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111學年度起,國中7、8年級增加必修本土語言課程一節課,高中則增加2學分。(圖/教育部提供)
● 曲建仲/台大電機博士
我原本已經說過這個話題可以就此打住了吧!台灣有更多話題需要被關注,我們就不要在這裡佔用媒體版面了!無奈《雲論》的文章〈英語力及科技要追求本土語言也大有益處〉裡有許多謬誤之處,為了避免大家誤會,我只好再回覆說明。
量子科技很重要 是未來台灣競爭力延續的關鍵
近年來量子科技大爆發,量子電腦已經成為半導體之後全球努力發展的新目標,IBM將在2023年實現1,000量子位元(Qubit)的量子計算,甚至計畫在2025年推出超過4,000量子位元的系統,Google甚至設定目標計畫在2029年打造100萬量子位元的量子電腦[1]。
目前大部分量子電腦都是使用「超導體(Super conductor)」製作,Intel則使用更便宜的「半導體(Semiconductor)」製作自旋量子位元,利用傳統半導體製程在12吋晶圓上成功製作12量子位元的「Tunnel Falls」量子晶片[2],而且可以達到95%良率,成功整合半導體與次世代量子科技,歐美先進國家無不努力朝向先進科技努力。
由於「量子力學(Quantum physics)」所描述的是原子級的微觀世界,與我們一般生活的空間所感受到巨觀的古典力學完全不同,如果國高中生從小只接觸到傳統的牛頓力學,未來長大了要再學習量子力學非常困難,因為人類容易被自己從小學習的內容限制了思考模式,長大後很難再跳脫出原本古典力學的思考框架,對未來發展量子科技會產生很大的限制。
▲ 如果國高中生從小只接觸到傳統的牛頓力學,長大要再學習量子力學並不容易。(圖/記者林悅翻攝)
因此歐美先進國家開始推動量子教育擴展到國高中學生,例如: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與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OSTP)正在努力與工業界及學術界建立「國家Q-12教育合作夥伴關係(National Q-12 Education Partnership)」準備培訓教材和實驗工具,並且計畫將量子教育擴展到全美的國高中學生[3]。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重要的課程是不是就一定要「強迫必修」?
在台大電機讀博士班的時候,我利用課餘時間把所有讀過的理工課本重新整理,用淺顯易懂的方式描述整理出一套教材,給文法商學院的大學部與研究所同學上課使用,因為是設計給商學院的同學,而商學院的同學從國中畢業之後就不接觸物理化學了!所以我設計的課程只要具有國中理化的程度就可以看懂,因此非常適合國高中生研讀。
如果在高中的時候能夠有這樣的課程,可以讓學生在高中的時候就可以了解將來大學與研究所裡的電機系、資工系、機械系、材料系、化工系是在學什麼的,讓學生可以了解自己的興趣,避免科系選擇錯誤轉換跑道浪費時間,因此「科技通識教育」或「量子科技課程」對國高中生的幫助很大,那麼是不是因為這個理由就把它列為「必修」?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我知道高中生的課業壓力已經很重了,如果把這些科技通識教育或量子科技課程列為必修那會壓垮他們的。況且並不是每個人對科技都有興趣,即便未來是人工智慧與量子科技盛行的世界,完全不懂科技的人很難競爭,但是教育必須適性、適才、適所,因此只要「選修」並且適當的以「線上」的方式輔助引導,讓有興趣的人來學習就可以了!
▲ 中學生的課業壓力已經很重了,若把科技通識教育或量子科技課程列為必修,恐怕會壓垮學子。(圖/新北教育局提供)
本土語言很重要但不必「強迫必修」 人文素養更不必用「強迫必修」來達成
語言及文化當然需要傳承及保存,傳承及保存文化的方法有很多,我的每篇文章都再三強調:文化部提出具體保障措施,規劃七大執行策略,加強耆老訪談、齊備各語語料庫及資料庫平台、廣辦全國性競賽、各類型營隊及推廣活動、培育母語家庭、補助法人及民間製播影視音節目及數位內容產製、強化國家語言教學資源、發展多元數位科技開發應用等。學校將本土語言定為「選修」,讓有興趣或有需要的學生可以擁有學習管道,都是非常恰當的做法。
我相信歐美先進國家也是這麼做的,美國有把本土語言列為「必修」嗎?韓國有六種本土語言,但是韓國有把本土語言列為「必修」嗎?每個地區都有文化需要保存,「強迫必修」不是文化傳承及保存的唯一方法。根據11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文化部主管預算總計達212億元,為文化部有史以來公務預算編列數最高,這個錢必須花就是因為我們需要人文及文化素養,每年200億是老百姓辛苦的血汗錢,什麼叫「給個小藥就夠」?
