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工這份職業最難的不是如何陪伴人、改變人,而是我們背負了別人的人生。(圖/記者林悅翻攝)
● 吳政杰/嘉義市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理事
看到很多社工學分班打廣告,把社工環境與待遇包裝得很好聽,但當過社工的人都知道這是個很大的坑。保母有證照又如何?證照能確保人品、人格嗎?可見證照不是唯一的標準。當了社工之後才會知道這份職業最難的不是如何陪伴人、改變人,而是我們背負了別人的人生。
社工服務的是人不是KPI!
社工要一天到晚與處於環境變動混亂的服務對象接觸,很多服務對象生活在暴露風險的環境中,無法控制。其實要改變一個人的性格是需要數月至數年的時間,但社工被要求背數十個個案,還曾有輔導老師問過我:「我聯絡OO單位的社工很難,他經常不在,社工都很忙嗎?」這是常見的,之前我還陪社工同學下班後到夜市發宣導品,更別提有多少社工紀錄打不完只好回家打紀錄的(更不能接受的是打紀錄還不能算加班,難道紀錄不是工作的一部分嗎?)高案量、高行政的工作型態,社工有辦法做到頻繁訪視嗎?
曾有學生一夜之間父母因故無法返家,學生被房東趕出去,我獲得線報,為了找失蹤學生,我、社會處社工跟學校輔導老師一起跑去無人破屋一間一間尋找,學生可能怕被尋仇不敢應門,快放棄的時候無意間聽見動靜,我們才破門而入發現學生,從早上處理到下午直接去開會,下班才有時間吃同事幫忙買的午餐。只要有一個個案環境充滿風險,就要耗費許多時間處理,除了個案以外,還有找時間串連司法、警政、醫療、社區、學校等所有涉及的網絡共同合作,更別提還有開不完的會、處理不完的行政、寫不完的紀錄以及辦不完的活動,這就是社工的日常。
▲ 開不完的會、處理不完的行政、寫不完的紀錄以及辦不完的活動,就是社工的日常。(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我不了解兒福聯盟收出養的服務,但對一線社工的我們來說,如果以一周訪視個案一小時(社工案量那麼高,事實上很難一周訪視一小時),但個案一周的生活環境卻有167小時,我們何德何能有能力與另外167小時我們無法掌握的風險抗衡?如果個案對我們有所隱瞞就更困難了。我有好幾個輔導的中輟生在輔導初期找不到他們中輟的關鍵,隔了好幾個月、甚至幾年後才得知原來當初他們父母之一有外遇,這是他們的家庭秘密,全家聯合起來隱瞞我們,那我們該怎麼辦?
社工是在第一線背負他人生命的人,需要的是體制的支持,而不是將壓榨社工視為理所當然,訂定不合理的KPI,我們要服務的對象是人而不是KPI,應當要有專業自主性與專業裁量權,提供社工必要的協助。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減輕社工案量 放寬結案期程
我認為:
ㄧ、案量上限與行政量取得平衡:社工常常需要應付寫不完、格式很難寫、寫完對社工一點都沒有幫助的各種報表以外,社工十八般武藝都要會,例如海報設計、送餐、剪輯影片、擔任粉絲專頁小編、美工、美術,以及辦很多活動顯示組織有在做事等。我們單位初期人力匱乏,我承接不少行政量,但我們跟個案會談需要一顆冷靜的腦與有感覺的心,我以前常常邊個案會談同時煩惱著行政要怎麼做、太晚回去會不會別人都下班我無法完成彙整等而難以專注,有時候甚至為了臨時交辦限時下班前完成的行政而會談需要改期。聘請一個社工,社工就要包辦行政工作、設計師工作、會計工作等,未免也太精打計算了吧!行政可以分為一般行政及專業行政,一般行政指的是取代性高的行政及庶務,應該由專門處理的行政人員處理;專業行政指的是需要有專業才能規劃並執行的行政,涉及社工專業的行政可以維持,非社工專業應該由專業的人處理。另外,檢討個案量,確保服務品質。
