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鴻源/台大物理博士、文化大學教授。
今年6月6日適逢諾曼第登陸76週年即將到來,當年出生者,今年都76歲了!1944年6月6日,人類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目標法國諾曼第海灘,盟軍集結上千架滑翔機率先發動空降突襲、加上逾5000艘艦艇投入兩棲攻擊,橫越英吉利海峽,海空並進,發動代號為「大君主作戰」(Operation Overlord)的諾曼第登陸戰役(Invasion of Normandy)。
當時蘇聯已經打贏史達林格勒的聖戰,從東方開始反攻,但若沒有盟軍從西邊夾擊,想擊敗德國並非易事,因為德國陸軍是當時歐洲第一強,沒有哪一國家可以單獨對抗他,所以盟國急需開闢第二戰場以分散德軍軍力,因此才有「大君主作戰」的計畫。
諾曼第登陸前四年的1940年6月,納粹德國席捲歐洲,打敗英法聯軍,英法聯軍從敦克爾克海灘展開史無前例的大撤退。8月初,不列顛戰役正式打響,英德空軍展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空戰,德軍每天平均出動飛機一千架次,而皇家空軍的飛機數與飛行員人數均處於劣勢,一個人每天必須執行三次左右的任務,然而英國空軍健兒照樣奮戰到底,給予德軍痛擊,讓德國空軍損失慘重。8月20日,邱吉爾在下議院讚揚空軍健兒的英勇表現:「在人類戰爭的領域裡,從來沒有過這麼少的人對這麼多的人作出過這麼大的貢獻。」(Never in the field of human conflict was so much owed by so many to so few.)
▲邱吉爾帶著英國走過二戰。(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當時邱吉爾在國會的演講說:「讓我們勇敢地承擔義務,這樣如果大英帝國和她的聯邦可以留存千年的話,人們仍然會這麼說:這是他們最光輝的時刻。」「在戰爭與屈辱面前,你若選擇了屈辱,可是,屈辱過後,你仍得面對戰爭!」「我們要在空中、海上、沙灘與巷道作戰,我們決心奮戰到底,永不投降。」這些話鼓舞了大英帝國軍民在危難中奮起,度過英國歷史上最艱難的時刻,所以戰後邱吉爾被英國人公認是最偉大的民族英雄。
在發表演講之前,邱吉爾曾走訪民間各階層,問民眾是否希望接受納粹德國的招降,以免引來戰火,出乎意料之外,民眾紛紛反映:「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民眾比當時英國一些投機政客和孬種軍人有種,無形中帶給邱吉爾力量,才有日後國會那篇著名的「永不妥協」演講稿。
到了9月7日,德國知難而退,決定停止空襲英國,令原本計畫登陸英國的「海獅作戰」嘎然而止,這是不列顛戰役的轉捩點。隔年,希特勒掉轉頭向東發動代號「巴巴羅薩」的入侵蘇聯軍事行動,以奪取俄國的領土與石油等重要戰略資源,終於讓英國獲得一個喘息的機會。
▲二戰紀念活動,高齡的老傘兵。(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邱吉爾領導英國軍民度過難關,直到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變後,美國加入盟邦,歷經四年的休生養息,終於在1944年6月6日,展開「大君主」行動,由艾森豪將軍率領英美法加聯軍登陸法國諾曼第海灘,先光復法國,再與蘇聯聯手從東西方夾擊德國,攻佔柏林,逼死希特勒,審判所有納粹禍首,為人類自由與尊嚴寫下可歌可泣的一頁。
在6月6日D-DAY來臨之前,駐守在英國的英美法加等國聯軍,個個雖然興奮,卻心情沉重,因為未來生死未卜,極可能有去無回,然而為了自由、民主與人權,且在盟軍統帥艾森豪的精神激勵下,人人均以能參與此聖戰為榮。當艾帥一聲令下,數千艘戰艦大砲齊轟後,登陸艦快速駛向諾曼第海灘,將士們在槍林彈雨中冒死奮勇前進,許多官兵不幸中槍紛紛倒下,一時血染沙灘,讓海灘瞬間變成人間地獄,天地同悲。