世界頂尖的理工人才大多都很有人文及文化素養,這是基本常識,但是世界頂尖的國家都規定本土語言強迫必修嗎?為什麼全世界只有台灣用「強迫必修」來傳承及保存文化?為什麼「反對強迫必修」就是「沒有人文及文化素養」?就是「本土語言死掉也無妨」?我也反對科技通識教育或量子科技課程列為必修,難道我也「沒有科技素養」嗎?難道我也覺得「科技教育死掉也無妨」嗎?
▲ 傳承及保存文化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加強耆老訪談、齊備各語語料庫及資料庫平台等。(圖/翻攝攝自教育部閩南語動畫網)
台灣人不論會不會講本土語言都有台灣的人文素養!
我從來沒有說過「語言及文化不需要傳承及保存」,更沒有說過「本土語言死掉也無妨」,所以這些話是誰說的?我要再強調一次,我從來沒有說過些話,我相信台灣任何一個知識份子都不會這樣想,更不會這樣說,那麼這句話到底是誰說的?為了拉攏更多外國朋友支持自己的觀點,就對外國朋友「造謠」台灣人說「本土語言死掉也無妨」,是誰在破壞台灣的國際形象?
更誇張的是,故意用前一句我說的話「語言只是溝通的工具」,接後一句造謠的話「本土語言死掉也無妨」,這樣做是什麼用意?還讓外國朋友瞪大眼睛,下巴掉了下來,用不可思議的眼光表達你說的是真的嗎?台灣人怎麼會這麼奇怪?讓外國朋友「誤以為」台灣人輕視本土語言及在地文化,造成他們心中所想不形於色,也一定覺得這個人怎麼這麼地低俗,還真心希望在外國朋友的眼裡,台灣人不會有一天淪為這樣的負面形象。
這樣的負面形像到底是誰造謠出來的呢?到底是誰這麼地低俗呢?別忘了我曾經戲稱英語會造成「智力衰退、加速老化」,就被批評這絕對不是理工專業該有的特質,那「造謠」出別人沒說過的話,在外國朋友面前搬弄是非「誤導」外國朋友破壞台灣的國際形象,難道是知識份子該有的特質嗎?
▲ 「不會本土語言的人」並不等於「沒有人文及文化素養」。(圖/民進黨提供)
容我再建議一次,千萬不要再「造謠」台灣人輕視本土語言及在地文化的論調拿到國外去說,或許有人不在乎自己的形象,但還請照顧照顧台灣的國際形象吧!難道國際形象不是一種軟實力,且攸關整體的台灣競爭力嗎?
請不要把「學習本土語言」和「人文及文化素養」畫上等號,更不要認為「不會本土語言的人」就「沒有人文及文化素養」。台灣人不論會不會講本土語言都有台灣的人文素養!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強調本土語言的復興傳承是很好的政策
韓國人幹嘛還堅持說韓語,因為韓語是大部分韓國人都聽得懂的語言,因此使用韓語可以最有效率的達成溝通的目的,就好像我們說華語一樣。先進國家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都強調本土語言的復興與傳承,這是很好的政策,我個人肯定且支持,所以我才會再三強調:文化部提出具體保障措施,規劃七大執行策略,是非常恰當的政策。請問先進國家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把本土語言列為「必修」嗎?韓國有六種本土語言,但是韓國有把本土語言列為「必修」嗎?為什麼全世界只有台灣用「強迫必修」來傳承及保存文化?無奈舉證歷歷,視者仍然不見。
話說回來,英語科技、本土語言當然都有用,當然也都和職場競爭力有關,這個不必問職場老將就可以談。我的確說了「與職場競爭力無關的本土語言」這句話,因為我定義的職場競爭力是讓台灣的企業走上國際舞台在全世界發光發熱,這個當然與本土語言無關,但是我忘記了或許每個人對競爭力的定義不同,所以很抱歉我錯了!張董事長當然不會說出本土語言必修會怎麼樣,因為他的時間都花在如何讓台灣的企業打國際杯,如何讓台灣的企業走上國際舞台在全世界發光發熱,而不是像我們在這裡花時間寫文章討論一門課應該選修或必修這種象牙塔裡的小遊戲,現在明白國際杯和小遊戲的差距了吧!