▲ 前立委邱顯智曾表示,過去社工界長期存在的薪資回捐不斷變形,讓原是鞏固社會安全網的第一線社工,淪為被欺壓的對象。(圖/記者陳凱力攝)
二、應放寬結案期程:我有時候聽到有些助人工作者一個月訪視一次、兩次的,這到底做的了什麼?根據研究顯示,諮商成效不在於諮商學派,在於諮商關係。如果沒有讓社工與個案建立穩固的專業關係,個案有可能把社工放在心上,進而願意改變嗎?再說,我們不應該只是問題解決的角色,社會工作兩大任務「改變個人使其更適應社會環境」、「改善社會環境使其更適合人們生活」,以發展歷程來說,要促成一個人心性與人格的改變,不僅需要投入「時間」 ,也要有「歷程」的概念,時間是一種關係與改變的堆疊、歷程則是一個人的成長往往是走兩步退一步的狀態,當時間有足夠的堆疊及歷程有紮實且「穩固」的變化,發展才能順利,更何況是那些環境持續變動的個案,這更為困難達成。我聽到有社工被長官檢討案開太久沒結案,連為什麼訪視個案要兩小時而不是速速去速速回都要管,真是夠了!希望這個體制可以看清現實,給社工足夠的時間與空間,沒有短期見效這種事情。
先顧好社工身心安全 社工才有辦法照顧好別人
最後,我想說,助人不一定為快樂之本,而是承擔許多責任、壓力、他人的期待、自我期許。社工是背負他人人生的工作,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不要說發生遺憾了,光是服務個案很久但他沒有改變,社工就常常自責自己無能,但有些個案的環境已經惡化到無法抗衡時,我們只能降低傷害避免惡化。而社工的快樂很簡單,只要因為我們的出現讓個案有改變,我們就會覺得做的一切都值得。
▲ 有些個案的環境已經惡化到無法抗衡時,社工只能降低傷害避免惡化。(圖/視覺中國)
我看到有些社工處境很艱難,年紀輕輕很資淺,實習的時候沒有遇到一個好的督導,實習過程就對自己很沒自信也沒學到什麼,影響他後來當社工的自信;而督導呢?以前可能也沒被好好督導過,工作已經忙到要死,都自身難保了還要再接實習生。成為社工後帶著一股熱忱與理想工作,但看到組織內長官不懂專業亂指使干預社工的專業判斷,而不是多問一點以及多支持一點、然後不合理的政策與指標也限縮社工的工作方向、然後沒有專業的(外聘)督導給予專業的指導及支持、薪水低、甚至有一人社工單打獨鬥的,看到留言後很灰心想離開社工界。
我有一個同事說:「以前我覺得我是個很爛的社工,我從實習到當社工後一直沒學到什麼,原本我想要轉行,但我想給自己一個機會,所以來到這裡。來到這裡後,我才發現其實我也不差,而且我有問題,大家都會跟我討論;我遇到挫折時,大家也會幫我分析跟鼓勵我,這裡的督導也都很專業,會讓我知道我哪裡做得好、哪裡可以再怎麼改進,我來這裡後才覺得我是有價值的社工」。
跟大家分享這個故事,希望每一個社工都能有機會認同自己是好的社工、都有好的職場環境給予必要與足夠的支持、資源與尊重。然後,不要再有憾事發生,我有時候需要處理校園發生的憾事,老師們都很崩潰,我能想像如果社工自己服務的個案發生憾事,一定也很難承受。社會安全網不是社工的責任,是所有人的責任,也希望所有社福組織好好檢視未來如何預防,而那位社工,請兒盟多給她關懷,必要時提供諮商及法律資源,把社工身心安全都照顧好,社工才有辦法照顧好別人。
▲ 社會安全網不是社工的責任,是所有人的責任 。(圖/記者戴上容翻攝)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社工不是志工-友善的好厝邊,社工人」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社工是在第一線背負他人生命的人,需要的是體制的支持,而不是將壓榨社工視為理所當然,訂定不合理的KPI,我們要服務的對象是人而不是K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