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流通研究所/追蹤零售、電商、物流、餐飲、旅遊等產業動態的臉書專頁。
未來流通研究所繼「疫情肆虐,台灣內需服務業冰火兩極」一文,今天納入「內銷商品銷售額」分析,進一步觀測台灣內需市場所受到的影響。
分析2020年1-2月主要民生消費品內需銷售規模年成長率數值後,我們發現到,與兩極化發展的內需服務業走勢相同,疫情下的商品銷售表現也相當分歧。
整體來說,疫情期間消費者購買重心集中於「吃飽喝足型」的必要性消費與「防疫保健型」的目標性購物,銷售金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出現顯著成長。反觀「娛樂消遣型」的非必要性支出,則持續縮減,即使是在節慶購買高峰下,仍舊陷入衰退。
造成商品銷售走勢兩極化的原因,包括了購物目標轉變、生活與工作型態調整、以及消費通路移轉等,其中部分原因可能隨著疫情結束而恢復常態。但也有一部分的轉變可能形成持續性的影響,使「後疫情消費期間」的商品消費市場出現長期結構性變化。
▲ 【產業關鍵數據】疫情下的台灣內銷商品銷售走勢分歧。(圖/未來流通研究所提供)
成長陣營:「吃飽喝足型」消費
食品與家庭用品是1-2月間,銷售成長幅度最為顯著的商品類別,為了防疫,囤貨的積極消費心態帶動能夠長時間保存的冷凍食品/食品罐頭/速食麵/白米/礦泉水、以及家庭用紙/衛生棉/紙尿布等用品類,商品銷售大幅攀升。其中冷凍水產食品更是大幅成長了53%,反映出商品市場回歸到民生消費的基本面。
另外有趣的是,作為疫情下少數的日常小確幸,「啤酒」的銷售量也較去年同期成長了8%。
▲ 喝啤酒也能幫助浪浪,動保團體合作酒商做公益。(圖/台灣動物緊急救援小組提供)
成長陣營:「防疫保健型」消費
酒精、乾洗手、洗手乳等其他清潔用品銷售規模較去年同期成長了26%,市場甚至出現不理性消費導致供不應求的情況,迫使政府必須頒布限購酒精等措施進行因應。
此外,「室內健身器材」是這波疫情經濟下少數逆勢成長的非必要性消費項目,主因除居家時間拉長、運動中心關閉使民眾必須轉移運動場所外,不少消費者也開始接受運動提升免疫力的預防保健概念,為居家運動器材銷售開啟新增消費力。
▲ 疫情期間,室內健身器材現商機。(圖/翻攝IG)
衰退陣營:「娛樂消遣型」消費
保養品、化妝品、服飾成衣、菸草、玩具(不含線上遊戲)等非必要性消費支出大幅縮減,主因包括消費者降低前往百貨等大型通路進行購物、居家上班使服飾保養品需求降低等短期因素外,較令市場擔憂的原因,還包括無薪假、停工所造成的薪酬降低,上述原因有可能在「後疫情期間」內帶來中長期的消費降級與購物緊縮影響。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菸草類商品銷售較去年同期降低了12%,主因除了消費者基於防疫或預防保健概念降低日常購買頻率、交際應酬場合減少以及部份娛樂場所暫停營業外,有相當一部分原因來自於旅客人數縮減,導致免稅商品店銷售額大幅滑落所造成的影響。
▲ 旅客人數縮減,菸草類商品銷售下滑。(圖/記者屠惠剛攝)
衰退陣營:「通路支援」型商品
部分「通路支援」型商品銷售受到主要通路銷售降低,以及消費者購物通路移轉的影響,連帶使銷售規模出現下滑。
例如受到餐廳業者倒閉或停業、以及消費者避免前往傳統市場的影響,生豬肉、生麵條等商品銷售同步陷入衰退。
而紙袋、高度酒類則受到百貨公司、娛樂場所銷售下滑的衝擊,銷售規模與去年同期相比顯著降低。
此外,受到餐廳飯店營業額下滑的影響,烘焙類商品銷售也陷入小幅衰退。
熱門點閱》
► 陸配子女給陳時中的公開信:我的家在台灣,我在排隊等台灣藉
●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未來流通研究所」臉書專頁,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