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死亡數倍增速度最快的前八個國家和倍增所需天數。(圖/詹長權臉書)
●詹長權/台大公衛院教授
世界各國開始採用「家用快篩視同確診」之後,都面臨用確診數來判斷新冠疫情走向比較不準的問題,因為快篩陽性者不一定會誠實通報,而且抗原快篩敏感度不足,使得有些快篩陰性其實是確診者。這時候,使用死亡率來補充確診率作為防疫指標之一,是一個來協助判斷新冠疫情嚴重程度必要且適當的防疫作為。因為防疫的終極目的之一在於拯救生命和維持生計,更何人類現在已經有預防新冠重症死亡的疫苗和治療新冠輕重症的藥物可以用來降低新冠死亡率,看死亡率可以讓我們看到整體防疫的成效和找出改善的地方。特別是將統計死亡率的期間,從每天拉長到每週或每兩週之後,更可以穩定的看出一個國家、一個區域、全世界的新冠疫情的長時間走勢和防疫的需求。
為什麼每週或每兩週查看一次死亡人數變化很有用?對於所有有關大流行的全球數據源,每日數據不一定指當天的死亡人數,而是 指當天報告的死亡人數 。由於每天的報告可能會有很大差異——無論死亡的實際變化如何——查看每週的變化是有幫助的。這為大流行在哪裡加速、放緩或實際上減少,提供了一個稍微清晰的畫面。
台灣Omicron發展近似韓國 疫情好壞快慢不是國際比賽
我把台灣、韓國、日本、新加坡等亞洲四國,從2021年5月中旬到2022年6月7日,在ourworldindata所提供的每週和每兩週的新冠死亡人數一年來變化趨勢畫出來,可以顯示前7天或14天每百萬人中的死亡人數(每週或每兩週的累計總數);另外把目前新冠死亡數倍增速度最快的前八個國家和倍增所需要的天數列出來,顯示一個國家的新冠肺炎死亡增長率。
▲台灣、韓國、日本、新加坡2021年5月中旬到2022年6月7日,每兩週的新冠死亡人數變化趨勢。(圖/詹長權臉書)
▲台灣、韓國、日本、新加坡2021年5月中旬到2022年6月7日每百萬人中的死亡人數。(圖/詹長權臉書)
從一週和兩週為觀察區間的每百萬人新冠死亡數的時間變化圖看來,亞洲四國的疫情各有各的流行日期、流行和死亡人數的升降趨勢,沒有一個國家和另一個國家完全相似。但是以2022年以來五個多月的這一波Omicron疫情來看,新加坡和日本在流行日期及流行趨勢類似。台灣的Omicron流行日期來得最晚,且流行還在持續當中,在新冠死亡人數的上升上,類似之前韓國Omicron流行期的上升趨勢,死亡率的高峰值也逼近韓國。依照2022年6月7日ourworldindata 資料顯示:目前台灣新冠死亡數倍增速度全球第二快,死亡數翻倍時間:台灣約13天,韓國約81天,新加坡約192天,日本約298天。
從疫情趨勢看台灣,他山之之石可以攻錯,別國走過的路可以是台灣的借鏡,但是台灣疫情未來半年會怎麼走,還是要看我們自己的防疫作為。過去清零政策時期的防疫作法,有許多在因應Omicron疫情上無效、不足、不科學、不人性、違人權的作法當改則改,有效的防疫方式和工具(篩檢、疫苗、藥物)應當使用就廣泛且趕快採用。畢竟疫情發展的好壞快慢,決定在人和病毒的競爭和競速關係,不在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排名關係。
熱門點閱》
►捍衛戰士》F-14當年有多威? 軍事迷淚推等了36年的大和解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詹長權」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疫情發展的好壞快慢,決定在人和病毒的競爭和競速關係,不在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排名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