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虐事件3年來增5成! 積極讓老人投入社會活動

我們想讓你知道…社會支持老人透過社會參與的方式投入社會上各類型的活動,尋求生命永恆的意義,扮演適當社會角色,不再只是被照顧的角色。

● 陳劍賢/美和科大社工所兼任助理教授

在家暴案件中,長輩遭子孫家暴的通報案,三年成長四成四,如加上「家醜不可外揚」不願通報的黑數,老虐事件可能增加五成,老人遭家暴造成「恐懼老年」,已成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

傳統社會「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毎個人常從老人身上獲得寶貴的人生經驗與知識,所以老人在我國傳統社會中很受尊重。然而在現代社會,年輕人常透過網路獲取資訊,老人的社會地位不如往昔。隨著醫療科技進步,生活品質大幅改善,人們的平均餘命提高,讓社會上存在著更多的老年人,被視為無角色的角色,加上傳統倫理觀念式微,老人遭家暴時有所聞。

預防老人受虐事件,筆者建議:

一、建立社區通報機制,即時解決問題:現今老人受虐普遍使用的仍是撥打113,時效上可能緩不濟急,因此地方縣市政府應設24小時的老人保護相關專線,協助受虐老人。

二、加強跨專業團隊間之合作:老人受虐是相當複雜且涉及多項專業工作的議題,因此跨專業領域的合作是必須的。依據《老人福利法》第43條內容,從事老人虐待保護工作的跨領域團隊成員,包括:衛政(醫生、心理師、精神諮商師)、社政(各縣市政府老人保護專責社工)、警政(家庭暴力防治官)、民政(鄰里長)、法政(家事法庭法官)等。建議定期召開老人保護相關會議,精進預防老人受虐發生之知能,以降低老人受暴風險。

三、充實老人保護專業人力:地方政府每位專責人員要負責個案服務、緊急救援安置、行政工作等多項事務,沉重業務量影響老人保護之品質,因此充實老人保護專業人力已是刻不容緩之事。

四、擴大老人照顧公共化,以預防老人受虐:政府與民間團體合作建立公共化的照顧體系,增強長照計畫居家照顧服務功能,如提供交通服務、陪同就醫、外勤服務、個人家事服務、喘息服務等,除讓老人盡可能在自己熟悉的家園接受照顧生活,享有親情倫理及友情溫暖外,最主要是減輕照顧者的壓力,免於老人受到疏忽或語言暴力。

人是群體動物,社會支持老人透過社會參與的方式投入社會上各類型的活動,尋求生命永恆的意義,扮演適當社會角色,不再只是被照顧的角色,才能根本解決恐懼老年的社會問題。

熱門點閱》

►稅收屢創新高人民負債卻也越高 曹董沒說的台灣稅制

►林保淳/台大宣判林智堅誠信破產 無懼政治展現學術風骨 

►劉大年/ECFA成陸制裁重要工具 取消將重創台灣經濟

►GASO稱救人沒得到一句感謝 首頁要人捐款 官網徵未來小說家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聯合新聞網」,原標題〈恐懼老年 已成社會焦慮問題〉。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