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秀枝/沒有故宮的日子,怎麼過?

●簡秀枝/「典藏雜誌社」社長。

(編按:原本傳出故宮北院將在2020年閉館整建3年,並將部分國寶南遷至故宮南院展覽的消息,作者因而撰寫此文章;隔日11月13日行政院舉行臨時記者會說明,發言人Kolas Yotaka表示,政院立場,故宮整修期間不閉館,也強調未核定故宮封館。而故宮院長陳其南也表示,正館的休館不是唯一選擇,目前朝不閉館方式整建。)

「故宮正館擬將閉館3年」,被搬上國會殿堂討論,傳聞中消息,果然是事實,可能執行的時間,在後(2020)年。
沒有故宮正館的日子,我們怎麼度過?坦白說,不忍卒睹。

故宮正館南移促進嘉義觀光?

大家說得輕鬆,故宮還有南院,北院閉館,還有南院,南北兩院一家親,必然互相遞補,可以把原來計劃在北院的展覽,悉數往南院遷移,展覽不縮水,順便還可帶動南院發展,活絡目前冰封般的現況。部分民意代表更說,北院展覽南移,正可以落實文化平權,讓南院因為故宮正館的展覽下移,得以吸引觀光客,帶來嘉義的觀光與消費。

然而,只要熟悉台灣藝術生態的人,莫不仰天長嘆,這叫瞎人說夢話。

不是,故宮正館不能整修,也不是南院不能南兼北職,反賓為主,及時遞補正館角色。但大家心知肚明,這樣的草率挪移,只會讓台灣的觀光人潮,雪上加霜。

故宮、北美館、史博物館不該同時封館

其實,因應全球博物館相繼實施修繕、擴建及分館計劃,建於1965年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院正館,早該進行修繕或擴建。但是,不該是全面閉館,而是考量階段性封館政策。而且,不是大家一窩峰的閉館整修。

眾所週知,台灣普遍缺乏大型展覽空間,許多國內外重量級展覽,想進來做藝術分享,但苦無合適場地。先前,台北市立美術館封館多時,沒有等到北美館修繕完工啓用,國立歷史博物館也冷不防地在展完王攀元遺作展後,立即關門大吉,同樣休館3年。

現在連最受國際矚目的故宮博物院正館也要休館3年。以2020年作推斷,史博館尚未完工。換句話說,觀光客到了台北,去不了史博館,也沒有故宮正館,到了台北,看什麼?是101大樓?是士林夜市?真有多少人,願意搭著高鐵到嘉義,再搭接泊車去太保市看南院展覽?

南院替代北院太天真

故宮南院替代北院正館的天真想法,就像當年以為,只要蓋了故宮南院,就可以促進地方觀光與繁榮一樣的天真。南院蓋完,偌大的園區建設多少,附近的觀光配套落實多少,不問自明。

嘉義太保要從一個甘蔗園,變成藝文園區,有諸多公共建設要進行,雖然政府也曾推動招商與BOT合作案,結果完全落空,回到原點,不知道2年後,北院正館功能南移,陽春的南院怎麼接招?

故宮為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 關門形同自廢武功

其實,台灣故宮博物,曾名列全球第六(或第四)最受歡迎博物館,故宮院長在國際的形象與位階,高過外交部長。在台灣外交屢受打壓的今天,故宮院長出訪,往往比外交官員,更受禮遇,可以會面的層級,高出許多。

然而,台灣的故宮博物院,越來越把自己小媳婦化,現在連大門,也要關上。台灣故宮博物院與法國羅浮宮、英國的大英博物館或美國的大都會美術館,並稱世界四大博物館,此舉,形同「自廢武功」,在國際館博生態中,自我邊陲化,逐漸被淡出藝術平台。

其實,各國皆有文化地標。我們到巴黎、到倫敦、到紐約⋯多少博物館,成為城市文明輝煌的象徵?也是凝聚人民思想價值的中心。故宮是扮演台灣的文化形象牌其來有自,來台觀光外籍人士更以台北故宮為首選。

修繕可以 配套措施在哪裡?

以首都台北為根據地,故宮與歷史博物館皆為國家級符合國際展覽溫濕度標準的展館,如今相繼閉館整修,勢必影響台灣未來的國際文化發展形象及視野,既然史博館已休館3年了,故宮為什麼不能等一等?

再說,故宮北院封館後的因應方案,究竟是什麼?故宮北院施工期間,如果國際特展移到南院展覽,是否該嚴肅評估國際觀光客抵台後,如何迢迢二百公里,趕赴南院參觀,配套方案在那裡?其是針對「三天兩夜」來台旅遊的國際觀光旅客又該如何引導?

再說一次,不是故宮博物院不能修繕,不能閉館,而是問,朝野有準備了嗎?

少了故宮博物院作為一大誘因的台灣觀光產業,會面臨怎麼樣的衝擊,不敢多想!

熱門文章》
►台灣不可能有金庸,香港才可能
►政治歸政治? 台灣文化不死是「全民運動」

►放眼2018大選/點我看【全系列觀點文章】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