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危機與人民幣升值對中國投資東協的新宏觀戰略思考

董彥良

摘要:歐債危機的發生,不僅對歐盟國家的市場經濟造成消極影響,同時,由於歐盟國家是中國主要的貿易合作對象,中國的市場經濟也收到了很大程度的消極影響;同時,人民幣升值一方面加大了出口,但是不利於外部投資的引入,增加了市場的不穩定性,也是有利有弊,調整對東協的投資成為了主要的應對措施。本文主要針對歐債危機和人民幣升值後對投資東協的戰略和其作用進行分析,旨在找到一個中國將對東協的投資進行了宏觀戰略的準確定位,維護中國投資市場的穩定,以減小歐債危機和人民幣升值給中國市場經濟帶來的不利影響。

關鍵字:歐債危機;人民幣升值;市場經濟;東協;宏觀戰略

前言:

所謂歐債危機,就是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後,希臘等歐盟國家發生的主權債務危機。自從2001年得以加入歐盟,希臘降低了自身的外幣債務,但是要長期支付高於市價的回報。隨著時間的增加,希臘的赤字率降低,促進了債務危機的形成。一方面,由於歐盟國家債務能力的缺陷,另一方面由於市場產業結構存在的各種問題,使得歐洲爆發了大範圍的債務危機。

雖然歐債危機已經有一段時間,但是他的影響沒有消除,受4月份西班牙遭降級消息的影響,導致4月30日紐約股市三大股指再度下跌,道指跌1.28%,標普跌1.43%,納斯達克跌1.17%。倫敦股市《金融時報》100種股票平均價格指數30日下跌,報收於5297.28點,比前一交易日下跌93.86點,跌幅為1.74%。當天歐洲其他兩大股市也均大幅走低。法國巴黎股市CAC40指數以3.15.58點報收,比前一交易日下跌69.12點,跌幅2.24%。德國法蘭克福股市DAX指數收於6280.8點,比前一交易日下跌116.04點,跌幅為1.81%。亞太主要股票市場全線下跌,日本股市跌近2%,韓國股市、香港股市跌逾1%,上證指數跌近1%。

歐債危機對中國也有相當大的影響。現在對中國出口貿易的影響。歐盟是中國主要的出口市場,出口比例高達20%左右,歐債危機使得歐元區增長減緩,直接導致中國出口市場的低迷。其次,歐債危機的爆發導致短期資本流動波動性增大,這就使全球首要選擇避險,而不是積極地應對,使得資金向美國市場轉移,同時,中國經濟增長迅速,國內加息提高,增大了與發達國家的利差,導致中國也成為主要的避險自己目標市場。歐債危機後,直接縮水,使得整個歐洲的投資經濟不景氣,直接投資面臨很大的挑戰,對中國外國投資差生了消極影響。

歐債危機的出現,使得中國市場重新調整投資模式來應對經濟危機,尤其是在人民幣升值以後。人民幣升值是相對於其他貨幣而言,也就是人民幣購買力增強。人民幣升值的原因主要是中國經濟體系內部的動力以及外來的壓力。在過去,中國主要的貿易對象是歐洲國家,美國以及日本,近幾十年,中國與東協之間的貿易更加頻繁,地位顯著提升,從國際市場來看,人民幣的升值有利於東協國家增強市場競爭力,而且能夠促進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提升貿易額度,對中國市場經濟是一個非常好的有利條件。

歐債危機發生後與人民幣升值後兩者不僅導致投資歐盟有大的消極作用,也對中國投資東協產生的衝擊影響都非常的大,歐債危機和人民幣升值不僅對海外投資市場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對市場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和東協加強金融合作,有助於提高區域在國際金融中的發言權,對金融避險也有利。因此,對於東協投資也需要與時代與全球經濟模式相對應的新宏觀戰略有所思考,做到調整市場結構,完善投資管理模式,增加國家企業綜合競爭力,才能時中國的市場環境穩重發展。

1 歐債危機後歐債危機後中國投資東協的戰略調整及對其中國產業發展的影響

2010年1月1日,中國-東協貿易區正式成立,這標誌著,中國對東協的投資市場正式拉開全面的序幕,在歐債危機以後,中國隊歐洲各國的貿易額度明顯下降,出口貿易受到了嚴重的阻礙和制約,這對中國的市場經濟來說,講面臨巨大的損失,而加強投資東協,能夠金融避險,並且能夠提高市場穩定,同時,歐盟的合作將為投資東協有重大的指導意義。因此,需要對東協的投資做一個合理的宏觀戰略調整,防範並且維持市場經濟的穩定性。

