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煒「三心二意」 市場願為K董「夢想」買單?

我們想讓你知道…星宇航空不只面臨創業初期高資本資出帶來的財務壓力,經營者張國煒的「三心二意」也是一個投資者不能忽視的風險。

▲ 星宇航空近期不斷強調,未來會著重在轉機市場生意。(圖/記者廖婕妤攝)

● 張慶華/產經分析師

在9月25日的星宇航空業績發表會上,張國煒再次為市場帶來「航空獨角獸」的願景,試圖為星宇航空即將掛牌上市造勢。然而,對於一個累積虧損已超過百億新台幣的公司來說,星宇航空這次的上市行動,與其說是企業成長的象徵,更像是為了緩解財務壓力的緊急措施。

張國煒的故事自創立星宇航空以來就備受關注,從「王子復仇」到「董座機長」,他的個人形象成為了星宇的重要行銷賣點。但投資者與消費者的觀點不同,一間公司不應過度依賴於創辦人的光環,應從更務實的角度來審視這家公司的財務狀況與市場表現。而張國煒目前的行動,讓人懷疑他忙於家族繼承權糾紛,能否真正專注於星宇航空的長遠發展。

星宇航空的累積虧損與現金需求

根據星宇航空2023年度的財報,該公司雖然在去年首次轉虧為盈,其累積虧損仍高達115億元新台幣。對於一個成立已數年的航空公司來說,這一數字顯示出其面臨的嚴峻財務挑戰。雖然2024年第一季的財報顯示,星宇的稅後淨利達到9億元,淨利率為5.5%,比去年略有改善,但這樣的成績仍遠低於其主要競爭對手——長榮航空和中華航空。

▲ 星宇航空去年首次轉虧為盈。(圖/記者陳雅韻攝)

根據2024年上半年數據,長榮航空的淨利率高達12.4%,華航也有7.2%,這意味著星宇的利潤空間仍有很大改進空間。對於一家規模仍較小的傳統航空公司,無論是客運還是貨運,星宇的市場佔有率與競爭力尚未達到足夠的水準。而這樣的利潤差距,勢必讓投資者更加謹慎考察其未來的發展動能。

必須注意的是,星宇航空需要處理大量的資本支出。根據公開資料,星宇已經支付的飛航設備款超過新台幣253億元,後續還有約230億元已簽約但未支付的款項;此外,星宇還必須支付桃園航空城標售土地的76億元。航空公司的基本開支已經遠大於普通企業,而投資飛航設備與機隊維修/營運/培訓的龐大資金需求,進一步加劇了公司的財務壓力。

為了緩解這些財務負擔,星宇航空計畫在初次上市掛牌前進行現金增資,發行不超過47萬張新股,以每股20元溢價發行,預計募集94億元。這一增資舉措旨在為公司擴展計劃提供資金,但也顯示出張國煒和星宇航空對資金的迫切需求。每年的高額融資行動反映出星宇的資本結構仍然薄弱,未來能否真正兌現「獨角獸」的潛力,始終充滿不確定性。

▲ 星宇航空的增資舉措旨在為公司擴展計劃提供資金。(圖/今周刊)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調度問題與長程航班挑戰

星宇航空在機隊營運/調度的問題同樣不容忽視,從創業之初,張國煒就極力強調星宇航空是「精品航空」,但這一品牌定位與實際營運中的挑戰形成了矛盾。精品航空特別需要爭取商務旅客和高端消費者的喜愛,但對於這些時間敏感的客群而言,星宇的機隊調度缺乏彈性,令其所標榜高端旅程承受不成比例的重大風險。

目前,星宇擁有22架飛機,年底計畫增加至27架。雖然這個規模在短程和中程航線上尚能運行,但在東京成田、吉隆坡、宿霧等航點,星宇都曾發生嚴重的故障誤點事故;對於長程航班,尤其是北美航線,星宇的機隊安排更顯得格外吃緊。目前星宇每周在洛杉磯和舊金山航線各自有30班往返航班,更有新開設的西雅圖航線,然而僅依賴5架A350-900飛機來支撐這些長程航班的運行,一旦有飛機出現問題,後續航班的連鎖延誤和取消幾乎無法避免。

最近的鳥擊事件更加暴露了星宇航班調度的脆弱性,導致星宇連續三日航班延誤或取消。相比之下,長榮航空和華航擁有更大規模的機隊,使它們在調度和營運都具備更高的靈活性,能夠迅速地應對突發事件。星宇想爭取更多商務旅客和高端消費者,卻難以滿足這些乘客為了國際會議、貴賓招待的極高準時要求,延誤風險與缺乏調度手段,使得星宇的「精品航空」形象尚未穩固即備受挑戰。

