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認為台灣政壇對柯文哲的政治攻勢,從未命中目標過。(資料照/記者謝盛帆攝)
●人渣文本,本名周偉航,時論專欄作家,經營《特急件小周的人渣文本》臉書,輔仁大學哲學博士,專長倫理學,曾從事政治公關工作。
若說打蛇要打七寸,那「打柯」也應該打在柯文哲的要害上,但台灣政壇對柯文哲的政治攻勢,卻是一路都打在他身旁的地上,從未命中目標過。近來的「花名冊案」到「活摘器官案」,雖然鬧得沸沸湯湯,但除了發起者之外,各界多認為這些招術很難改變選舉大勢,主因還是未能提出一刀斃命的關鍵證據。
細看這些事件的邏輯結構,都明顯有「孤證」(單一資訊來源)問題,而且這些孤證的可靠度都很弱,講來講去都是「據傳」柯文哲曾說過,但又拿不出對應的實體證據,也就讓事件流於各說各話,反而影響姚文智的選情。雖然民進黨有人否認這些攻擊是來自於黨中央或姚總部的授意,但攻擊發起者和民進黨有較多的淵源,也是不爭的事實。
「臭彈」自己不會說謊
柯文哲總是「臭彈」他不會說謊,但大多數市民也都認為柯文哲的言談相對誇張,就算不是刻意要騙,但「講過頭」的大話可是從來沒少過,像最近不就有他「出門時太太還沒起床」的爭議嗎?這類大話的確是種道德缺失,也應該批判,但想要透過批判這類失言在選舉中得分,那就應該扣緊本屆選舉的真正主題,也就是「市政」。
許多政治人物對於柯文哲為何一再失言(或他們認定的說謊)卻能安然過關感到大惑不解,但柯文哲之所以每每平安下莊,在於他原本就不去營造完美如聖的「陽光大男孩」形象;他設定的公眾形象是「神經阿伯」,因此其言語錯亂反而會強化此既定印象。這形象的安全性雖然很高,但也不是完全無法批判,因為政治還是有一些共通的基本格局。
若想在選舉中拉下這個「神經阿伯」,那就該攻擊他的「失政」,而不是在與市政無關的嘴皮子上打轉;那些私下談話很難保有第三方可考查的客觀證據,但政見約定卻總是白紙黑字,很難賴帳的。柯文哲的確有一些沒做好或沒做到的政見,探究這方面的缺失會吸引到關心市政的選民,並產生客觀的說服力。
大巨蛋案的失約
像是大巨蛋案,柯文哲有前後不一的主張,「柯粉」可說這是因為柯文哲上台後看到了事情的複雜性,加上牽扯到中央的公文旅行,因此無法完全照原始的想法走,執政後的轉變反而是種正面的路線調整;但反柯者還是可以只針對他失約的部分來批判,而且舉證責任就會落在柯文哲陣營身上:柯文哲必須為失約道歉,並清楚說明轉變的原因,而不能只抱持「你不懂,我懶得講」的態度。類似大巨蛋的市政議題很多,但選到現在,雖然還是多少有從市政角度批判柯文哲的聲音,但也一直不是選戰的主軸。
在許多百姓對於政治的素樸想像裡,民主選舉應該只有各自的政見陳述,不該攻擊對手,這樣社會才能透過選舉的過程共同追求卓越;但這種觀點有點鄉愿,也沒有什麼學理根據。依主要倫理流派的觀點,我們(不論是否要選舉)都應該對道德上正確的人與事提出贊許,並對錯誤的人與事進行批判,這樣才能推動社會往良善的方向前進。只稱讚卻不去批判惡人與惡行,這會造成普遍的茍且心態,無法解決問題。
把這格局放在選舉中,那對手有做得好的地方,你就該不吝予以稱讚,若對手確實有錯或不足之處,那就給予精準的批判,若能客觀進行褒貶,政治人物就能打破意識形態的籓離並爭取更多中間選民的支持。所以要「打柯」,你還是要學著稱讚柯文哲做得好的地方,而對於他失政之處也嚴加批判,並提出更好的解決方案,證明自己能超越他。
下一步「丁姚」該如何超越?
現在丁守中偶爾還會稱贊柯文哲(像丁之前曾強烈批判老人共餐,但瞭解狀況後也給予肯定),但姚文智就很少有真心稱許柯文哲的狀況,就算有正面用詞,也是反諷意義居多,這不免會讓人覺得氣度狹小。選到只剩50天,綠營對柯文哲的「失望」是講了很多,但對「失政」的探究實在是有點不足,一直強調「柯文哲沒有政績」,「台北市沒有改變成真」,這麼空虛的價值用詞,只怕和選民的真實生活經驗不太相符。
而且對於諸如「花名冊案」與「活摘器官案」等外圍或側翼發動攻勢時,丁姚兩人「純沾光」「想藉機提款」的扭捏態度,也是會造成進一步失分的動作。這兩位候選人在要求柯文哲說明真相之時,或許也應該對選民說清楚自身的看法:像這些攻擊有沒有道理,是否為自身陣營策動。因為你態度越曖昧,選民就越覺得你心裡有鬼,大概是脫不了關係。
老話一句,政治就是「講清楚,說明白,選票自然來」。不論是反柯或挺柯,都應該把認知的事實講清楚,也把個人的價值評斷說明白,一直偷雞摸狗,總會引火自焚的。選舉當然可以批判對手,但不應過度玩弄反智言詞,就回歸市政的對辯,才能打中「蛇的七寸」。老是在打旁邊的地上,甚至打在自己的臉上,就算選民對政治沒有失去信心,也會對政客的智力感到懷疑。
好文推薦/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