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安
少子化現象日益嚴重,教育部近年來希望高等院校能夠拓展外籍生和陸生來台就讀的成效也不盡理想,因此造成了私校欠薪、轉介買賣學生問題逐漸浮出檯面,為了有效解決私校招生不足問題,立法院教育委員會特別安排教育部及內政部進行專案報告,沒料到才剛端出退場預警指標及校地回饋機制的兩道政策大菜,就被教育界人士抨擊為財團解套、批評主管機關應「先談責任再談退場」,更引發部分家長開始恐慌,深怕自己小孩就讀的學校哪天就突然倒閉了、後續學業無以為繼該如何是好?
無獨有偶,在金管會陳玉璋主委卸任前,也將風險適足率不足的壽險公司視為一大問題,由於金融海嘯、歐債危機、長期利差損問題嚴重等大環境因素影響,讓弱體業者無法靠增資來強化體質。但金管會在當時一方面以限制投資、加強監管來施壓;另一方面積極推動保單不全賠、保險安定基金差別費率等退場機制,結果造成保戶恐慌及解約潮,在今年六到八月創下了壽險史上最大的業績量衰退,所幸後來因為陳主委下台,有機會讓相關政策重新檢討,否則不知有多少保戶要上街頭,向政府討身家性命的最後一筆保障?
平心而論,行政機關傾向保守、監督的立場情有可原,官員往往擔心一旦為產業找活路、謀發展,就被扣上把關不嚴、圖利產業的帽子,殊不知產業構成的也是民眾、服務的也是民眾,政府若不為所當為、救所當救,總是把退場機制掛在口中,其實受傷害的還是民眾!若是真的願意救私校,包含三限六不條款、不讓兩岸大學單獨宣傳招生等政策限制難道不用檢討?若是真的要公告29所觀察院校名單,不就擺明就是要斷學校後路?若是真的願意救弱體壽險業者,難道不用善盡專業、效法國外,評估專案開放股票、房地產和國外投資上限的自救作法?若是只依照舊有法令作保守解釋、不思革新,不就好官我自為之,誰來當官都行?
我們的政府機擅長談接管、談退場,而不是提出完整輔導措施,幫助產業能夠起死回生,問題是,沒有輔導何來的退場機制?當民間期望政府能夠伸出一支援手來幫助他們,得到卻是見死不救,冷處理的曖昧回應,政府遇到產業發展瓶頸就只談退場,到底是解決問題?還是製造問題?
●作者日安,北市,顧問業。簡介表示,中文系畢業所以愛寫,政治所畢業所以愛管,多一點關心,社會更進步。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