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聰/「餐飲外送平台」應有具體管理機制

▲多數外送平台並未有明確篩選機制,有些外送員的騎車經驗不足或缺乏風險意識,其外送過程之交通安全問題相形嚴重。(圖/記者陳雕文翻攝)

●李克聰/中央警察大學交通管理系兼任副教授、消基會交通組副召集人

餐飲外送平台foodpanda早在2012年就進入台灣市場,陸續有Uber eats、Deliveroo(戶戶送)、有無快送(yo-woo)、foodomo、Lalamove及honestbee(誠實蜜蜂)等平台加入,到2018年開始有爆發性成長。今年比去年外送平台的合作餐廳店家數量更有2倍成長,單日訂單數年增長高達25倍,外送員的數量也已高達6萬人。

由於餐飲外送平台成長迅速需求大增,在食品安全、勞動安全及交通安全等議題上,迄今政府對業者和外送員都無完整管理規範,問題層出不窮。直到國慶連假3天內就發生了兩起外送員死亡車禍,才真正引起大家的重視。不過慘烈事故似乎還是沒有喚起外送員的風險意識,昨晚外送平台5天內發生第3起死亡車禍。Lalamove外送員昨晚在等單途中,因視線死角不慎撞死違規穿越馬路的老翁。看來外送平台的交通安全問題愈來愈嚴重,應該立刻對症下藥找出因應對策,筆者有以下的建議提供參考。

其實餐飲外送平台和當初Uber問題類似,平台以資訊服務業自居,實際經營汽車運輸業卻不願承擔相關風險,檢討當初政府允許外送平台服務進來,就應有風險管理機制,應參照當初Uber之慘痛經驗,未雨綢繆制定管理規範,要求外送平台建立管理機制,而非意外發生嚴重才來追究,建議政府必須清楚定位業者屬性,也應釐清外送平台應負的責任及義務,採行納管、納保及納稅之完整管理制度。

由於外送平台大多以機車做為運送工具,在混合車流嚴重之路段及路口,交通風險本來就很大,外送員因想多些收入有趕單壓力,容易超速甚至違規,尤其在路口搶快最易肇事。不只騎車過程有風險,外送員等餐在路邊臨停也製造交通混亂。加上外送平台並未有明確篩選機制,有些外送員的騎車經驗不足或缺乏風險意識,其外送過程之交通安全問題相形嚴重。

▲台南市警交通大隊,前往外送平台簽約的人氣店家及易肇事路口,向店家及外送員進行交安宣導。(圖/記者林悅翻攝)

因此在納管方面建議政府應該對業者設立一套進場營運前之審查、營運期間之評鑑及未達標準之退場機制。建議每三個月評鑑一次,運用評鑑監督對表現不佳不負管理責任的業者加以限制,情形嚴重者可強制退場。另外在進場營運前之審查時應以問題導向方式針對業者所提之外送供需分析,要求業者對外送熱門時段及路段做數據統計,進行包括效率與安全之交通衝擊評估分析及研提因應管理對策。

平台業者本身必須建置外送員篩選淘汰機制,並應落實消費者對外送員及合作餐廳店家的評鑑回饋調整機制,以良性循環方式有效規範外送之服務品質與交通安全,平台內部之評鑑回饋調整機制的執行成效亦應納入政府評鑑指標中。為嚴格規範外送員不當之交通行為,建議在警察執法上應針對其各項違規嚴加取締,以有效減少其違規肇事之風險。

在納保方面建議政府要釐清平台業者與外送員之間,在法律上究竟是僱傭關係或承攬關係,如是僱傭關係自然應將外送員納入各項保險,如外送員肇事受害民眾可請求外送員和平台業者連帶負賠償責任。如是承攬關係因請求外送員和平台業者連帶負賠償責任十分困難,建議政府應要求平台業者與產險公司簽定團體意外傷害保險和第三人責任保險,以有效保障外送員和用路人。最後在納稅方面建議政府可參照Uber方式,要求平台業者提供媒介收入,依照相關規定繳稅。

餐飲外送平台的崛起,反映了全世界共享經濟之必然趨勢,建議政府應面對趨勢針對問題盡快調整相關法規與建置管理機制,希望能創造出政府、消費者、餐飲店家與外送員的通贏局面。

熱門點閱》

►推動臺灣2030年市區公車電動化的建議

►打造臺灣智慧運輸城的困境與建議

►看更多【李克聰】專欄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