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文榮/滷肉飯漲價,我被剝奪了嗎?

▲總統蔡英文大吃滷肉飯。(圖/總統府提供)

●鍾文榮/科普經濟學作家及資深產業分析師。經常四處臥底探究百姓生活,把枯燥的經濟分析轉成民眾能懂的文章。

前幾年大宗物資大漲,我們家對面的傳統飯糰攤老闆貼出告示,「反映物價波動,飯糰漲價5元」,我覺得不合理。因我每天的早餐都是簡單的傳統飯糰,我問老闆,本來一顆飯糰25元,你漲價5元之後漲幅等於20%,但大豆沙拉油即使漲價也沒這麼多,再者,你的原料中僅有部分有沙拉油,你漲價不合理啊!都怪我太理性,哪個消費者購物時是把Daniel Kahneman講的「系統二」全開,還會習慣拆解商品的BOM表(Bill of Materials)呢?

(編按:「系統一」代表的是反射性的直覺思考;「系統二」則是按部就班分析的理性思考。)

2019年第二天上班,媒體紛紛報導幾家餐飲業者因應基本工資調漲,紛紛開始調漲商品售價,因某家滷肉飯招牌太過響亮,以致於媒體與網民們紛紛討論,滷肉飯漲價太不合理了吧!

這現象,就像我當年系統二全開,和飯糰攤老闆抱怨飯糰漲價不合理的原因一樣,但差異的是,媒體與網民現象所討論的議題,「系統二」全開的比率低到可以忽略,反而是「系統一」全開的比率應該是100,就是貴啊,就是不爽啊!
當年,老闆說飯糰漲價了,我的決定是少吃飯糰,代表經濟學上我有「價格彈性」(意即具備價格敏感度),多吃蛋餅。一個月22顆飯糰,我的早餐費用增加110元,等於我的早餐購買力降低了20%,少了4.4顆飯糰,當然有損及我的福利水準。

所以,滷肉飯漲價了,根據價格機能,定有部分的消費者減少享用,至於會跑掉多少,當然就看這漲價的5到10元,能夠影響到多少消費者。這本是很簡單的經濟現象,經濟學管這個現象叫做正常品的價格彈性,再白話說一點是購買力降低了,更白話說就是被「剝奪」了,如果收入不變,再物價調漲後,剝奪感更甚了。只是,每個人會選擇消費,一定是價格可以接受,價格為何可以接受,是因為消費者有「消費者剩餘」。這個剝奪感就是消費者剩餘被剝奪了,對不同人有所差別,彈性愈低剝奪感愈低,彈性愈高,代表對價格愈敏感,當然剝奪感愈高。

接下來我用系統二說明。

以2011年為基礎,2017年1月的米食物價指數為100.95,代表漲價了0.95%,然到了2018年11月的指數是105.05,代表漲價了5.05%,所以從去年開始,米食的物價持續漲到去年年底,如果以指數年增率(與去年同期比較)觀之,米食物價的年增率在去年的7月達到高點的3.07%,然後滑落三個月(可能是菜價大跌所致),從物價趨勢來看,米食的物價確實是愈來愈高。

 

 ▲(圖/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為什麼滷肉飯漲價,有部分消費者覺得受不了?我再以這張統計圖來說明,圖中兩條折線圖是米食物價指數年增率與經常性薪資年增率的比較,從趨勢來看都是漸增的趨勢,然大部分時間卻是物價領先薪資,這就是我在上一段文章中說的「剝奪感」——薪資的成長追不上物價成長。

言而總之,為什麼消費者對於物價愈來愈有感,顯示的是低薪資成長的困境,小小一杯飲料與一碗滷肉飯漲價個幾塊錢,就讓某些消費者跳腳,媒體大肆評論,不就是生活的剝奪感嗎?所以,不管是「系統一」還是「系統二」,剝奪感都是存在的,顯示,低薪的困境依然存在!

熱門文章》
►你有開超跑的自由,為何我該為你的自由買單?
►從食安角度看廚餘食物鏈

►看更多【鍾文榮】專欄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鍾文榮專欄

鍾文榮專欄 鍾文榮

科普經濟學作家及資深產業分析師。經常四處臥底探究百姓生活,把枯燥的經濟分析轉成民眾能懂的文章。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