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斌/逢中必反不利於美 華府調降抗中力道

我們想讓你知道…雖然美國與中國因制度不同將進行長期的競爭,但美國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及核戰避險,其逢中必反的政策將調向競爭共存。

▲ 《紐約時報》前陣子一則評論指出,雖然中美間有問題,但雙邊交往將繼續為兩國人民和世界帶來許多經濟的好處。(圖/路透社)

● 林中斌/前華府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講座教授,曾任國防部副部長

去年11月26日倫敦《經濟學人》專文「放棄中國」報導跨國企業紛紛遷離。因為習近平受一言堂團隊的蒙蔽,又昧於國內民意不滿和國際反中圍堵,決策一再失誤。質疑中國崛起的聲浪此起彼落。

中國實況強於表象 多國元首紛紛訪問北京

今年3月9日,美國《外交事務》訪問前中情局的中國專家克里斯多夫.強生(Christopher Johnson)。標題是〈華府高估中國弱點〉。作者描述習近平憑超前的眼光、果斷的手腕,屢破困境。此外,北京曾徹底封鎖情報外洩,國外記者又多被逐出中國,而做負面報導。因此,中國實況強於表象,美方朝野卻誤判。

《紐約時報》2017年5月20日報導:2010至2011年,中情局在中國約20個線民被清除,中情局對中國工作元氣大傷,遲未恢復。

去年10月26日,《外交事務》訪問美國駐華大使Nick Burns。他表示二十大之後,中國會更內向以專注解決社會經濟問題。如今,不只習出訪莫斯科,斡旋伊朗沙地復交,而且法國、西班牙、巴西等各國領袖排隊訪問北京。大使當時的預測和事後發展,對比強烈!反映美國政府掌握中國實況不足。

▲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6日與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法國總統馬克宏會面。(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美不應處處反中 弱化對北京的挑釁

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白潔曦(Jessica Chen Weiss)受聘於美國國務院協助中國政策規畫一年至去年7月為止。去年8月18日,她在《外交事務》發表專文〈中國陷阱〉呼籲美國勿處處反應式抗中,恐將導致兩核武大國相互毀滅。今年2月20日,她投書《華府郵報》〈美國應嚇阻北京攻台而非挑釁北京〉。4月5日,路透社報導,美官方低調處理蔡總統外訪經美東受獎和在美西與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會面。「台美已採取措施,減少對北京的挑釁」。美國國務院對白教授以顧問身分所作的建議顯然並未忽略。

美中交流有益於全球 經濟保護主義對美不利

今年3月11日《紐約時報》編輯群不署名發表評論〈對抗中國誰獲益?〉說:雖然中美間有問題,但雙邊交往繼續為兩國人民和世界帶來許多經濟的好處。雖然中國已是超級強權,它對外關係仍然以經濟為主。它對改變他國社會體制興趣缺缺。華府為國防安全限制與中國貿易,短期有效,長期自損。因為相互採取保護主義,反而不利美國。

3月23日,多年強烈反中的魯比歐(Marco Rubio)參議員在參院演講:〈資本主義未改變中國,中國改變了它〉。他說全球化下,美國嚴重上下分裂。上面是獲利的少數人,下面是廣大困苦的人民。獲利人有兩種:金融業和大企業。他們控制政府。這兩種人又和跨國企業相連。而各國人都有的跨國企業並不效忠美國,卻和市場廣大的中國關係密切。所以,美國政府對中國禁止這、封鎖那,沒有用。

▲ 多年強烈反中的參議員魯比歐前陣子指出,美國政府對中國禁止這、封鎖那的,並沒有用。(圖/路透)

美將調降反中氣勢 持續稱霸全球

以上美國最新的動態勾勒出另類的趨勢:

● 雖然美國與中國因制度不同將進行長期的競爭,但美國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及核戰避險,其逢中必反的政策將調向競爭共存。

● 美國雖然國內分裂嚴重,有自由派民主黨與保守派共和黨左右之分裂,也有上富下貧之分裂,但美國有深厚自我檢討和修正的傳統。美國不會步蘇聯、奧匈帝國、鄂圖曼帝國快速衰落。而將持續舉足輕重許多年。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聯合新聞網」。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