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川/重要公共設施進入高齡化了 政府知道嗎?

●陳振川/台灣大學土木系名譽教授、唐奬敎育基金會執行長。

人有生老病死,橋梁及公共基礎設施也有生老病死,只是人由上帝經父母所生,橋梁等則由政府機關訂製採購,並由工程師(人類)設計施工完成。全世界各國家均有老舊公共建設危及安全,及老劣化而必須加強投入維修經費問題。人類平均壽命會因營養、健康衞生體系而異,惟也有其極限。

橋梁係由混凝土、鋼筋、鋼鍵及鋼構等材料,依據工程規範設計及施工之人造工程物。依其使用材料特性及環境,也有生命週期之使用年限,在歐美日等國家規範皆有制定,以引入歐洲規範要求之高速鐵路工程,其自民國88年啓動設計施工,其土建設施之設計年限便是100年。而我國的政府機關或工程師們常告訴大眾說設施使用年限大約50年,但是,所依循設計之規範卻沒有明確條列要求。

甚至,很多工程師都以地震回歸期及防洪設計頻率之載重誤充為使用年限。台灣未設置建設部來統籌各種設施之興建及管理,而工程相關規範亦由各部會制定,例如橋梁屬交通部、水利設施屬於經濟部、建築物屬內政部、農田水利及水保設施屬農委會、環保署及教育部亦各有規定等。而其興建及管理維護又分別由中央部會、各級地方政府、國營企業等興建及維護管理。這些設施,在公共工程委員會極力要求各部會應該納入公共設施生命週期管理,制定所管設施之使用年限。交通部終於在民國104年頒布公路橋梁設計規範,明訂重要及必要之公路橋梁設計年限不小於100年;其他公路橋梁設計年限不小於50年。其後,並於其公路總局發包之重要淡江大橋工程規定設計年限120年。但是,其他各部會均無後續行動,令人遺憾。

▲南方澳大橋斷裂,充分警示分屬管理之各機關本應該密切整合,善盡職責,才能使橋梁使用壽命能夠達到設計使用年限。(圖/國防部提供)

主管機關為何不敢制定使用年限?

工程設計

界定設計年限是「購買工程」的第一歩,使用20年,50年或100年,購買的價格當然不同,使用材料及品質目標也不一様。工程生命週期包括設計、施工、營運(使用)、管理維護及除役。在設計階段,若是工程師未接獲業主明確對設計年限之指示,如何能夠去設計?就因循使用前人之設計方法?怎麼估算造價?這是不負責任的做法。買方的業主又怎能確定他買到東西是符合價格及品質,令人懷疑。而且,設計時才能考慮後續之維護管理設施及提供重點維修之要項。

施工、營運及除役

在工程興建階段,施工廠商依設計如期如質施做。營運階段應該確保荷載管制,以避免超載傷害結構體。另應依法規定期進行檢測評估,並進行維修及必要之補强加固。及至最後之拆除再生利用。

以上積極作為,分屬管理之各機關本應該密切整合,善盡職責,使橋梁使用壽命能夠達到設計使用年限。而因,這種一條龍之整合管理常因各機關之本位主義,相互推卸責任,故從第一缐的設計負責機關就不敢界定使用年限,這也是宣示了未來相互推卸責任的開始,實在不宜。主管工程規模之各部會應儘速修法制定工程使用年限。

▲長跨特殊橋梁也應在設計時即安置安全監測管理系統,於使用過程能夠累積資訊,確認設計使用年限。(圖/翻攝自Google map)

檢測維修落實重要性

檢測工作就如同對於人體之健康檢查,體檢之經費可因健檢項目多寡及特殊性而費用相差數十倍。以橋梁為例,橋梁可依其功能及結構特殊性而區分為一般橋梁及特殊橋梁,其檢測方法也有區隔,特殊橋梁應該進行重要項目之特殊檢測(例如:水下基礎,非破壞性檢測等)。特殊橋梁之重要檢測項目及頻率也應該委託給設計公司一併提供。事涉公共安全及法律責任,檢測人員也應該取得專業證照,並由工程顧問公司或技師事務所執行,就如同身體健檢應由醫師會同合格檢驗師從事。學術機構只應該在特殊專業檢測提供技術協助,不宜接受委託執行橋梁檢測業務。

人體有神經及皮膚感應體系,並能夠反映病痛。構建智能監測系統才能提供管理人員之即時安全資訊,因此在特殊重要之混凝土大壩、長跨特殊橋梁也應在設計時即安置安全監測管理系統,於使用過程能夠累積資訊,確認設計使用年限,回憒設計並確保長期安全,更可在未來進行設施延壽時提供重要資訊。可惜,目前工程設施設計未能有明確規定,各機關常為節省預算及管理之業務,而以最省事低標準方式應付了事。每次發生橋梁崩跨,政府就喊全面進行橋梁檢測,現在的橋梁不是沒有進行檢測,只是沒有編列預算深入落實。

有政府單位表示橋梁均已定期檢測,目前沒有「危橋」,那是看它對「危橋」的定義是什麼?為什麼還有橋梁瞬間崩塌發生。若是無法掌握關鍵技術問題,並能夠以適當儀器設備檢核及專業分析,就難發現問題,粉飾太平。就如同深度不足與經驗能力不夠的醫師無法體檢找出身體內藏之重疾。

▲台灣進入公共建設高峰期後,對於第一階段完工使用,平均高齡約44年之中山高國道全線的未來,政府如何面對?(圖/記者季相儒攝)

台灣面臨老舊公共設施管理危機

從民國60年十大建設推動,台灣進入一波波公共建設高峰期,重要水庫完工已經30至60年,台北市各跨河大橋包括民權大橋37年及新生高架橋達36年,台灣交通命脈中山高速公路最關鍵之圓山橋約達42年。這些交通命脈均有難以交通替代及原地重建之困難,也都有長期變形太大而須監督改善。台灣遍佈各地重要之橋梁、隧道公路、河川、大壩等公共設施均有「異地及現地替代性」困難而端視設施逐年老劣化問題,政府應該確實面對,重視老舊設施問題。對於第一階段完工使用平均高齡約44年之中山高國道全線的未來,政府如何面對?日本也發現橋梁設施的維護管理是常被忽視的工作,民國53年東京奧運時搶建的首都高速公路己經老化,又是東京的交通命脈,維護整修都面臨著很大的挑戰。日本首都高速公路因應訂定了基礎建設長壽計劃(行動計劃)。中山高速公路及大台北地區之重要跨河及高架橋梁結構也應及早面對推動了。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重要基礎設施也進入高齡化,使用才21年宜蘭縣南方澳跨海橋梁的崩毀提醒政府要慎重面對此挑戰

熱門點閱》

►離岸風電在地化 國產能源不用怕

►閉鎖公司的巧妙運用──公司法修正後的怪現象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本文為讀者投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