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島縣「南相馬市消防防災中心」中展示的緊急避難包裝備。(圖/作者陳怡秀提供)
● 文/陳怡秀
關山、池上強震的衝擊,讓人們開始意識到,「萬一」來臨時,我們有沒有保護自己的能力,是否能迅速做好準備。事實上,沒有所謂的「萬全」準備,但試著多意識到防災觀念,絕對百利而無一弊,比如說在這波討論議題中,「緊急避難包」、「防災包」就成為了熱門關鍵字。311東日本震災後防災意識逐漸提高的日本,又是如何應對呢?
若攤開日本人的「緊急避難包」,會看見什麼?以在311地震隔年獲得優良設計獎(Good Design Award 2012)的「地震對策30品項避難包」為例,內容包括了手動發電機(可充手機、可當手電筒等多用途)、5年保存水、5年保存口糧、食品加熱袋、加熱道具、簡易廁所、鋁箔披風、酒精除菌噴霧、多功能工具(包含小刀、開瓶器、螺絲起子等)、空氣枕頭、眼罩、耳塞、拖鞋、裝水袋、不用水洗髮劑、笛子、坐墊、手套、蠟燭、火柴、布膠帶、雨衣、暖暖包、三角巾、乾電池、口罩、急救小包(棉花棒、紗布、OK繃)、濕紙巾、緊急聯絡本、防災建議叢書等30種道具,重約5公斤,售價為日幣19,800円。
民眾可自製避難包 避難包可分兩層級
避難包當然不只這款,不同業者製作的避難包,金額、容量大小、內容物都不盡相同,而每個人的個人需求都不同,因此有專家建議,民眾可以自製屬於自己的避難包,且重量盡量維持在10至15公斤(越輕便越好),亦可將避難包分成兩種層級——第一次避難用避難包與第二次避難用避難包。
第一次避難用避難包是假定刻不容緩之際,包包是抓了就要逃,所以裡面只能放入最救命的道具,包括(手機)充電器、手電筒、雨具、急救用品、個人藥品、眼鏡、零錢以及最小限度的食物飲品,包包大小也是能輕便就輕便;第二次避難用避難包則是假定情況稍微穩定下來,能夠返家或必須長期進入避難所生活時的必須用品,除了上述的用品之外,再增加禦寒/更換衣物、梳洗用具、更多份量的水與緊急口糧等。
總體而言,避難包內容物大致上可分成三種種類,包括「讓自己在困境中脫身的工具」、「短期內得以保命、讓生活能維持一定水準的工具」與「證件與貴重物品」。在台灣人的意識裡,第一項最容易受到忽略,災害發生時若不幸受困,手邊有沒有破壞性的工具,將成為救命的關鍵;而第三項的證件與貴重物品有諸多不同討論,畢竟避難包裡的東西能少一件是一件,危急時刻,究竟哪些用品才是最重要的,值得再三斟酌。
▲緊急避難包一圖詳解。(圖/翻攝自內政部消防署官網)
避難包也是門學問 材質、顏色都是考量重點
避難包「本身」也是一門學問,材質必須盡量輕便、防水,市售的避難包有些還會使用防火材質,都是事先預想到任何狀況發生時,避難包得堅固牢靠,才不會不小心損壞了,就讓一切的努力變成白搭。此外,避難包也可以選擇顏色較醒目(較容易找到)、材質易反光(夜間時安全)的款式。
意外無法預料 車載式防災箱應運而生
沒有人能預料災難何時、何地發生,比如2017年2月時,日本山陰地區受到豪雪侵襲,在鳥取縣內就有超過600台以上的汽車受困在道路上無法動彈,最長時間甚至高達30小時。有過這樣的例子,就有業者推出了車載式的防災箱(BOUSAL BLOCK for CAR,售價日幣7,344円,),內含了12品項,有七年保存水、七年保存餅乾、攜帶型廁所(大小便適用,防臭、會讓水分變成果凍狀固定)、手持廁所(小便適用,形狀細長可單手手持使用,最多可以將700ml的尿液凝結成果凍狀),3WAY披風(長度及膝、前後貼有30公分的反光帶,夜間也能很醒目,至於3WAY則是指:可防寒、可當雨衣、上廁所時可掩蓋住自己)、手電筒、手套、口罩、高音笛子、暖暖包、水溶性衛生紙、留言板與筆等,而這隻筆也非一般的筆,它能夠在玻璃、車板上寫字,寫在內附的留言板上時,就算潑了水也不會花掉,但是用乾布擦拭後,就能輕鬆消除,都是各種巧思的凝聚。換個場景、地點,防災措施也必須確實到位。