在《搶救雷恩大兵》電影中,米勒中尉奉命率領一班士兵搶救雷恩,來到一座小鎮找到雷恩,雷恩說他不能棄同袍於不顧,米勒於是決定與英國傘兵合作,共同死守橋頭堡,面對比自己人多又有虎型坦克做先鋒的德國黨衛軍精銳部隊,米勒一行人與傘兵毫不畏懼,與德軍展開激烈巷戰,大部份人不幸壯烈犧牲,包括米勒中尉,最後只剩下雷恩生還,完成上級交代任務,實在是可歌可泣。雷恩晚年帶領子孫在米勒墓前喃喃自語:「我這一生是否活得有價值,值得你們捨身相救?」
每年的6月6日是諾曼地登陸(D-Day)紀念日,依照慣例,各國政要都會在諾曼地舉行慶典,以紀念當年光榮戰死的盟軍部隊。6年前,70週年紀念日,有超過300名來自英美法加的老傘兵來到法國諾曼第,重演當年跳傘降落法國的情景。
▲為了向D-Day致敬,美93歲101師老兵再次空降諾曼第。(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當年雙方退役軍人在諾曼第相會,彼此抱頭痛哭,感慨生命無常,讓愛好和平的民族彼此爭戰,其中有位德軍當年曾用MG-42超高速機關槍殺死數千名盟軍,當天相會時感到懊悔不已。他當年本是愛好和平的年輕人,只因國民有服兵役義務,軍人有服從天職,不得不殺人,可見選舉時大家應該理智,不能只靠激情,以免被別有居心的政黨或政客牽著鼻子走,否則悔之晚矣。
當年這些在諾曼第登陸的盟國三軍將士,前撲後繼,慷慨捐軀,是盟軍最後贏得歐戰勝利的關鍵,他們的英名將照耀史冊,永垂不朽。哪像目前我們有些退役軍人,從以往「反共抗俄」時期的「神勇」激情,如今變只敢抗議竭力捍衛國家尊嚴的小英政府,然而對中國政府,卻噤若寒蟬,是否很荒謬?
之前韓某人曾說:「絕對不要懷疑中共有統一台灣的決心」,既然如此,該怎麼做,他的答案居然是要與人家「你儂我儂」,以為委屈自己就能謀求和平,忘了無數歷史教訓,不知其歷史是怎麼念的!如果委屈自己可以謀求和平,當年希特勒會得寸進尺嗎?張伯倫會下台嗎?國府又為何會敗退到台灣來避難?
當年以納粹德國大軍之威猛,尚且不敢跨海侵略英國,而盟軍反攻法國諾曼第的登陸戰,只跨越比台灣海峽還狹窄的英法海峽,尚且要動用數千艘軍艦與軍機,如今中共的實力能比得上當年英美法加的聯軍嗎?何況當年盟軍師出有名,如今中共有嗎?中國的軍事行動能躲得過現在美日的太空天眼嗎?又能無懼台灣密密麻麻的防空火力嗎?
▲總統蔡英文接受BBC專訪。(圖/總統府提供)
其實目前台灣對中國有何威脅?不像以前國民黨老蔣時代,天天老是要反攻大陸、消滅「共匪」、挑釁人家,強迫台灣人民跟他們一起反共,從不擔心因此遭受人家的報復。目前的小英政府不能也不敢主動攻擊別人,只希望維持自己獨立自主的生活方式,不希望活在沒有自由、民主與人權的環境中,難道不行嗎?當年法國淪陷,許多法國人失去自由後才知自由的可貴,現在的香港不也是如此嗎?誰希望有個不受人民監督的獨裁政府?誰又希望用各種網路通訊時還需要「翻牆」?
瑞士或以色列不正是世界的典範嗎?他們從不主動或故意攻擊別國,也不因為自己國小而怕強鄰,贏得世界尊重,所以二戰時,橫掃歐洲的德國也不敢入侵瑞士;幾次中東戰爭時,以色列一國力戰多國,從未戰敗過,且多次派遣突擊隊到他國搶救人質,贏得世界稱頌。為何我們不能以他們為典範,只想像腐敗的宋朝那樣,不斷向強敵妥協?然而妥協的結果又如何?
邱吉爾也曾說:「勝利不是結束,失敗也不是終結,真正重要的是敢於繼續奮戰的勇氣」、「如果你已在歷練煉獄,請繼續往前邁進」、「偉大的代價是責任」,此與西點校訓「責任、榮譽、國家」互相輝映,所以英美國家能培養許多傑出政治家與偉大軍人,然而當今台灣有幾位政治人物與軍人有如此膽識與格局?其「責任、榮譽、國家」的觀念又何在?苟且偷生活著又有何意義?
總之, 諾曼第登陸76週年給我們的省思是,我們應該以瑞士或以色列為師,莊敬自強,處變不驚,先自助才有人助,三軍也要見賢思齊,日後在關鍵時刻,能為國家與人民福祉,奮戰到底,永不屈服敵人的威脅利誘,而非如某些人一樣,貪生怕死,只會祈求人家施恩。
熱門點閱》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