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力量2020不分區立委候選人,陳椒華、王婉諭、黃國昌、邱顯智。(合成圖/ETtoday資料照)
●李兆立/時代力量智庫執行長
2020大選結束,國民黨並未複製2018年地方選舉的勝利,讓民進黨繼續完全執政。蔡英文總統更以超過800萬票,年輕選票和整體選票都比2016年更高,打破連任魔咒。
然而,看似沒有改變的政治結構中,有一項顯著的改變,就是國會的小黨洗牌。與2016年的國會相比,2020除了時代力量維持3席,親民黨團原本的4席被台灣民眾黨所取代,台灣基進黨也由陳柏惟在台中搶下一席,前時力無黨籍的林昶佐也順利連任。
▲2020民眾黨開票之夜。(圖/記者黃克翔攝)
在這變與不變之間,新國會的三大課題,將是未來台灣政治發展的重要看點:
民進黨不分區下降 第三勢力小黨成長
民進黨這次得到超乎預期的大勝,避免了2018年慘敗的骨牌效應。短短一年間能有這樣的轉變,最關鍵的原因,是「害怕國瑜黨」壓過了「討厭民進黨」。
過去一年中,從習近平將「九二共識」定調為「一國兩制」,香港反送中運動點燃台灣人的主權焦慮,到韓國瑜的明確親中立場及各種驚人言行,讓民進黨打出的「抗中保台」獲得極大迴響,終於讓年輕世代燃起投票慾望,讓民進黨從總統到區域立委獲得大勝。
然而,抗中保台是年輕世代對民進黨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最明確勝出國民黨之處。除此之外,年輕世代對於民進黨仍有更高期待。
這也是為什麼,民進黨的不分區席次下降,而過去一年莫名被打為「中共同路人」的第三勢力小黨,不僅繼續維持席次,得票甚至有所成長。
這些改革的期待,並非2020才開始,而是從2016年民進黨上台,乃至於2012年來公民社會的共同盼望,卻未在過去四年獲得實現。包括憲政改革、司法改革、居住正義、礦業法、集遊法、宗教團體財務透明等改革等等,其實都是許多年輕世代重視的議題。
再度完全執政民進黨,再無任何藉口推諉。繼續拖延改革,2022和2024,不能再寄望另一個「害怕國瑜黨」效應來拯救。
▲韓國瑜高雄競選總部開票落後,韓粉激動落淚。(圖/記者林敬旻攝)
年輕世代全面出動 國民黨潰敗主因
國民黨如果繼續拒絕改變兩岸論述,也不改變對進步議題的保守態度,如何在國會扮演最大在野黨的角色?
這一次年輕世代全面出動,從選前的網路討論,到選舉當天的投票率上升,都是空前熱烈,是國民黨潰敗的重要原因。
追問年輕世代為何厭惡國民黨,理由不外乎在「主權立場」及「進步價值」,與台灣發展潮流完全脫節。國民黨的年輕一代或許早就意識到這個問題,但過去四年沒能改變什麼。2020是否能真有變革,仍有待觀察。
更關鍵的是,攤開國民黨此次當選的不分區名單,不僅是社會形象反而讓國民黨掉票,問政能力更讓人質疑,是否足以翻轉國民黨過去四年在國會的貧弱表現。
在這個預期下,僅有個位數席次的小黨和無黨籍立委們,很可能還是要一肩扛起監督責任,幫國人把關民進黨的完全執政
▲台中第二選區,陳柏惟成功扳倒顏寬恒。(圖/民眾提供)
第三勢力與大黨的關係 要競爭還是合作?
延續前兩題,在整體社會和年輕世代對藍綠之外的力量有所期待,但選舉制度的現實面,卻讓小黨依舊難以與大黨抗衡。到底要跟大黨合作,還是走出自己的路,依舊成為每一個第三勢力的考驗。
例如,同為「前線」的基進的陳柏惟和無黨的林昶佐,普遍認為都是受到民進黨幫助而成功選上,但因不足三席而無法成立「前線黨團」。下一個問題是,他們二位究竟是該為了「報恩」而加入民進黨團,還是順應年輕世代對第三勢力的期待走自己的路,就是第一個考驗。
其次,社會雖常將時代力量和台灣民眾黨放在一起討論,但彼此卻在主權議題和轉型正義議題等基本立場上相左,在國會監督的工作上是否有合作的空間,也是另一個觀察點。
無論是出身社民黨的范雲,最後要選擇進一步民進黨化,還是保有自主性,或是「前線」的合作對象選擇,以及民眾黨是否延續親民黨路線,與國民黨組成策略聯盟,都將牽動第三勢力在國會的發展方向。
2020大選已經落幕,民進黨完全執政依舊,但新的國會仍有新的挑戰。究竟是繼續走回藍綠對抗,還是開展出多元民主,值得大家密切關注。
熱門文章》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