1.1歐債危機後中國投資東協的戰略調整及其對中國產業發展的影響

歐債危機後,與歐盟的貿易合作收到了消極的影響,只有抱團才能緩解經濟危機,因此,加強同東協的貿易合作成為了重點考慮因素。

1.1.1投資行業結構的變化

所謂的產業結構,實際上就是農,工,商等各種行業所占的比例,是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部門合理的比例配置。

歐債危機後,中國投資東協的行業結構由了一定的變化,原先的產業結構由於危機的巨大衝擊,表現出一定的實體經濟空心化的特徵。歐債危機後,中國將投資行業結構更加多元化,以往的大型企業投資,中小型企業基本不考慮的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因此,中國強調並鼓勵中小型企業加大對東協的投資,提高輸出能力,同時,投資的行業領域也逐漸擴大,由原先的重工行業逐漸的像重工、紡織業以及小商品共存,形成了製造業東協轉移的狀況。 

1.1.2投資方式的變化 

考慮到中國企業的投資能力,風險承受力等各方面因素,中國對外投資不能直接借鑒發達國家的海外投資方式。歐盟危機後,中國將投資改變為直接投資為主間接投資為輔的多元化投資方式,堅持經濟區域一體化,經濟化和多元投資的方式。

增強企業之間的合作,對外直接投資主要以資金、技術、設備、勞務等投資方式,而間接的投資則是購買有價證券,例如長中期政府債務或者公司股票,也可以通過貨幣,國庫來實行對外投資活動,沒有管理權,而只是獲得經濟上的利益,例如分紅權。兩種投資方式的結合,加大了與東協的貿易合作力度和範圍。

這樣的投資行業戰略改變和投資方式的改變,對於中國的產業發展及結構升級影響重大,使得中國產業機構不斷的優化,不斷的升級,擴寬了對外投資的地域和範圍,使得中國對東協的投資,全面化,一體化,防止了區域經濟的空心化,並且不再是以資金的方式佔有分紅權,而是涉及到了管理層面,有一定的股份權和管理權,這樣才能能夠避免歐債危機,抵制金融危機風暴。但是,大量製造業向東協的轉移也給中國市場經濟帶來了空前的挑戰。

但是製造業向東協國家轉移給「中國製造」也帶來了很大的挑戰,「中國製造」遭遇了「東協製造」的挑戰,中國獨一無二的「世界工廠」地位受到震動,資金大量流入東南亞,來於來自東協國家的競爭使得投資需要花費更大的時間和精力。但是,總體來說,合作大於競爭,繼續加強東協合作的同時,也要結合中國目前產業結構升級轉移的戰略,將一部分製造業的能力轉移到勞動力相對低廉的東協國家,既解決當地勞動力與相關產業發展,也優化中國國內產業佈局。同時,要避免繼續將製造業鎖定在中低端產業,而是通過向東協國家轉移一些低端產業,借此實現產業的優化升級。眾多專家學者認為,中國與東協在製造業「東南飛」趨勢下避免惡 性競爭,實現共贏,關鍵在於在中國-東協自貿區內部有計劃地推進產業的「梯度轉移」,從而實現優勢互補,也有利於中國產業結構調整和資源的優化配置。要大力發揮華商的作用,建立中國與東協先進製造業科技合作的協調機制,發揮產業園區的作用。

2人民幣升值對中國投資東協的影響及東協戰略對中國產業發展的影響

隨著中國參與全球化經濟的比重的增大,人民幣的升值與貶值問題,已經能對世界經濟貿易有很大的影響,在金融行業有這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人民幣升值以後,加大了中國對外投資的力度,卻不利於引進海外投資,同時增加了就業的壓力,對東協投資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主要是匯率變化和投資發生了改變,進而引起投資東協的影響以及策略的改變。

2.1.1匯率變化對中國投資東協的影響

匯率的變化與國家經濟體制息息相關,在全球經濟合作後,中國主張以市場需求為主,合理調節管理浮動匯率制。長期以來,中國對東協實行綠地投資,由於匯率變動,東協也會適當的對中國投資出臺相應的措施應對,對中國自身的經濟也有一定的影響。匯率的變動,使得各國願意持有人民幣進行貿易兌換,增加了人民幣對美元的牽制,東協各國,願意引進大量的中國投資,以確保本國經濟貿易的穩定發展。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和名義有效匯率都與中國-東協經濟體貿易之間存在協整關係, 人民幣匯率的升值與中國-東協貿易額不斷增長兩者在這一時期同時存在的現象並不是偶然的。人民幣相對美元、日元、歐元名義升值或者價格競爭力的下降,都使得中國與歐美日三大經濟體的貿易關係受到人民幣匯率變動的調整, 轉而使中國對東協整體出口貿易水準提高, 中國與東協出口貿易相對增長是中國對歐美日經濟體出口貿易相對減緩的替代。在中國對東協經濟體出口的長期關係中,實際匯率升值對出口的正向作用比名義匯率的要大;在進口中,實際匯率對進口的影響比名義匯率的要小。

