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的資訊壟斷 建立在內容創作者犧牲之上

我們想讓你知道…AI技術的進步為社會帶來便利,但市場競爭的公平性將受到嚴重威脅,這場圍繞AI內容使用的法律戰爭,將將決定未來數位生態的發展方向。

▲▼Google、生成式AI、AI聊天機器人、Bard、人工智慧。(圖/路透)

▲Google因AI技術的使用而遭遇法律挑戰,從Chegg指控Google透過AI搶奪其業務,到集體訴訟指控Google擅自使用數百萬人的資料訓練AI。(圖/路透)

●張瑞雄/台北商業大學前校長、叡揚資訊顧問

近年來,人工智慧(AI)技術的飛速發展已深刻影響了全球數位生態,尤其在搜尋引擎和內容產業方面,AI的應用正在重塑我們獲取資訊的方式。但這場技術革命並非沒有代價,最近Google再次因AI技術的使用而遭遇法律挑戰,從Chegg指控Google透過AI搶奪其業務,到集體訴訟指控Google擅自使用數百萬人的資料訓練AI,這些事件顯示了科技公司如何利用其壟斷地位,重塑市場規則並威脅網路內容創作者的生存空間。

Google的AI搜尋摘要 損害創作者收益、個人隱私

作為全球最大的搜尋引擎,Google擁有強大的市場主導地位,幾乎壟斷了網路資訊的流通。最近線上教育公司Chegg提起訴訟,指控Google透過AI生成的搜尋摘要(AI Overviews)搶奪其流量,嚴重影響業務發展。

過去Chegg依賴 Google的搜尋結果為其網站帶來流量,從而吸引學生訂閱其服務。但隨著Google AI直接在搜尋結果中顯示Chegg提供的內容,許多使用者不再需要點擊連結前往Chegg網站,使其流量與收入大幅下滑。

Google的AI搜尋摘要雖然提高了使用者的搜尋體驗,但卻嚴重損害了內容創作者的收益模式。這讓人不禁思考當Google透過AI技術整合並提供資訊時,原始內容的創作者是否仍能從中受益?這場爭議突顯了AI技術對傳統數位生態的衝擊,讓出版商與內容供應商陷入困境,因為他們的內容被免費利用,而讀者卻不再需要訪問他們的網站。

另一場訴訟則針對Google如何收集AI的訓練資料,根據美國加州的集體訴訟指控,Google在未經用戶同意的情況下,擷取數百萬人的資料來訓練其AI模型。這起訴訟不僅涉及侵犯個人隱私,還關係到版權保護問題。

許多內容創作者,包括作家、藝術家和新聞機構,都開始對AI訓練資料的來源提出質疑,認為科技公司正在「掠奪」網路上的知識和創作成果,卻未能給予適當的補償或授權。

Google辯稱,它的AI訓練資料主要來自「公開資訊」,並符合現行法律框架。但這種說法並未能平息公眾的不滿。許多專家指出,網路上的「公開資訊」並不意味著可以自由使用,特別是當AI生成的內容開始取代原創內容時,這將對內容創作者產生深遠影響。

▼Google辯稱,它的AI訓練資料主要來自「公開資訊」,並符合現行法律框架。(示意圖/路透)

▲▼ AI,人工智慧。(示意圖/路透)

AI發展反映根本性問題 數位生態的重要課題

Google的這些法律挑戰正值其壟斷地位受到美國司法部審查之際,去年8月,法院裁定Google在搜尋市場上擁有非法壟斷權,並正在研究如何限制其壟斷行為。這為Chegg的訴訟提供了強而有力的依據,使AI生成的內容成為反壟斷爭議的一部分。

法律專家認為,這次訴訟的關鍵在於Google是否利用其市場壟斷地位,迫使內容供應商不得不接受其AI服務。傳統的搜尋引擎模式允許網站透過SEO(搜尋引擎最佳化)來提高可見度,但AI生成的搜尋摘要則可能讓網站流量被「截斷」,使內容創作者無法從搜尋結果中獲得流量或獲利。

這些訴訟反映出AI技術發展所帶來的根本性問題,當AI可以輕鬆擷取和重組資訊時,如何確保內容創作者能夠獲得公平的報酬?這不僅是一個法律問題,更是數位生態的未來發展的重要課題。

許多專家呼籲,科技公司應該建立更透明的AI訓練機制,例如允許內容創作者選擇是否授權其內容用於AI訓練,或建立公平的分潤機制,確保原創者能夠從 AI產出的內容中獲得回報。此外政府監管機構應進一步審視科技公司的行為,避免市場壟斷導致創作者生存空間被擠壓。

Google的AI風波,無疑是未來AI應用與數位產業發展的關鍵指標。AI技術的進步為社會帶來便利,但當這種便利建立在內容創作者的犧牲之上,市場競爭的公平性將受到嚴重威脅。這場圍繞AI內容使用的法律戰爭,將決定未來數位生態的發展方向。

▼Google的AI風波,無疑是未來AI應用與數位產業發展的關鍵指標。(圖/路透)

▲▼GOOGLE。(圖/路透)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