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儂/呼應國土計畫政策說明會:國土計畫落實與天、地、人溝通與協調的重要性

▲▼總統賴清德主持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圖/總統府提供)

▲總統賴清德主持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圖/總統府提供)

李家儂/中國文化大學土地資源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在當前全球氣候變遷加劇的背景下,國土規劃的重要性日益顯現。國土計畫法作為臺灣應對這一全球挑戰的重要政策框架,正逐步推向全面落實。2024年8月20日,內政部舉辦的「國土計畫政策說明研討會」上,內政部部長劉世芳強調了國土計畫法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因應氣候變遷、推動永續發展中的關鍵作用。國土計畫的核心在於統合「天、地、人」的多重需求,通過有效的溝通與協調,實現國土的合理利用與永續發展。

國土計畫與氣候變遷的關聯性:天的考量

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天氣現象,如短時間強降雨和長期乾旱,對臺灣的水資源、基礎設施、農業及生物多樣性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賴清德總統在「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上明確指出,氣候變遷正成為影響臺灣國土規劃的核心因素。在這一背景下,國土計畫法應運而生,旨在通過合理的土地利用與分區規劃,減少氣候變遷對國土的衝擊,保護自然環境,維護生態平衡。

國土計畫法的推動是為了適應天時變化,保護土地資源,減少自然災害的風險。這不僅涉及到中央政府的統籌規劃,也要求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進行具體落實。透過科學的分區規劃,臺灣可以更好地管理水資源、防範洪水風險、保護生物多樣性,進而為未來的不確定氣候提供更強的韌性。

土地利用與農業保護:地的平衡

國土計畫法的核心任務之一是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上進行合理配置,以保障農業、工業、居住等多方面的需求。在「地」的層面,農業用地的保護是國土規劃中不可忽視的重要議題。農地不僅是臺灣糧食安全的保障,更是國家永續發展的重要基礎。然而,由於政府在政策推動中的支持力度不足,許多農地未能得到應有的保護,甚至淪為城鄉發展或產業開發的儲備用地。

要實現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必須平衡發展需求與農業保護。政府應該從多方面提供支持,包括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補助、提升農業技術等,確保農地的可耕作性和水源品質。通過這些措施,可以確保農業用地在國土規劃中得到充分保護,進一步保障臺灣的糧食安全。

溝通與協調的重要性:人的連結

在國土計畫的推動過程中,「人」的因素至關重要。劉世芳強調,內政部在推動國土計畫法時,積極聽取各界的聲音,並與地方政府和相關利益團體進行充分溝通。這一過程中的溝通與協調,不僅涉及政府部門之間的合作,也包括與地方居民、農民、企業等各方利益相關者的對話。

國土計畫法的推動過程中,必須重視社會各界的聲音。地方政府、民意代表以及廣大民眾的意見,都是推動政策實施的重要參考。在這一過程中,內政部需不斷拜會各地方政府,通過舉辦政策說明會等形式,進一步加強與社會各界的溝通。這種有效的溝通與協調,可以消除政策推動中的疑慮,促進社會共識的形成,確保國土計畫法如期落實。

統合天、地、人以創造永續未來

國土計畫法作為臺灣應對氣候變遷的重要政策,涵蓋了從自然環境保護到社會經濟發展的多重層面。這一政策的推動,不僅需要科學的規劃與制度保障,更需要各方利益的有效溝通與協調。通過統合「天、地、人」的需求,國土計畫法將為臺灣創造一個更具韌性和永續發展的未來。內政部作為政策推動的核心部門,將繼續在溝通與協調中發揮關鍵作用,確保國土規劃的如期實施,為臺灣的永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