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泰瑞莎/《大象席地而坐》──你根本不知道活著是怎麼一回事

 

【溫馨提醒:內文微雷!】

●泰瑞莎/影評人,經營「泰瑞莎的電影文字寓」部落格及粉絲專頁

今天終於在戲院裡順利看完《大象席地而坐》,片長230分鐘,連預告整整播放四小時,中間並沒有休息時間讓大家上廁所。這一點是觀眾進場前最需要注意的事。

您也許覺得奇怪,為什麼討論這麼一件嚴肅的電影要扯到上廁所這種瑣事呢?

因為這正是這部片可能會讓實際一點的觀眾感到有距離感的地方。生活其實是由許許多多的小事組合而成的,有好事也有壞事、有值得開心的事也有挺麻煩的事,如果我們只執著在一個比較虛幻、沒有那麼具體化的理想或意念,眼中看到的只是生活中的「不舒服」,那可能就會像劇中人一樣,覺得人生是很痛苦的、世界是很噁心的,生命也是充滿悲觀與灰暗的。

其實本片的故事比想像中的不沈悶,故事敘述四個在生活中遇到麻煩事、也都將「去滿洲里看大象」當作一種解脫與微弱希望的人,在一天之內彼此間的交集與相互影響(跟詹姆斯喬伊斯的名著「尤利西斯」一樣,是個將時間壓縮在一天之內的長篇巨著)。這四個人物包括一個講義氣被霸凌失手將惡霸同學推落樓梯的男高中生韋布、一個不滿因媽媽忙碌家中髒亂缺乏溫暖與老師發展師生戀的女高中生黃玲、一個即將被女兒女婿逼到養老院的硬朗老年人王金、還有一個遊走善惡之間因與好友妻發生關係導致好友跳樓死亡的流氓于城(也就是惡霸同學的哥哥)。

▲▼大象席地而坐。(圖/IMDB)

▲海報中將大象具體化了。(圖/IMDb)

片中角色主角以及主要配角的人物塑造立體、關係安排巧妙,情節有一些伏筆也能製造出一些高潮,尤其是到後段竟然還有一些緊張感。所以基本上觀影過程是不至於完全沈悶的。只是因為片中的角色都非常不快樂,所以觀影時要有心理準備。

在鏡頭的運用上,本片很像前幾年得到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索爾之子》,很常使用在角色腦勺後面跟拍的鏡頭,景深也調得特別淺,所以很多角色的演出都是在景深之外,讓人有種「很想看清楚一點」的衝動。《索爾之子》中這樣的表現方式可能是既要淡化又要凸顯納粹對待猶太人慘無人道的行為,運用得令人驚豔。在本片中則也許是為了增加片中那股壓抑暗沉的氣氛、強調人與人之間無清楚溝通的可能性,這樣的鏡頭在片中非常多,觀影時也要有點心理準備。

▲▼大象席地而坐。(圖/IMDB)

▲大量的背影跟拍鏡頭的確是本片特色。(圖/IMDb)

觀眾可能可以在這四個角色中找到自己認同的對象,我個人比較能接受韋布與王金這兩個角色對生活無奈失望的原因。韋布遇到的人生難題,也是我們一般青少年時期會遇到的難題:將世界、人性想像得太美好。而王金的難題,則似乎是老年人無法避免的難關,當世界、當兒孫不再需要我們時,養老院的淒涼可能都將是我們的夢魘。

至於黃玲與于城這兩個角色的痛苦,我個人就覺得是現代人無病呻吟以及推卸責任的通病。尤其是于城這個人物在片中的串起劇情功能性很強,有些地方感覺不是很真實很合理。他對於好友去世的愧疚感,在韋布的一句:「不然我還能怎麼樣?」中得到啟發與紓解,事情做過了就是做過了,告解之後也就得到解脫。但是「我負人可以輕鬆放下,但人負我卻可以無限放大」這種心態,讓這個角色的痛苦顯得比較沒有說服力。還好這角色有良善的一面,他最後與韋布的互動也是片中難得的光明火花。

▲▼大象席地而坐。(圖/IMDB)

▲導演胡波導戲的身影。(圖/IMDb)

其實片中我覺得最精彩的地方,是黃玲在與老師交往的影像被上傳之後與媽媽之間的對談,黃玲媽媽對於黃玲因為家中髒亂而想在外尋找安慰的理由簡直難以置信,她聲嘶力竭地喊出:「妳根本不知道活著是怎麼回事!」這是真的,太過強說愁的人物,在必須面對生活中大小煩惱事的我們眼中來說,是比較難被同理的。也很遺憾導演胡波先生既然寫出了這樣的對白,為何最後還是選擇了令親人傷心的道路。

總之,本片對白非常出色,例如:「人活著呀!是不會好的。會一直痛苦,一直痛苦,從出生的時候開始就一直痛苦。以為換了一個地方會好,好個屁呀!會在新的地方痛苦,明白嗎?」;「我只是想告訴你,你經過的這些每個時代都差不多,都會過去的,你不用感到困惑」;「你能去任何地方,可以去,到了就發現,沒什麼不一樣的。」;「我告訴你最好的狀況,就是你站在這裡,你可以看到那邊的那個地方。你想著那邊一定比這裡好,但你不能去。你不去,才能解決好這的問題。」。片中也點出了現今社會很多問題(例如虛榮、教育、階級、貧富等等),影像氣氛營造也很成功,這些對白以及劇情架構設計讓這部長達四小時的影片並不會難以下嚥,影片最後眾人最後經過了一天的波折在曠野中聽見大象的鳴叫,畫面的意境也讓影片留下一個很有餘韻的結尾。

▲▼大象席地而坐。(圖/IMDB)

▲最後這一幕在荒野中的祥和象徵文明與人性仍有光明的一面,餘韻很強。(圖/IMDb)

只不過,如果您還能在生活中感受到一點幸福、對生命還有一點想負的責任,那看這部片可能不會很贊同片中的厭世悲觀思想,就如同文章開頭中所說的,生活其實是由許許多多快樂與痛苦的事組合而成的,如果過度放大痛苦的部分、忽視快樂的部分,實在很難對人生作出公允的評價。當然這也許就是我們已經被世俗化的想法,導演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他也已經給了自己一個評斷與交待。

推薦指數

IMDb:7.9

MyScore: 8.4 (看完本片很為導演惋惜,很有才氣的呈現方式,只是太過悲觀,很多事情年紀大一點時就會看開了)

(1-10分,7分以上可以一看,8分以上值得進戲院觀賞,8.5分以上不看可惜,9分以上不容錯過)

熱門文章》
►挖開被掩埋的哀傷──讓我們開始談「心理健康」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泰瑞莎的文字寓,請勿直接轉載。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