2.1.2投資變化對中國投資東協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後,我國投資東協,貿易方式有所影響,人民幣升值將直接減少東協進口成本,從而可以使總出口受到的負面影響得到緩解。中國同東協國家長期以來由於地域接近,經濟互補,因此合作一直相對友好。尤其是在交通、電力、輕工、化工、旅遊、礦產資源、農業等領域。同時,東協各國吸引外資的不斷擴大。中國投資東協的領域,範圍都不斷的擴大,形成了統一的經濟戰略。

人民幣的升值,東協各國熱烈響應,中國是一個貿易大國,能夠進行貨幣升值,其他國家勢必能夠安心升值本國貨幣,即不會出現出口商的競爭差。因此,人民幣升值,可以促進兩國的貿易往來,使得東協各國吸引海外投資,優先考慮中國,這對中國的產業發展都具有相當的積極的影響,能夠完善中國對東協投資的產業結構模式,不斷的深入各行各業的投資。

3歐債危機與人民幣升值對中國投資東協的新宏觀戰略思考

歐債危機和人民幣升值後,都對中國海外投資有所觸動,能夠達成一個新的宏觀戰略思想是非常重要的,這對中國的海外投資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對於新市場產業和總體投資都應該有一個很好的思考,指導東協投資,以穩定並發展中國貿易經濟。

3.1中國投資東協的新市場產業性與新國家總體投資性思考

應該加大投資力度和貿易往來,實現貿易自由,雙方約有7000種產品將享受零關稅待遇。對中國產業而言, 有助於提高輕紡、電子工業產品市場競爭力,有助於形成穩定的外部商品、投資市場。

這種情況下,首先,中國更應該優化投資配置,實現投資行業的合理比例,增強抵禦外部衝擊的能力。要注重,重工業和輕工業在投資上的比例,避免產生類似于歐債危機的產生。再者,自由貿易區有一定的限制,制定一定的合約規章,自由貿易區為雙方的成長提供了非常廣闊的市場空間,但是難免會有漏洞出現,因此應該有一個合理限制,避免非法貿易鑽孔,影響投資效益。最後,穩定匯率,這對人民幣持有率來說,是關鍵因素,只有人民幣能夠有重要的經濟作用,才能保證投資和被投資方的長期合作,才能加大對東協的投資力度。具體建議如下:

(1)擴大境外資源開發利用

開發利用境外油氣、金屬和非金屬礦產資源、林木資源以及經濟作物種植、遠洋漁業等資源,加強互利互惠的投資合作,促進中國與東協其他國家和地區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2)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產業對外投資

發揮中國企業在輕工、紡織、家電等製造業方面相對優勢,到有條件的國家和地區建立生產基地和行銷網路,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同時,也探索跨國並購等多種投資方式,有效參與世界產業結構的調整。

(3)積極推動服務業「走出去」

鼓勵具有比較優勢企業到境外從事貿易分銷、銀行、保險、電訊資訊、物流航運和仲介服務,提高中國企業的服務水準和品質,同時也可為投資所在國創造一定的就業機會。

4總結

歐債危機與人民幣升值後,對於中國的對外經濟貿易有重大的影響,歐債危機後,歐盟作為中國主要的合作方,嚴重的影響了中國的出口貿易,因此對投資東協戰略的合理調節,成為重要的方向,同時,人民幣升值,又加大了中國的出口。因此,東協合作投資是一個增強中國對外貿易的必經之路。中國更應該優化投資配置,實現投資行業的合理比例,增強抵禦外部衝擊的能力。自由貿易區有一定的合約規章,避免非法貿易鑽孔,影響投資效益。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投資和被投資方的長期合作,才能加大對東協的投資力度。(本文發表於2012年12月中國大陸商務部《中國外資》)

●作者董彥良,復旦大學博士,台北市,教職。版權為作者所有,請勿隨意轉載。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文章請寄→editor@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