家用品在危急時有用武之地 生活小撇步也能防災
跳脫避難包、防災箱,家庭中其實有許多日常用品,都能在危急時刻派上用場。比如說指甲剪,因為讓指甲保持短短的狀態,能降低受傷機會,同時又可當成簡單袖珍的小剪刀;保鮮膜能當作受傷止血的應急措施,捆綁在身體上可以禦寒,也能包裹在手機或貴重物品上當防水措施,甚至是包在餐盤器具上,就既不用浪費水沖洗也可以保持衛生;還有報紙除了防寒、當火種之外,稍微折一折再套上塑膠袋,便能當成簡單的餐具或裝盛物來使用。日常生活中多吸收這類的小撇步,亦為一種防災教育。
▲保鮮膜在危急時刻,能當作受傷止血、禦寒、防水的應急工具。(圖/翻攝好市多線上購物網)
防災教育不必嚴肅 心境上有所準備才是關鍵
所謂的「防災教育」,不光只是在學校裡一聲令下讓學生躲進桌下的標準動作,在心境上也必須有各種準備。建築顧問公司國土防災技術株式會社於2016年時開發了一款紙上遊戲——「避難行動訓練EVAG(Evacuation Activity Game的簡稱)」,這款遊戲的背景是一座架空的小鎮,小鎮突然遭逢災害(遊戲分為豪雨災害篇、海嘯篇與地震篇),參加者得就自己被分配到的「屬性」,來作出適當的判斷。比如說拿到的屬性卡可能會是:「性別為女性、年齡30代、家庭構成為夫婦兩人,住房位於公寓一樓,和鄰居間的關係僅停留在打招呼階段,目前懷孕4個月,現在的狀態是可能有流產風險所以從三天前開始在家中靜養,丈夫要18時才會回家」等,這類細緻到近乎現實的設定。參加者透過角色扮演,去設身處地為一個架空的人物制定避難計畫,不僅能夠預想求生本領要如何發揮,遇上難題要如何解套,同時亦能激發出同理心。
當然,這類遊戲並不普及,但開發者的心意與精神,無論如何都想介紹給讀者們知道,遇見突如其來的災害,無關年齡、性別、身份,任何人都會慌亂手腳,但只要多一絲篤定(無論實質裝備或心理建設),準備就有意義。沙盤推演不是杞人憂天,防災教育也不需要嚴肅而沉痛,重點激發思考與判斷,就算事件真的發生時,100種準備只有1項起了作用,那僅僅「1」的成功,也有可能是至大的救命關鍵。我們現在就該動手去做。
▲「防災教育」,不光只是在學校裡一聲令下讓學生躲進桌下的標準動作,在心境上也必須有各種準備。(圖/翻攝自Facebook/爆廢公社公開版)
熱門點閱》
►花東強震》胡偉良/台北老屋多 若發生規模6以上地震後果嚴重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想想論壇」,原標題〈【日本想想】避難包裡裝什麼?日本人多面向的防災意識〉。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沙盤推演不是杞人憂天,防災教育也不需要嚴肅而沉痛,重點激發思考與判斷,就算事件真的發生時,100種準備只有1項起了作用,那1項成功,也有可能是救命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