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死亡資料。最右欄的總確診百分比數,可做為供疫情進展的參考,百分比數會持續增加。(圖/何美鄉臉書)
●何美鄉/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近日媒體報導: 台灣COVID死亡與確診的時間偏短,這可分兩個面向來求改善:
一、 病人是否太晚就醫?每一位感染者,開始都是以輕症呈現,是否Omicron在輕症正狀態不明顯,且輕症與重症之間的轉折快速?這是醫學上值得研究的議題。
二、 診斷與治療提供的延誤。這絕對須要瞭解關鍵因素為何?用以調整資源。
從上面的表格可以觀察到,有些縣市有相對高的確診率,但其致死率(第二欄)與總人口死亡率(第三欄)卻相對偏低(如桃園、新竹市),除人口結構偏年輕,或年長者疫苗接種率較高外,看是否還其他 公衛措施 (best practice) 可供其他縣市參考?
而那些致死率(第二欄)與總人口死亡率(第三欄)較高的縣市,是否可宣導中重症症狀指標以提早就醫,或調整醫療資源改善之。
在2022年,我們要把COVID的死亡率維持在可能的最低,這是台灣全民的願望。
熱門點閱》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何美鄉」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近日媒體報導,台灣COVID死亡與確診的時間偏短,這可分病人是否太晚就醫、診斷與治療提供的延誤兩個面向來求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