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r"是個好名字嗎?圖為《雷神索爾3:諸神黃昏》劇照。(圖/迪士尼提供)
一位在國小教英文的朋友,近日跟我說個小故事。上學期,他的班上轉來一位可愛的害羞小男生。
第一天上課,朋友慣例要先認識新同學,於是輕聲來到害羞小男生旁邊:
"Hello, I am ○○○. What's your name?"
"Tor." 害羞小男生小小聲的說。
"What?"
"Tor." 害羞小男生又更害羞地低下頭來了。
朋友頓時皺眉頭,心想「這什麼鬼啊?」妙的是當老師在台上一頭霧水時,台下其他小朋友卻鬧哄哄地笑得東倒西歪。
「所爾啦~」
「老師,是鎖螺絲啦!」台下其他的小朋友鬧成一團。
「是什麼名字呀,可以一個人介紹就好嗎?」
「就是『雷神索爾』啊~」
「啊,Thor!原來是雷神索爾的Thor呀。所以,新同學×××就是雷神囉。」老師一語畢,頓時又是哄堂大笑,小朋友的笑點實在好低。
索爾為何有問題?
朋友會跟我聊起「索爾小朋友」,是因為他發現Thor這個名字雖然很響亮,卻似乎一點兒也不合適,反而會帶給這位天性害羞小男孩不少困擾。我們一致認為這名字相當有問題,也深深為這位小男生感到難過。
為什麼有問題呢?明明「索爾」很閃亮,是位名人的名字,不只形象好,還好記憶,是個相當好的選擇,不是嗎?
應當不是。理由有三:
1. 人不是神
人終究是人,人不是神,人若是穿上神的名字,應該會有種天生的不自在。我們可以以中文名字的邏輯想一遍,就容易明白多了。
舉例來說,假設有位外國朋友,名字叫做「土地公」,我們會因為他有這樣的響亮名字而感到讚許嗎?或說,有位外國朋友得意洋洋地說,我的名字是「關羽」,或是「林默娘」,或是「觀世音」,我們這些懂得華語的本地人,會覺得對方真是偉大崇高且名字選得真好?還是,我們其實都會當場吃驚得想偷笑。
取個Thor這樣的英文名字,雖然看似搭上漫威的流行列車,但是Thor畢竟是個神。而且妙的是,假設以中原思想看來(從希臘羅馬時代的中原角度思考),Thor根本是位處北歐邊疆的化外小神,雖然一樣是代表雷電之神,但是比起中原地區泱泱大文化圈的的宙斯(Zeus),哪上得了檯面。於是,取個Thor這樣的雷神之名,翻譯成中文之後,會不會有點像是外國人自稱「土地公」呢。
2. 人不符名
再者,如果你相信名字會反應人的精神與靈魂,那麼,反過來說,名字就必須是各人精神與靈魂的襯托。名與人之間要有雷同的份量與相當的關係。於是,假設兩者之間差距太大,就會形成人不符名或是名不符人的窘狀。
人不符名的例子,在電影中也有,例如《淑女鳥》(Ladybird, 2017)裡的Christine(Saoirse Ronan飾演),就很不喜歡自己的名字,還硬是要取個Lady Bird這種怪名字。Christine不喜歡自己的名字,與個性有關。Christine是Christ(耶穌)的變化型,意味著「耶穌的追隨者」。但是主角 Lady Bird 是個特立獨行又有主見的創作者,她怎會願意以代表墨守成規的「追隨著」當作自己的代號呢。
▲「我不叫Christine,我是Lady Bird。」(圖/《淑女鳥》劇照)
當一個人有個「人不符名」的名字時,會下意識地不舒服而想要逃走、改變、或是另取他名。別說 Lady Bird,我也對於自己的中文名字的不舒服感受,而會刻意減少使用,甚至乾脆以英文名字或是筆名取代。
以「人不符名」的情況,再回頭想想Thor這位害羞小男孩,應該就能馬上理解。使用「神」的名字,已經是首要條件不合適,還使用一個粗獷剽悍的雷神名稱,當作一位害羞小男孩的代號,就算他自己沒有不舒服,他人稱呼起來,也會狐疑不已。如此,也能明白,為何班上同學總會忍不住嘲笑。
人取人名,都有可能不合適、不相稱、不等重。那麼,人取神名就更容易出問題。
3. 發音不易
"θ"對於不少台灣人來說,不是容易發出的聲音,因為我們不習慣牙齒挾著舌頭發音。如果父母自己不善於如此發音,就更不適合為小孩取個有這類發音的名字,因為假設我們每天稱呼孩子的名字時,都是以錯誤的發音稱呼,念久了,小孩漸漸地也會失去判斷此名的真正發音。這也是為何,我的朋友會在第一堂的見面時刻,無法意會 Thor 小朋友的自我介紹,因為他念不出 THor,而是自稱 Tor。
因此,雖然我也很喜歡看雷神的電影,也很讚嘆雷神的肌肉,但是要是我有個朋友,真的就叫做索爾,可能我也會不經意地想惡作劇或逗弄他吧。
好文推薦
●作者希米露,影評人,透過歷史與文化解讀電影,提供多面向且多層次思考,為讀者理開各種故事的脈絡邏輯,經營《電影文學希米露》臉書粉專。本文轉載自SOSreader《科幻電影希米露》,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