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宗海/美「國安團隊訪問團」訪台 外界質疑「再保證」強度

我們想讓你知道…台灣國安高層認為就訪問時機而言,是展現美國對台海及區域和平與安全承諾的「再保證」,但這樣的保證,外界質疑聲還是不斷。

● 邵宗海/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

在俄烏軍事衝突之際,美國總統拜登突然相當意外地指派了由該國前任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倫所率領一個「國安團隊訪問團」,在3月1日下午來到了台灣。

為什麼作者會賦予「國安團隊訪問團」的名稱,主要是因為這次訪台成員,清一色是卸任的國防或國安的官員,除了由參謀首長聯席會議前任主席穆倫率領之外,代表團成員似乎全部都以國安、國防為主。看起來,對台灣因應中國大陸可能的軍事威脅似有所想了解、也想援助。

▲美國總統拜登指派穆倫率代表團訪台,2日在總統府拜會總統蔡英文。(圖/翻攝自總統府Flickr)

現任官員缺席 台灣處境仍有待改善

曾經有人評論說:美方訪台代表團成員的層級高低,歷來都是被視為台美關係緊密程度的信號燈之一。以這次來訪成員的背景來說,若比較過去同樣性質的團體,的確在「成員成份」上是比較「整齊」;但若計較到「為何沒有現任的美方官員」隨隊前來,當然必須了解台灣在1978年與美斷交之後,就只能看到他們類似我們國軍退輔會的成員前來「送暖」。

如果再把2021年4月前參議員陶德及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等人訪台來說明,發現他們仍都是已退休或不在位的官員,主要在於美台之間沒有邦交,現任官員受到限制不能來訪。但是卸任官員與現任官員的影響力畢竟有所差別?當現任國務務卿布林肯不可能前來,我們把一批退休人員的來訪卻捧得很高,是否正說明了我們的處境真的沒有我們官方所形容得那麼美好。

▲作者指出,美國幾次訪台人物都是退休人士,包括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此次前來的穆倫以及前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圖為2019年訪台的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美來台目的」說法分歧 前綠委反映「戰略模糊」缺點

若再談到這個團的訪台目的:依我們的國安高層看法,皆認為美國總統拜登再次指派跨黨派資深代表團訪台,背後是具有3大意義,包括:台美新互動模式「快又有效」、展現美國對台海及區域和平與安全承諾的「再保證」、以及傳達對台海和平與安全的「堅定支持」。外交部甚至強調,此行展現美國對台灣一貫堅定支持與重視,彰顯美國對台承諾「堅若磐石」。

但很多官方以外的「目的論」,還是與台北國安及外交團隊的定調有點不一樣的。作者先引述二位曾經是民進黨籍立委的觀察來作一區別:譬如說,前民進黨立委郭正亮認為,拜登此次會派團訪台,可能是因為AIT向美國國內反映,台灣民眾對美國沒有出兵幫助烏克蘭感到不滿,並灌爆AIT臉書,才有訪問團的前來;另一位也是民進黨立委沈富雄則認為,西方世界在烏克蘭危機中的最大問題,就是過去北約不敢接納烏克蘭,所以事發後包含美國在內的所有國家都不敢出兵,原因就是「文明世界不能師出無名,這就是『戰略模糊』的最大弱點」。

若換成今日台海有事,美國想真的軍事協助台灣,又應該怎辦呢?所以沈富雄就認為,當這件美國協助台灣防衛的事不能由台灣來開口,必須由美國、日本主動,因此他才說「五人代表團的到來可能醞釀著朝此方向進一步,就看他們到日本後見了哪些人」,當然也要看他們共同說了什麼話。

美政策轉向「戰略清晰」

作者的看法則是提供另一種角度的觀察:譬如說,也將前來台灣訪問的美國前任國務卿蓬佩奧,在2020年11月12日接受電台節目訪問時,就把美國自1979年以來一貫尊重的「一中政策」,作了不一樣的詮釋,他特別強調說,「台灣非中國一部分」,而且過去35年美國兩黨政府所遵循的政策也承認這件事。此種說法應是改變了傳統的「戰咯模糊」,而是走向「戰略清晰」的政策。表示美國是可以說,但肯不肯說,願不願說,又是另外的考量。

▲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已於3/2晚間抵台。(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其實也有另外兩個例子可以再說明美國內心的真正想法:首先是2021年5月3日在英國倫敦出席G7外長會議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接受了英國《金融時報》一項訪問時特別強調:美國將一直支持「一個中國」政策。

這個「將一直支持」的說法,是有政策「持續」的含義。而且對中國來說,這是美國在兩岸政策上開始採取了典型的「戰略清晰」的立場。另一例,是在白宮掌理印太事務的首任印太事務官坎貝爾,也在同一年5月4日在英國由主辦的一場討論會上表示:美國不會明確聲明在中國武力犯台時保衛台灣,因為「這樣的做法有重大缺點」。是不是這也證明美國也可以說出自己的立場?

從俄烏戰爭觀察美國協防意願

從上面看起來,美國目前的兩岸政策立場根本是「戰略清晰」,是朝向對台灣是不利的方向,那當我們回頭過來印証台灣國安高層的說法,他們認為就訪問時機而言,是展現美國對台海及區域和平與安全承諾的「再保證」,因為拜登政府今年2月11日發表「印太戰略(Indo-Pacific Strategy)」,再次強調美國將與地區內外的夥伴合作,維護台海的和平與穩定,支持台灣自我防禦能力。但這樣的保證能不能是一個強有力的訊號嗎?當然質疑聲還是不斷。

如果再讀拜登總統在3月2日的國情諮文演說,就會發現:當他嚴厲指控俄羅斯總統普丁誤判了西方、無端侵略烏克蘭,雖公開如何抗擊通膨的計畫,卻也直言「讓我講清楚,我們的部隊不會參與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衝突」。他堅持不派美軍進入烏克蘭參戰,其實就是戰略清晰的表現,先設下紅線,避免與俄羅斯直接衝突。那麼當下一個台海一旦有事,面臨中國大陸的挑戰,美國又怎麼可能會跳躍出兵來台進行軍事協助?

熱門點閱》

►丘美珍/素人總統死守烏克蘭 「澤倫斯基效應」團結全北約!

►宋兆文/基輔民兵死撐前線 俄羅斯踢到「烏克蘭鐵板」

►林忠正/歐美「將俄踢出SWIFT」是「核彈級」金融殺手鐧

►蘇育平/不安全感作祟! 普丁打烏克蘭「恐賠上俄國未來」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邵宗海

邵宗海 邵宗海

政治大學中山所教授兼所長、文化大學教授兼社科院院長、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抱持「只寫我相信而且有佐證的事實」理念寫作。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