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市警局為降低交通事故,前陣子在鳳山、苓雅及三民區新增6處科技執法設備,2月1日正式啟用並開罰。(圖/記者賴文萱翻攝)
● 王安溪/自由撰稿人
最近,有關高雄市三多一路與武營路科技執法的訊息在社交媒體中瘋傳,指出未依「停」號誌停車將遭罰款,僅能右轉的路口,如未依右轉指標打方向燈也遭罰款。一段僅4分鐘的影片顯示,違規車輛超過20台。高雄市政府回應此舉是為了讓用路人看到「停車再開」號誌 , 確實養成停讓的習慣。但民眾不解的是 ,「 重罰 」是維護行車安全的萬靈丹嗎?
筆者所在的新竹市部分道路以畫線引導行車進入規定左右轉專用車道,但仍有路段走著走著就莫名其妙地變成左(右)轉道,直行即受罰,宛如「行車地獄」。不想行政院為了改善「行人地獄」之名形象,投入約5.7億元補助各地建置科技執法。然而,2023年1至6月全國執法件數超過89萬件,若每件最低罰鍰為600元計算,罰鍰總額超過5億元。這引起民眾質疑是此舉是為了「行路安全」?還是在「搶錢」?
科技執法有利安全? 還是有利罰鍰?
根據資料顯示,每年數百億的交通罰款收入中,分配比例為各縣(市)政府75%,各處罰機關24%,而實際繳交國庫僅有1%。這是否意味著交通罰金已經成為各地政府「紓解財政」的手段,而其中的24%是否也成為警察們的「績效獎金」,甚至有可能與不法檢舉者形成「不義產業鏈」?
▲ 前立委邱顯智2021年提出,交通罰鍰應該用來改善交通號誌、道路設計、人行道等設施,而非強化執法設備。(圖/記者屠惠剛攝)
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2021年提出,交通罰鍰應該用來改善交通號誌、道路設計、人行道等設施,而非強化執法設備。他指出,交通事故死傷連年攀升的元凶在於交通部長期疏於修訂罰鍰分配辦法。舉報件數、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受傷人數竟呈現同步成長。
自2008年至2020年,舉報件數從1039.6萬增至1,464萬,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雖下降,但近三年再度攀升,受傷人數更是驚人增長達113%。邱顯智質疑,單子開越多,傷亡人數越多,這樣的現象難道合理嗎?交通部門應該研究如何提供使用者一個安全的交通環境,而非設下天羅地網的攝影機來處罰人民!
交通事故的背後,更應該找到根本原因,透過改善號誌、道路設計等基礎建設,提高行車環境的安全性。政府有義務教育並引導人民遵守交通法規,但這不應成為一場彼此對立的戰爭,更不應縱容檢舉成為一種不當手段。唯有透過建立民眾信任與政府溝通的橋樑,共同追求道路安全的目標,才能締造和諧的交通環境,而非以持續地製造對立與仇恨啊!
▲ 交通部門應研究如何供用路人一個安全的交通環境,而非設下天羅地網的攝影機來處罰人民。(圖/讀者提供)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交通部門應該研究如何提供使用者一個安全的交通環境,而非設下天羅地網的攝影機來處罰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