▲ 英語科技、本土語言都和職場競爭力有關。(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學習本土語言當然是對的,我也說過如果時間允許,每個人都應該多學一些語言,可以提升智力、延緩老化,最好所有本土語言都學起來,這個我完全認同,能夠同時學會八種語言更是讓我羨幕不已,問題是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選了這個就只能放棄那個,不是每個人都這麼優秀可以同時學會八種語言,所以大部分的人只能取捨,人生原本就會面臨很多「選擇」,所以本土語言「選修」合情合理。
蔬菜水果奶蛋魚肉都有用 請讓大家自由「選擇」
我再三強調「支持本土語言,反對強迫必修」,應該把選擇的權利留給學生和家長。這個意思很明確就是「蔬菜水果奶蛋魚肉都很重要,請讓大家自由選擇」。這麼簡單的意思我相信任何一個人都懂,怎麼會被語言專家扭曲成「因為我們要吃奶蛋魚肉,所以減少了蔬菜水果的攝取,奶蛋魚肉真是該死」?這是語言專家該有的水準嗎?還是我的華文太差?到底誰才是假冒的營養學家?
至於本土語言能讓台灣的高齡者延緩退化、甚至痴呆症出現癥狀平均可晚四年,這對台灣的長照支出可是「上千億」的效益。坦白說,雖然我的英文不太好,但是這篇論文我看來看去都沒有「上千億」這個數字,哪裡來的「舉證歷歷」?
Bialystok, E., Craik, F. I., Green, D. W., & Gollan, T. H. (2009). Bilingual minds.
Psychological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 10(3), 89-129.
▲ 如果問醫生如何「提升智力、延緩老化」,會聽到建議可能有多運動、多吃蔬菜、飲食多樣、睡眠充足。(圖/Pixabay)
我們如果問醫生如何「提升智力、延緩老化」,會聽到建議可能有多運動、多吃蔬菜、飲食多樣、睡眠充足,恐怕不會有學習本土語言這一項。原來引用幾篇學術論文,就可以為台灣創造「上千億」的效益,這麼優秀的人才應該推薦升任行政首長,台灣現在發展半導體產業正需要「上千億」的資金呢!
學習任何東西都需要天份是常識 不需要問語言學家
至於「學習本土語言需要天份」是基本常識不需要問語言學家,更不是什麼「新的語言學研究發現」。隨便去問問身邊的學生和家長就可以了,不只學習語言需要天份,學習工程、數理、藝術、天文、地理、歷史都需要天份,我自己就是因為對語言沒有天份,學了一年的日文連五十音都記不起來,所以我能理解媒體報導學生和家長的苦處[4]。
我在外商公司工作,曾經遇到有美國同事第一次來台灣,第一次聽我們講閩南語,在完全沒有人教他的情況下,竟然能夠聽懂我們在講什麼,還反過來問我們這一句是不是這個意思?把我們一票人都嚇到了呢!講到這裡我也只能承認自己的短處:我對語言的學習沒有天份,當然我知道對於能夠同時學會八種語言的優秀人才來說這是很難理解的。
這個話題就此打住,我也不想再回應了!但是請不要再把「支持本土語言,反對強迫必修」說成是「沒有人文及文化素養」,更不要再「造謠」台灣人說「本土語言死掉也無妨」,在外國朋友面前搬弄是非「誤導」外國朋友破壞台灣的國際形象。
▲ 到底是本土語言救台灣?還是英語科技救台灣?就留給時間去驗證吧!(圖/記者姜國輝攝)
我還是那句老話:我們都是為了台灣好,我們也都支持本土語言,只差在選修和必修而已。要向誰學習?該怎麼選擇?我相信大家有智慧做出正確的判斷,不必政府用法令強迫,請把選擇的權利還給我們。到底是本土語言救台灣?還是英語科技救台灣?就留給時間去驗證吧!
【後記】以上內容對事不對人,我們還是必須感謝台灣許多教授們對推廣本土語言所做出的努力與貢獻,同時我個人也感謝這位教授的發文,讓大家聽見不同的聲音。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不是每個人都這麼優秀可以同時學會八種語言,所以大部分的人只能取捨,人生原本就會面臨很多「選擇」,所以本土語言「選修」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