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補習班度過童年 韓國孩童已喪失快樂權利

我們想讓你知道…在韓國,我看不見開心玩耍的小朋友,晴朗的午後,學校已經放學,原本該是鬧哄哄的玩耍時段,但公園的遊樂區、大街小巷都一片寂靜。

▲比起提早學習的孩子,孩童時期越是睡得好、玩得開心的孩子,思維越不受限。(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John Lee/邁睿思資產管理(Meritz Asset Management Co.)前執行長

在美國時,有一天念小學的兒子收到學校發的通知單,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上面寫的不是家庭作業或讀書清單,而是「作業寫不好也沒關係,請讓孩子們有充足睡眠。」

因為韓國父母極度重視教育,學校大概擔心父母會強迫小孩寫完作業才能上床睡覺,害小孩睡眠不足吧!

我很認同孩子必須有充足的睡眠。我還記得小時候都是睡飽後,就到處亂跑、開心玩耍,累了就回家睡覺,因此偶爾沒吃晚餐。越是睡得好、玩得開心的孩子,思維就越不受限。醫學研究指出,睡眠越充足,腦部才會發育,也能發揮優秀的能力。

小朋友先天對每件事都充滿好奇,總想嘗試新事物,每天都會提出疑問且樂此不疲,發現新事物時,就像被磁鐵吸引,以為是玩具,想靠近伸手摸。與朋友玩耍是在鍛鍊體力且學習共處,當小朋友的突發奇想結合知識後,就能啟發他們的創意。

不過,現在的孩子也是這樣嗎?在韓國,我看不見開心玩耍的小朋友,晴朗的午後,學校已經放學,原本該是鬧哄哄的玩耍時段,但公園的遊樂區、大街小巷都一片寂靜。那個時段孩子都去哪裡了?甚至有新聞報導,小學生早上7 點出門後,直到深夜12 點才結束整天的行程回家,如果孩子放學後,沒有回家也沒有到公園玩,那孩子會在哪裡?

答案可想而知,放學時間一到,補習班的接駁車就會在校門前大排長龍等待接送學生,一間補習班結束後會再前往另一間,就這樣每天進行補習班的朝聖行程。雖然我很想將此視為極少數的情況,但事實上絕大部分的孩子白天都被囚禁在水泥建築物中。當身體受到限制時,思想往往也會隨之受局限,對孩子來說和地獄沒兩樣。

在補習班提前學過上課內容的學生,學校上課時都會分心做其他事或睡覺,放學後再次前往補習班,直到深夜才回家寫作業,就這樣每天重複相同模式。

對早已疲憊不堪的孩子來說,根本沒餘力關注周遭事物,也沒時間探索其他事物,在放眼望去皆是競爭者的環境下,一心只想著成為第一名,讓人無比惋惜。

一個聽不見孩童歡笑聲的社會,稱得上幸福社會嗎?那些孩子該從何處學習幸福呢?

▲作者指出,如果家長忽略學習階段,要求孩子提前學習,孩子不僅無法吸收知識、融會貫通,只會視讀書為畏途。(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提前學習是抹煞孩子創意的教育方式

韓國對補習充滿熱忱的主要是家庭主婦,雖然有些家庭的情況不同,但韓國補習風潮主導權在媽媽手上。

也因為韓國主婦對教育過於狂熱,因此形成了一些流行語,例如:對教育極為狂熱、住在江南洞高級區域的母親被稱為「大峙洞媽」;誓言剷除一切阻礙孩子絆腳石的母親被稱為「鏟草媽」;精通補習資訊,帶著其他媽媽一起走訪的母親則被稱為「豬媽媽」等。

不過,這類媽媽大概也有各自複雜的隱情,看見別人的小孩在補習班待到凌晨2點,自己的小孩卻在家睡覺,心裡不由自主就會感到不安。因為鄰居的小孩都去補習班,害怕自己的小孩如果不去就會輸給其他同學,必須花大筆補習費才能稍微安撫心中的不安,認為這是父母應盡的職責。

原本認為韓國補習熱潮很可笑的美國僑胞,回韓國之後卻也逐漸被同化,由此可知,周遭形成的壓力不容忽視。

補習,特別是提前學習,是一種抹煞孩子創意的教育方式。學習有固定的階段,每個階段都有最適合的時期,不過,如果家長忽略學習階段,要求孩子提前學習,孩子不僅無法吸收知識、融會貫通,只會視讀書為畏途。

為了第一名而讀書、為了符合父母期待而讀書,絕對無法感到快樂。想成為具備競爭力的成年人,就該對學習新事物感興趣,懂得自己多加思考,但現在的教育卻把孩子關起來,剝奪了他們獨立思考的機會。

現在韓國大學聯考新增了論述考試,我考大學時並沒有,因此我很好奇有哪些主題。論述是要以有條理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主張,因此可以從中知道青少年的想法,不過,了解實際狀況後,我也大失所望。

首先,考試主題實在讓人難以理解,考生解題的方式也讓我深感訝異,考生並不是在表達自己的主張,而是「學校有想要的標準答案,為了取得高分,會透過補習學習回答的訣竅。」

這論點讓我很錯愕,論述考試是要表達自己的想法,但學生竟然為了寫出大學想要的答案而去補習,這有多可悲。況且,這種教育方式對社會生活完全沒幫助。

偏重死背答案的教育模式,會從兩個方面摧毀孩子的未來,分別是思考受到局限與無法獨立。

▲John Lee所著,《讓你和小孩財富翻身的脫貧思維》,采實文化出版。(圖/采實文化提供)

熱門點閱》

► 上班族日常超地獄 起床多做四件事擺脫厭世感

► 把壓力當成功徽章 大人小孩為什麼活得這麼累?

► 吳淡如/未來沒有混到退休的工作 職業消失是趨勢

► 葉丙成/不許再跟那個講髒話的同學往來!

●本文獲出版社授權,摘自「讓你和小孩財富翻身的脫貧思維」。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