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鴻源/哈佛學生也好奇的問題,幸福與快樂哪裡找?

▲每個人都渴求幸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鄧鴻源/台大物理博士、文化大學教授。

「幸福」或「快樂」兩字,可能是人生最難的功課之一。每個人都渴望幸福與快樂,但多數時候,壓力和焦慮卻如影隨形。就連看似「人生勝利組」的美國常春藤名校耶魯大學的學生,都對「如何快樂」的答案趨之若鶩。

近年來,耶魯大學教授勞麗.桑托斯(Laurie Santos)開設了一門名為「心理學與美好生活」課程被搶爆,吸引1200個學生前來選修,接近大學部人數的4分之1。開這堂課的老師認為,這堂課會這麼搶手,是因為許多學生一直被家長逼著不斷念書,只顧升學,進名校,以便畢業後能找到好工作,生活因此往往被迫捨棄了幸福。

至於為什麼這門課會如此熱門,桑托斯接受訪問時表示,「學生們想要改變,想要讓自己更快樂、更幸福,也想改變校園的文化」、「有高達4分之1的學生修課,已逐漸建立好習慣,像是更懂得感恩、減少拖延、多與人聯繫,我們實際上正在散播改變學校文化的種子。」

無獨有偶,幾年前,哈佛大學也有這樣的幸福課。可見美國一流學府的學生,也一直被逼著不斷念書,只顧升學,進名校,生活因此往往被迫捨棄了幸福,只是不知那些修了幸福課的學生,最後是否真的獲得了幸福?其實追求生活的幸福與快樂,不在校內,而在校外。

新北市五股鄉觀音山揹水人隊長蘇進雄先生,30年前爬觀音山,到達硬漢嶺時,水喝完了,口渴難耐,此時陌生山友適時遞給他一杯水喝,有如荒漠甘泉,讓他感恩在心,從此下定決心,每星期天每星期天早上6點自費買水揹水上山,倒入硬漢嶺上的觀音亭儲水塔,讓上山時口渴的山友免費享用,30年如一日,落實「飲水思源」的美德,也感動許多山友自動加入揹水行列。蘇先生很謙遜的說,知恩、感恩與報恩的心,就是台灣人的精神。

蘇先生只因30年前山友一杯水就永遠感恩在心,湧泉以報,嘉惠無數山友,也吸引許多山友共襄盛舉,因此自己每天過得很快樂,且因有規律的爬山,時時鍛鍊自己的身體,所以很少生病,更成為兩個年幼子女最好的身教,可說是一舉數得,印證「施比受夠有福」的道理,我想,這就是幸福吧! 畢竟蘇先生就是在生活中,享受助人的同時所伴隨而來的幸福與快樂。

美國詩人亨利梭羅說:「幸福就像一隻蝴蝶,你愈追牠,牠就會愈躲你;但如果你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身上,牠會在你的肩膀上輕輕地停留。」

法國哲學家卡繆也說:「若你不斷尋找幸福,那可能永遠都不會快樂;但若你尋找的是生命真義,那將散發不一樣的光采。」

可見幸福往往就在自家庭園裡,我們卻常常找不到通往庭園的路。我們的教育是否也如此,重理論而輕實踐,不知在現實中落實助人的美德,只是一窩蜂在象牙塔中尋找所謂「幸福」?

熱門點閱》

►  鄧鴻源/人可以因夢想而偉大嗎?台灣與印度樹王的故事

►  經營困難不被體諒,員工怎麼看共體時艱?

►  遇到挫折就想大吃大喝?你也會「情緒性進食」嗎?

►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本文獲作者授權,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