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官媒社群製作「海峽雷霆-2025A」海報。(圖/翻攝微博)
●張國城/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主任
解放軍4月初再次宣布在台灣周邊實施大規模軍事演習,一開始沒有特別命名,之後為了宣傳需要,命名為「海峽雷霆2025--A」。本次演習舉行前後,恰逢美中恢復川普上台以來首次高層軍事交流,以及「對等關稅」宣示前夕,雙方關係進入新階段;和最近一次大規模針對台灣的演習,也就是2024年10月的「聯合利劍--B」演習相比,本次演習時間僅兩天,但絕非不重要,仍有若干值得我們注意的地方。
「海峽雷霆2025-A」 4個值得注意的地方
第一、是這次軍演的時間點,正是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才於三月底完成亞洲行的「隔天」。根據公開資訊顯示,赫格塞斯此行的重點,就是針對位於第一島鏈的菲律賓、日本。
中方研判美方有意傳達「軍事重心的佈局,明顯轉移到印太區域」的訊息,認為需要積極對應。然而,赫格塞斯1月24日通過國會投票,截至4月初為止,上任時間並不長;考慮各種行政作業和內部行程,他決定訪問亞太的時間不太可能早於2025年2月底。
若中方在2025年4月的軍演不存在其先前計畫中,象徵解放軍沒有太多時間進行如此規模演習的參謀作業及相關準備,但仍悍然實施演習,代表中方有意藉由此次軍演,表示其海空軍戰備狀況已經達到一個相當高的程度,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集結大量部隊實施演習,且為聯合空軍、海軍、陸軍和海警的跨軍種演習。
其次、本次演習出動了山東號航艦戰鬥群,這是中國國產的第一艘航艦,2024年10月「聯合利劍--B」演習時出動的是遼寧號,這次山東號航艦戰鬥群據媒體報導,接近到距離我24海浬的鄰接區,除了威嚇意義之外,也象徵其不畏懼我方的岸射反艦飛彈威脅。
過去,國人經常認為我方的雄三超音速反艦飛彈可以制衡中國的航艦戰鬥群,甚至認為它就是「航母殺手」,事實上反艦飛彈的效能,受目標的「硬殺」(直接摧毀來襲的反艦飛彈)和「軟殺」(干擾、誤導來襲的反艦飛彈使其失效無法命中目標)能力影響。若要以反艦飛彈打擊航空母艦及其護航艦,海上載台(如沱江艦、光六飛彈快艇)需要在其艦載機先制、遠程打擊下能夠生存至進入飛彈的射程範圍。
另外,港口更是固定目標,因此不宜過度高估其效能。解放軍航艦編隊能如此抵近台灣海岸,代表其自認艦隊整體電戰干擾能力、艦載機精確打擊我岸上目標能力必有相當幅度的提升。
▼解放軍航艦編隊能如此抵近台灣海岸,代表其自認艦隊整體電戰干擾能力、艦載機精確打擊我岸上目標能力必有相當幅度的提升。(圖/國防部提供)
第三、聯合利劍演習側重於模擬對台灣的全面封鎖和登陸作戰。海峽雷霆2025--A則重點演練對關鍵港口和能源設施的精確打擊,以及區域封鎖和制空權奪取。有媒體報導模擬解放軍陸軍以遠程火箭炮,模擬對永安天然氣接收站實施攻擊。
若解放軍開始演練此一課目,除了驗證遠程火箭炮效力以外,暗示解放軍已有自信奪取台海戰區制空權,因為若無制空權,其遠程火箭炮在放列、發射前就極可能遭我空中攻擊所摧毀大部分。
第四、中方演練課目都是我方近幾年來的國防整備所忽略或不及的部分。例如放棄制空、制海的爭奪,將國防整備重點集中於「反登陸」、「城鎮戰」,事實上這些準備,對於中方灰色地點侵擾、台灣關鍵港口和重要經建設施的防護,作用非常有限。中方演習課目的設計,顯然就是針對我方國防建設及戰略設計的短板而來。
第四是文宣戰的強化。本次中方除了記者會、新聞稿大肆批評賴總統和民進黨外,還發布了幾則漫畫,其中一則指出賴總統抓捕某人坐牢,造型酷似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向來中方很少在此類文宣中直接提及或評論台灣內部政治概況。
中方演習越來越強大 台灣國防的首要挑戰
總結起來,中方對台灣的軍事演習無論規模、強度抑或展現出來的指管通情能力,都越來越強大。誠然演習和真正戰爭仍有一定差距,但對台灣的安全威脅絕不可輕忽。
雖然中方若要攻台,「密匿企圖以求達成奇襲效果」仍然是最可能選項,「海峽雷霆」或其他類似的大規模演習,其實和此一原則矛盾。但對其參演部隊的戰力的實質提升作用,仍是台灣國防必須有效應處的首要挑戰。
▼中方對台灣的軍事演習無論規模、強度抑或展現出來的指管通情能力,都越來越強大。誠然演習和真正戰爭仍有一定差距,但對台灣的安全威脅絕不可輕忽。(圖/記者邱顯燁攝)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總結起來,中方對台灣的軍事演習無論規模、強度抑或展現出來的指管通情能力,都越來越強大。誠然演習和真正戰爭仍有一定差距,但對台灣的安全威脅絕不可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