帶,我特地花自己第一個月的薪水買了一只玉鐲和一些玉石來編,編織長度大約有兩公尺左右,很可惜當時沒有拍照下來,那是個人最滿意的作品之一。

後來,幾年後有一回我去這位朋友住所,發現她竟然把我編的腰帶從中剪斷並拆開來,隨便綁在天花板的檯燈上面當拉繩,當我有意無意問起這被拆開的中國結,這位朋友竟然說「可能是買來的」,中間編織起來的冰種玉鐲也「摔碎了」,讓我感覺非常受傷……

還有個朋友認為天然珊瑚五百或一千台幣就買得著,我曾送了一條請人雕刻的項鍊給朋友,成本就好幾千塊台幣,結果對方把我的作品隨手往轎車後座一扔,那硬度和人體指甲相當的天然珊瑚自然會受傷,當時看到的感受讓我整顆心都涼了……

此後經年,個人不太願意送別人自己的編織或設計作品,寧願讓買家批發去賣掉,除非是自己認可的好友,否則絕對不輕易送人自己的手工成品,就算旁人不清楚價格,也不樂意心意讓人輕賤……

有些人真的不值得啊。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能夠體會王爺手握剪紙小像的心情,或者小允子當初珍而視之將甄嬛小像藏在衣袖裡面的感受,他們不會如我一般對於庸俗的價格相當敏感,也沒有那樣小心眼,不願意見到自己的心愛之物受到損壞,所以我會如此喜愛這樣的角色,無非在於角色本身具有的溫情

一個人能不能為被人所愛?

或者,一名男子是否具備值得人喜歡的特質?

個人認為外貌是天生的,才華是學來的,智慧是人生經驗體會出來的,思想是心性與知識融會貫通而成的,只有那顆心是否得以保有熱情、敦厚溫柔與良善,纔是一個人能夠自己決定的

有些男人真的值得愛,可惜,僅僅存在於這齣電視劇裡面。

一個人能不能兄友弟恭,是否可以孝順長輩,懂不懂得愛惕尊重之心,我想皇帝很可惜皆無法具備,既然人格特質已經少了這些最重要的成份,無怪乎,甄嬛最後將愛情留給了王爺。

因為允禮值得。

在那樣的社會背景與政治氛圍中,十七爺下場淒慘,正是這種遺憾纔教人難忘、令人心碎,並且使人久久低迴難忘。

甄嬛的人生可能是一場悲劇,就像桐花台裡面的合歡花圖案,那個時代的女子只能深愛著並非此生良人的夫君,如皇后或年世蘭那樣塑造一個個哀戚的結局,或許是最後她不愛了,就贏了。

「戀」是「變」的開頭與「心」的結尾,個人認為所有的戀情未必美好,只是能否遇上自己心儀的對象,能不能從彼此相處之中得著一些從知己到相愛的感動,從觀察十七爺那骨子裡的清俊飄逸,那溫和的笑容好像一陣微風,或者許多心意雖抓不住,卻如合歡花開一般使人欣喜,那就是這段戀情所帶給個人的持續動容與感傷之處。

※本文經原作者授權,未經允許請勿隨意轉載。本文作者部落格:http://betablog.udn.com/rosylovesyou/6638342。本文原標題:《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廿六)從角色詮釋與人格特質,簡單分析甄嬛何以會與愛新覺羅‧允禮(果郡王、果親王)相戀,因本報標題有字數限制,略加修正。

●作者Rosy,水瓶座,新北市。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