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衰退稅收還超徵 財政部沒有說實話?

我們想讓你知道…如果超徵跟經濟成長沒關係,那就在整人民,用些不合時宜的名目如印花稅、貨物稅、娛樂稅來收稅,用沒經立法的解釋函令來坑稅。

▲ 立法院4日處理《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將原民保留地禁伐補償由每公頃3萬提高到6萬,最終在藍白陣營及兩名民進黨原住民立委陳瑩、伍麗華贊成下,三讀通過。(圖/記者屠惠剛攝)

● 陳峰/讀者

前些日子看到高金素梅為族人爭取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金而努力。禁伐補償為原住民私有土地被政府政策限制使用(如被編為林地、保護地)的補償金,一年一公頃3萬元,提高到6萬元事實上也滿合理的,尤其民眾普遍對通貨膨脹有感。禁伐補償背後守護台灣環境,守護空氣品質,是福國利民的政策,但民進黨立委柯建銘極力反對,說花政府太多錢違反《憲法》,真不知道老柯以為,自己就是一本憲法,還是大法官化身呢?

高金素梅指出,光投資光電的雲豹幫集團,砍樹種電、圈農地種電、廢養魚種電,雲豹幫集團2016年資本額才10萬元,現在呢?市值已經來到100億元,政府光電政策到底花多少錢?各位可想而知,黑金、錢坑是誰搞出來的,而禁伐補償金才區區43.2億元,老柯為反對而反對,讓原住民情何以堪?

為什麼說是區區43.2億元,對現任執政的民進黨而言,只是口袋一摸隨手可得,還記得2022年財政部超徵多少嗎?答案是5,237億元,對43.2億元才0.8%,2023年超徵超過3,600億元(還在持續進帳中)也才0.11%而已。話又說回來,財政部部長莊翠雲說不是超徵,而是實徵數超過預算數,這是什麼道理,乾脆就老實說,是編列不夠嘛!

▲ 2022年財政部超徵額為5,237億元,財政部部長莊翠雲表示不是超徵,而是實徵數超過預算數。(圖/記者屠惠剛攝)

各位想一想:如果編列不夠,那不是為了政績在欺騙社會大眾,果真,財政部認為「超徵稅收很可能是經濟大幅度成長所致,以致相對的綜合所得稅、營業事業所得、營業稅、證券交易稅及財產稅均有增加」。那就讓數據說話吧!就以2023年來看,整年GDP及進出口三項指標全數衰退,然而112年賦稅預算3.07兆竟比前一年2.72兆增加3,460億,預估將再超徵3,700億。經濟率衰退、進出口衰退的結果竟然還是超徵近3,700億,財政部在立院接受質詢時,回答說「超徵與經濟成長率無關!」真不知超徵到底要跟什麼有關?

如果超徵跟經濟成長沒關係,那就在整人民,多在街頭設幾個科技執法?用些不合時宜的名目如印花稅、貨物稅、娛樂稅來收稅,用沒經立法的解釋函令來坑稅,網路名人稅災戶葉揚春,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錢多了,私心就多了,大家想必都能感受到自家附近經常都在挖馬路;令人詬病的數位部,增編13億預算來打詐,但根據刑事局統計,2023年一整年民眾「被詐騙」金額累積高達88.78億元,創史上新高,打詐有成效嗎?真不知身為治安團隊的內政部在幹什麼?既然數位部效率不彰,或許廢掉數位部還可以節省公帑,好好發揮內政部打詐功能。

▲ 數位部打詐成效不彰,2023年一整年民眾「被詐騙」金額累積高達88.78億元,創史上新高。(圖/《ETtoday新聞雲》資料照) 

總之,當黃仁勳帶動AI產業鏈,計畫把總部設在台灣,蘇姿丰也帶著50億資金,來台灣找研發據點,各大科技公司紛紛飛來台灣之際;台灣法稅環境還停留在威權時期。筆者呼籲政治要清明,跟錢有關,跟人民有關,提醒財政部不要為錢整人民,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好好想一想讓稅務解釋函令清澈透明才是人民所樂見的。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