▲ 2023年5月6日,星宇航空班機延誤,大批乘客夜宿成田機場。(圖/翻攝「星宇航空 討論區 STARLUX Airlines」臉書社團)

財務壓力對消費者與投資者形成雙重考驗

星宇航空的品牌定位強調「精品航空」,以高品質服務吸引商務旅客和頂級消費者,進而爭取投資者的青睞。然而,此一定位需要公司在財務和運營上保持高度穩定,以支應奢華設備與精緻服務的開支,還有擴充機隊與服務據點以滿足頂級消費者的準時、舒適需求。

對於星宇來說,不僅需要提供更穩定和可靠的空中服務,如何在擴展國際航線的同時,解決機隊規模不足和調度問題,將會是擴大市場佔有率與保持精品品牌定位的關鍵。

然而從營收數據來看,星宇難以保持長期高速成長同時支持其願景。即使星宇航空2024年8月的營收年增率達到驚人的60%,實際上是基於較低的基期效應所產生的結果。而星宇的兩大競爭對手正在加速拉開差距,長榮航空8月合併營收達199.27億元,年增9.66%,連續三個月創下歷史最高單月營收;華航8月營收也達到177.46億元,創下歷年同期最高,貨運收入更是達到了53.07億元,增幅達24.26%。

▲ 星宇航空在疫情結束後繳出的成績單看似亮眼,但長榮和華航的穩定成長顯示出它們在航空市場中更具韌性和競爭力。(圖/星宇提供)

這表明,雖然星宇航空在疫情結束後繳出的成績單看似亮眼,但長榮和華航的穩定成長顯示出它們在航空市場中更具韌性和競爭力。面對財務壓力、調度挑戰和激烈的市場競爭,消費者都想知道,星宇是否能夠在未來保持這樣的高速成長?而張國煒目前分心於家族繼承權的爭奪,使得投資者對他是否能全力專注於星宇的長遠發展產生了更大的不安。

張國煒的三心二意與經營重心的分散

星宇航空選擇透過「多元上市」方案掛牌,這是金管會為鼓勵具潛力但尚未實現穩定獲利的公司上市而推出的機制。雖然多元上市為星宇打開了資本市場的大門,但也表明其目前仍未達到傳統上市的盈利標準。這樣的上市方式或許能夠短期內為星宇注入急需的資金,但也讓市場對其未來的營運風險保持高度警覺。

但在過去幾年裡,星宇航空不只面臨創業初期高資本資出帶來的財務壓力,經營者張國煒的「三心二意」也是一個投資者不能忽視的風險。自2016年被排擠出長榮集團以來,張國煒便頻繁捲入長榮集團的繼承糾紛之中,2024年更數度發起針對長榮集團高層與遺囑執行人的訴訟,試圖爭奪長榮海運及巴拿馬長榮國際的經營控制權。

▲ 張國煒的「三心二意」是投資者不能忽視的風險。(圖/民眾提供)

這種「一邊經營星宇、一邊訴訟長榮」的策略,無法不讓人懷疑張國煒是否真心專注於星宇航空的發展。他目前在兩個戰線上的交替操作,不僅讓外界對他的意圖產生疑問,也可能分散他在星宇航空上的精力,進而影響公司的長期穩定發展。對於一家年輕的航空公司來說,專注與穩定的領導是成功的關鍵,而張國煒的這種「雙線作戰」模式,很難讓投資者對其未來充滿信心。

事實上,儘管張國煒在訴訟中獲得了一部分遺產,但這些資金與星宇的資本需求相比,僅僅是杯水車薪。根據星宇的財務報告,累積虧損與未來幾年可預期的資本支出接近500億元,顯然不是他個人遺產可以解決的。張國煒需要一面爭取更多的張榮發遺產,並通過現金增資與上市來籌集更多資金,但市場不一定會樂見其行動。

對於投資者來說,衡量一家公司的價值,最終仍需回歸到其實際的財務狀況和市場表現。考量實際盈利能力,星宇航空絕非市場上的佼佼者,但投資者即使願意買單企業的未來成長潛力,在下注前仍然需要看見經營者的決心。張國煒描繪的「夢想」非常美好,可是市場是否願意為這樣的「夢想」買單,仍有待觀察。

▲ 張國煒描繪的「夢想」雖好,但市場是否願意買單,仍有待觀察。(圖/星宇航空提供)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熱門點閱》

►撞死女大生司機稱「看不見」 行人又該如何「被看見」

►國防部電費高達百萬 魯莽發佈新聞稿更是提油救火

►川普宣布不參加第三次辯論 選舉安全與郵政問題受挑戰

►「挺台」已成國際潮流? 勿忘冤大頭「凱子外交」!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