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日前主持「三年有成 臺灣進步關鍵字」記者會。(圖/記者張凱喨攝)
●林原/博士,旅加學者,自由作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為兩岸關係問題,已經在新加坡、台灣、香港、美國、加拿大等地報刊網站發表多篇評論文章。
蔡英文在其執政三周年之際,舉辦了「三年有成 臺灣進步關鍵字」記者會。從她「很多關心蔡英文的朋友,認為我實在很傻。做得越多,被罵得越兇」、「我付出的政治代價確實很大」之類話語可以看出,她應已意識到民進黨這3年執政有不成功之處。她也使用了「得罪人的事」這樣的字眼,而得罪人就會影響民調與選票,甚至可能危及執政權。蔡英文意識到這些已經有些遲了——她在2016年下半年就應該想到。
2016年,在蔡英文就職數月後,筆者就想寫一篇文章,主張民進黨若想連續執政20年,在蔡英文第一任期內應主要推轉型正義及追討黨產,其它改革事項儘量都放到其第二任期推動——必要時甚至可再往後延。在徹底「解決」國民黨問題之前,民進黨明智的做法是不要觸及社會方方面面的利益。但後來想筆者非臺灣綠營人士,何必發表這種文章。
那時蔡英文民調不斷下滑,但主要責任應不在前行政院長林全,換下林全最多屬於「治標不治本」,甚至連「治標」都談不上。而換下林全,也表示當時蔡英文沒有找對她民調下滑的「癥結」所在——這與一例一休修法、年金改革、同婚立法、轉型正義等各種「進步」、「改革」都有關係。即便換賴清德當行政院長,民進黨也不會免於走向去年九合一選舉大敗的結局。從「賴功德」力推高度爭議的一例一休再修法,可見他也要為民進黨執政不成功承擔責任。
到蔡英文執政三周年之際,她即便反省也有些晚了。而她為求連任,仍需為自己辯護,因此不願公開承認錯誤。辯護的方法之一就是把責任推給前朝。比如馬英九該解決年金改革問題卻未解決,導致她後來處理更困難,付出代價也更大。不過在此有必要提及的是,馬英九在其第二任才推出相關改革方案,後來不了了之,但仍為此付出政治代價。蔡英文不顧前車之鑒,在其第一任就力推年金改革,於是也在她爭取連任前就看到自己為此付出政治代價。
至於蔡英文「如果第一任不敢做,第二任也不會有勇氣去做」的說法,未必正確。第二任沒有連任壓力,因此有些事在第一任不敢或不便做的,第二任可以嘗試去做。有些事即便第一任、第二任都沒做,只要打垮主要政治對手,保證民進黨長期執政,以後都有時間去做,也都能找到辦法。
郭台銘對蔡英文的批評「已經把軍公教勞農林漁牧所有人民全都整了一遍」是相當嚴厲的,也確實擊中要害——而蔡英文對此有必要進行回應。不過,更客觀些的說法應該是,民進黨的所謂改革已經把臺灣社會多數人給得罪了——而這也是它在去年地方選舉中大敗的根本原因之一。不過有些可笑的是選前民進黨的口號居然是「改革不回頭」。到現在民進黨的真實處境是——回頭難,不回頭也難。但願民進黨不是在丟掉政權後才能真正反省,現在就該深刻反省了,這樣才能增加大選的勝算。
●本文為讀者投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