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brina/賴清德跟人民很有距離 多聽年輕人心聲!

我們想讓你知道…為什麼我們喜歡王義川?因為我們覺得他很親近。下一次選舉,沒有川流不息車隊可以炒熱選民熱情的話呢?賴清德應該要傾聽除了老黨員以外年輕人的聲音。

▲ 2024民進黨總統大選開票之夜,賴蕭配宣布勝選,賴清德與蕭美琴上台向台下支持者致意 。(圖/記者李毓康攝)

● 作者/我是 Sabrina,我思故我在

剛才看到新聞,潘孟安說賴清德要開始展開巡迴全台競總的「感恩便當會」,這我沒意見。

但是只聽老黨員的話,卻不聽已經大量流失的年輕人的聲音,我覺得這對民進黨而言不是好事。

這讓我想到,一年多前,上一次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之後,賴清德為了參與黨主席的補選,也曾經舉辦過巡迴全台灣的「檢討會」,我去參加的是「高雄場」,當時我也有在粉專上分享過。

但是實際上我沒跟大家說的是,其實我到了現場,是被拒絕在門外的,因為現場的工作人員告訴我:「活動是『限制黨員』才能參加,現場的椅子已經坐滿,不對外開放。」

我說:「我站著就可以了,我不用坐椅子,可以讓我旁聽嗎?」

我站在旁邊等了超過10分鐘之久,工作人員一層又一層的往上詢問,最後才有人用對講機告訴入口處的工作人員,答應讓我進去。

入口處有一個維安檢查長桌,他們檢查我的包包,我的包包裡面放了一張A4紙,上面寫了我想要提問的問題,內容是關於「中小企業疫後補助貸款」。

入口處的檢查人員,除了警察之外,另一位是黨員,他穿著民進黨的外套,他沒有問過我,就把我的那張紙打開來看,問我這是什麼?

我說,那是我想要提問的問題,如果有時間的話,我希望能夠問賴清德副總統,我想陳情疫情期間中小企業在審核補助時遇到的困境,以及我們對於「疫後貸款」的需求。

那位黨員跟我說:「那張紙他們『要沒收』,不能帶進去!」

我很驚訝的問:「為什麼?」

他說:「不能帶任何文件進去。」

我說:「我的問題必須要看紙上的數據才能表達,因為我沒有記得很完整。」

他說:「提問的時間很有限,不一定會點到你。」

我說:「沒關係,如果有機會被主持人點到的話,我再發言。」

▲ 民進黨在2022年九合一大選慘敗後,曾經舉辦過巡迴全台灣的「檢討會」。(圖/記者呂晏慈攝)

後來那位黨員把我的紙交給上級去審查,我真的很擔心他們不讓我把紙帶進去,經過了5~6分鐘,才有其他民進黨員拿著我的紙走回來,交回給在維安站的黨員說可以帶進去,我才拿回我的A4紙。

通過嚴格的審查後,我終於可以進到現場了,我站在會場的最後面,一個多小時我全程用站的,因為我知道我沒有椅子可以坐,結束後我真的是腰酸背痛。

我是最後入場的,我入場後沒多久,就聽到歡迎賴副總統入場的聲音,全場起立鼓掌歡聲雷動。

仔細看看我周圍參與的人,90%都是超過60歲的,所以我顯得很突兀,而且我又是站著。

可能是因為我看起來明顯,反而讓主持人在前幾個問題就點到了我,我就是在高雄場說「我是民進黨第三代支持者的那一位」。

發言的時間只有1分鐘,我很簡短的把問題說完,也因為我的問題資料很完整,所以我提問後,有其他民進黨的黨員過來找我,他們想要更清楚的記錄我提出問題的內容,我直接把手上的那一張紙給他們了。

以我是一個年輕人,我想要反應意見,都是如此的困難,而且其實我是被擋在門外的那個人,拜託給入場機會後,還不見得有機會可以被主持人點到,就算有機會發言,時間也只有1分鐘。

在這個難得可以跟賴清德面對面的場合,9成以上都是超過60歲的人,年輕人要如何表達自己的意見?連我是有一個小有流量的粉專,我都沒辦法,我怎麼可能在這個場合說我是Sabrina,誰理你!

其實我覺得從上一次賴清德的「全台巡迴檢討會」後,到這一次即將開始的「便當感恩會」,我覺得賴清德跟選民之間的距離,尤其是年輕人 一樣非常遙遠!

▲ 王義川的「川流」,點燃支持者的熱情。(圖/記者賴文萱翻攝)

為什麼我們喜歡王義川,為什麼王義川可以點燃選民支持者的熱情?

因為我們覺得他很親近,我們可以在直播中看到他,有問題他馬上回答回覆,我們覺得王義川就像是大哥,猶如親人朋友一般。

當然不論是總統或副總統都有其包袱,但是是否可以因應時代做一些改變?

下一次選舉,沒有川流不息車隊可以炒熱選民的熱情,要如何跟年輕選民對接上呢?

賴清德應該要傾聽除了老黨員以外年輕人的聲音。

【補充:我為什麼要去到現場的原因】

有網友說:「為什麼不透過網路陳情?為什麼一定要去到大拜拜的現場?」

我的回覆如下:

你確定有網路陳情管道?會有回應?你知道疫情期間,企業等了「疫後貸款」超過兩年嗎?前後總共封了三年,中間有多少家撐不過去已經倒了?

其他國家都解封了,我們台灣的疫後貸款都還沒有任何訊息,甚至是解封了,才有疫後貸款,你知道這有多可笑嗎?

企業就跟一直領不到津貼的醫護人員一樣,等不到政府的回應,所以我必須去到現場,才有機會當面跟中央領導者提出陳情,他們辦檢討會不就是這個目的嗎?我們去到現場為什麼要被拒絕在門外,而且連「紙」都不能帶進去?

▲ 疫情期間,企業等了「疫後貸款」超過兩年。(圖/記者周宸亘攝)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我是 Sabrina,我思故我在」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