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學生沒有手機就寫不出字 訂不訂報已不是預算問題

文/呂健吉

台北市教育局下令要求各級學校不要訂報,引起台北市一些學校和教師反彈,表示會影響學生閱讀能力和資訊來源。

學生會看報紙嗎?老實說,以大學生為例,是不太讀報紙,自己系上訂了一份報紙,真的很少看到學生從書報架中拿起報紙來翻閱,這大概是網路世代習慣於線上閱讀瀏覽資訊的後遺症

那國中小學生會看報嗎?有需要看報嗎?看報跟閱讀習慣有直接關連嗎?自己在當教育處長時,曾有報紙媒體希望能夠透過讀報來培養閱讀習慣,建議教育處能否統一編列經費有班級報提供給學校的學生閱讀,由於教育處本身並沒有編列此預算,只能告知由學校相關預算決定是否要訂班級報,但圖書館或行政單位的訂報預算由各校行政費用編列支用,由學校決定要不要訂班級報。

有些學校在推行閱讀活動,覺得在晨讀時間閱報除了有助於學生閱讀習慣,更進一步了解時事;我在訪視學校時,就有看到老師教導學生如何讀報,從標題、導言和內容都有和學生討論,似乎可以看到學生對此方式的閱讀學習頗感興趣。

所以,訂閱班級報有沒有助於閱讀,重點不在於訂不訂報,而在於教師能否透過閱報活動讓學生進行文本閱讀。尤其現在電腦資訊時代,有很多的教材過於依賴資訊化,在小學現場中經常看到教師不是拿著教科書做黑板書寫,要求學生對課本閱讀,而是直接教導書商所提供簡報教材,學生是訂著螢幕進行課程理解;而在大學中亦是要求學生繳交電腦檔案資料,學生變得非常熟悉鍵盤輸入書寫模式,對於紙筆書寫愈來愈不習慣也不喜歡。

哲學系考試慣於申論題為主,但在期中考時卻看到有幾位學生寫不到幾個字,問他為何寫這麼少?他說沒有用電腦和手機滑不出字來,更有位同學說,他從高中以來就不曾寫過作文,實令我不可思議,台灣的閱讀及書寫教育是如何進行,難道學生只會考試時劃卡而已嗎

我在愛情哲學的平時作業和期末考要求學生書寫情書,學生卻說,老師我們不流行寫信,更不必說要我們寫情書。學生勉強寫了情書,卻都很簡短,不僅達不到文情並茂的意境,錯字更不在少數。

在今年很意外的收到系上一位同學送給我的一張新年賀卡,這大概是這五、六年來首次收到書信賀卡,大部分都是從臉書訊息收到簡短祝賀的語句。

網路時代中資訊隨時可得,訊息的傳播也在手指滑動中就可快速傳遞,有必要再看報嗎?有必要讓學生去進行傳統的書寫作業嗎?閱讀能力和此兩者有沒有直接關係,這是教育問題,不是經費預算問題,當一個預算在執行或取消之時,請優先考量其背後的政策目的與意義。

在網路時代如何提升新世代的閱讀與書寫能力,尤其從中國文字結構與字義書寫文化中,是否能夠從螢幕上的閱讀和手指滑動中就可取代,是教育決策者應該長思。

●作者呂健吉,輔仁大學哲學博士,華梵大學哲學系主任。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