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冠任/小資族租屋優於買房? 至少先別讓自己走下坡

我們想讓你知道…收入較低的族群要拿出買房頭期款並不容易,對這個族群來說,最重要的不是選擇決定買不買房,而是在他的人生要如何翻轉,或至少不要讓自己越走越往下。

▲ 每人的能力不同,關於要租屋還是購屋,思考重點不在「要不要買」,而是在於你的薪水收入。(圖/ETtoday資料照)

● 林冠任/台東縣身心障礙健康發展協會理事長

看到有小資女寧可花錢租房也不願意買房的報導,詳細看了幾個原因,是有些道理,不過感覺將來的風險隱患還是相當大。

重點不在「要不要買」 而在於收入

每個人的能力是不同的,最重要的思考點我認為不在於「要不要買」這個硬性思考點上,而是在於你的薪水收入、賺錢能力上。

如果你的工作不穩定,或者這份工作不見得能長久,或者是你的工作雖然穩定,但你的月收入也相對固定到老,那麼如果在外面租房,將來只要碰到房東漲租、物價上漲,那麼在是否可以長久住在你想久居的房子,變數就相當大。

一名小資女說,她住的房子總價1,600萬,如果買的話,每個月貸款要4萬,但他的租金只有一半不到,所以是一個很划算的事情,然而如果把立場反過來想,只要碰上房東想要處理房產,不管是房東急缺錢,或是碰上房價高點想脫手獲利,甚至如果是房東年紀已高要分家產,種種都是小資女不可能單方面樂觀想要住到天長地久的一廂情願。

而房貸是一回事,但是房東漲房租又是另一回事,這都是相對未來無法預測的未知數。

▲ 只要碰到房東漲租、物價上漲,租屋族「安居」的期望就會受到衝擊。(圖/記者林敬旻攝)

高收入宜購屋 中低收入先避免走下坡

我認為收入相對穩定且高的族群,是可以用承租的策略,在中高價租金的房子快樂住到老,這些人的收入足以支撐他的價值觀,就如同高收入族群有種種奢侈品理財的不同價值觀一樣,但那不會是收入較低或相對緊迫的族群所能同樣實踐的策略。

當然,收入較低的族群的問題是拿不出買房頭期款,所以只能選擇租房住,而且是租金較低的選擇,也可能被迫就這麼住到老,對這個族群來說,最重要的不是選擇決定買不買房,而是在他的優先順位上應該是深思考慮規劃,人生要如何翻轉,或至少不要讓自己越走越往下。

而在付得起頭期款,也負得起房貸的這一個族群中,我會認為買房相對租房是較好的選擇,因為租房只有使用權,但面對的是漲房租跟日益消耗資產的風險,但是如果買房又買得對,眼光看得準,買房本身就是一種投資,因為雖然有些地段房價慘跌,但也有些地段是年年上漲。

因此要不要買房,還是一生都租房,仍取決於收入,以及你自己未來的願景規劃。

▲ 租房只有使用權,但面對的是漲房租跟日益消耗資產的風險。(圖/ETtoday資料照)

別過早決定走上租屋人生 開源為先

上述提及的小資女的另一個觀點,是把買房的頭期款拿來投資自己,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思考點,如果投資自己有成,不管是留學、遊學、創業、做生意,只要可以成功,將來反賺的鈔票夠多,很少有人擁有足夠的資產卻不買房的。

但那又是另一個思考跟路線了。

個人只是覺得人生不必過早決定自己走租一生的路,因為租一生的風險在於只要年老時,租房出現變動,到那時候年紀已高,許多年輕的想法早已事過境遷,而自己面對的是房東可不願意租給高齡長者的心態,那又是社會現實的一面了。

我會覺得人生該想的是有個願景,規劃人生,讓自己有那個野心跟目標,達到將來老了就是有一個房子,可以不怕被趕、被漲房租,甚至如果房子買得好,處在漲價精華地段,將來在房價高點時,也可脫手賣出改買較便宜物件,而這個便宜物件說不定又是另一個投資思考。

但我也反對為了買房而讓房貸把自己逼到太緊,買房之前要先做的應該是挑戰自己的人生極限,擴大自己收入的水龍頭,水龍頭大了,不管買車買房都會從容許多。

就有很多年輕時縮衣節食打拼創業者,到了中年開始回頭盤點收入與資產,而收入足夠時,想法思考點自然就不一樣了。

▲ 對中低收入族群而言,最重要的不是選擇決定買不買房,而是在人生要如何翻轉,或至少不要讓自己越走越往下。(圖/pakutaso)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林冠任」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