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支票!補助私大學費 恐怕拉低大學與大學生競爭力

我們想讓你知道…台灣要提升大學的辦學素質,要用經濟的誘因促進競爭,學校、老師與學生都要接受挑戰,而不是用學費補助的方式,讓大家繼續白天打瞌睡,晚上打電動。

▲ 行政院長陳建仁21日拋出高中職學費全面免費政策。(圖/記者許敏溶攝)

● 沈政男/精神科醫師

執政黨日前宣布將補助私立大學學費,每人每年補助兩萬多,一年經費上百億;此外,私立高中職也會免學費,經費也要幾十億,兩者加起來,一年總共要一、兩百億。

補助私立大學學費絕對不是當前最急迫的民生政策,至少長照補助遠遠更重要。為什麼不把這一、兩百億,拿來補助外籍看護聘雇?或者繼續提高安養院、全日機構補助?

問題不在學費 在競爭力!

三不五時都會看到的大學國際排名顯示,台灣只有一所大學勉強排進一個世界大學排行榜的百大名單,至於在其他榜單,台灣最好的大學在亞洲也只能排到第29名,遠遠落後大陸、香港、新加坡、日本與南韓。大學競爭力不如別人,你說十年、二十年後,台灣的競爭力會是如何?

▲ 台灣最好的大學在亞洲也只能排到第29名,遠遠落後鄰近的中國、香港、新加坡、日本與南韓。(圖/記者許敏溶攝)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台灣因為廣設大學,年輕人想念大學的幾乎都念到了,高中升大學比例將近百分百,高職升大學比例也超過八成,請問,有誰因為太窮而念不起大學?大學助學貸款申請比例逐漸降低,已跌破兩成,而助學貸款畢業後償還時間約五年,負擔也不大。也就是說,以台灣目前的經濟發展程度,大學學費,即使是私立大學,都已經相當便宜,大家都負擔得起了。然後你還要撒錢補助私立大學學費,請問用意何在?

在經濟學上,就等同於一種教育券,跟什麼振興券類似,以政府花費來刺激景氣,但因為政府預算有限,挖東牆補西牆的結果就會相互抵消。

在教育上,公立大學低學費的誘因,對高中生是一種激勵,讓他們更用功,才能考上便宜又優秀的大學,但補助私立大學學費以後,低學費的誘因降低,當然用功的動機就會削弱了。考了個位數分數,也能上大學,而且還低學費,高中生為什麼要用功念書?先去大學玩四年再說!而辦學不力的私立大學,因為學費補助,讓不念白不念的人進來念,只會繼續降低他們的競爭力。補助私立大學學費的經濟與教育意義何在,必須先做分析,而不是用什麼,「窮人就不能念大學啊?」那一套社會正義的理由撒錢。

▲ 公立大學低學費的誘因,對高中生是一種激勵。(示意圖/ETtoday資料照)

事實上,如果要補助私立大學學費,應該以高額獎學金的方式,鼓勵大學生用功,不只可以減免學雜費,還可以拿到生活費、創業基金,這遠比齊頭式補助學費,連不念書、被三二也得到學費補助更合理。英美國家的大學為什麼辦得那麼好?就是用獎學金鼓勵學生念書,而不是大家都免學費。台灣當前大學教育最大的問題,是大學沒錢、教授低薪、學生愛念不念,使得大學與大學生競爭力日益低落,而不是什麼窮人沒錢念大學啦!

大學生休退學比例是多少?16%。因為沒錢繳學費嗎?因為念得沒興趣!

有人說:「有了大學文憑有助於找工作!」

錯了!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已經低於專科畢業生了。念大學就是一種通識教育,對就業未必有幫助。

▲ 念大學就是一種通識教育,對就業未必有幫助。(示意圖/ETtoday資料照)

我實在難以想像,偌大一個國家對於大學教育的理念、目標與政策,竟然貧乏衰弱到這樣的程度,只能想到補助學費。

事實上,進到校園就知道,當前大學辦學最大的問題,就是即使是最好的公立大學,還是充滿了公家氣息,沒有私人機關的活力與企圖。台灣要提升大學的辦學素質,就是要用經濟的誘因促進競爭,學校、老師與學生都要接受挑戰,面對更強大的競爭,而不是用學費補助的方式,讓大家繼續白天打瞌睡,晚上打電動。

如果要講社會正義,為什麼不去補助私立小學、私立國民中學的學費?為什麼富人子弟可以念私立小學,窮人家的小孩不能,這公平嗎?

到底台灣教育何去何從,應該要先想清楚,而不是為了選票胡亂撒錢,又降低大學與大學生的競爭力。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沈政男」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沈政男專欄

沈政男專欄 沈政男

1968年生,台中市人,台大醫學系畢業,精神科醫師,曾獲時報文學新詩首獎、梁實秋散文首獎等二十項文學獎。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