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范綱皓
高中生初期出來抗爭時,我竹中的學弟也是前幾個跳出來反抗的ㄧ份子。有ㄧ次他們在大太陽底下,要吳思華出來面對,我特地奔回新竹。我媽問我:「幹嘛ㄧ大早跑回家?」我回答:「我要去聲援竹中的學弟,怕他們人太少。」
我已經畢業好久了,他們學號的開頭跟我一樣,但是我是他們的上ㄧ輪。我到現場成為底下的one of them,我很高興。
對於他們挺身而出,我ㄧ點都不意外。其一:竹中本來就是個不服權威的學校,升學不是我們的專長,抗爭才是。學校老師已經找我回去好幾次,演講性別、318學運、審議民主,讓「政治」進入校園。這是竹中的傳統,對社會永遠保持熱情(好像有點菁英,但我並不是說其他學校不關心社會)。
其二:高中三年,我沒有用過歷史課本。我的歷史老師第一堂課就說:「你們不要相信課本,課本都是假的,你們也不要相信我,我說的也不一定是真的。」我現在都還記得。
就我的立場,不管是大中華史觀,還是本土意識史觀,我都認為我們不需要課綱,我們不需要「ㄧ個框架」來告訴我們的學生歷史真相是什麼,歷史沒有真相。
歷史,是要培養學生批判性思考,對任何事都懷疑;歷史,是要讓學生對過往發生的事情有自己的解讀,並且有深刻的反省。
三年的歷史課,我們從來沒有翻開課本,課本都是新的,但是我們讀的書絕對比課本多。我們讀了超多第一手史料,對於同一件史實不同觀點的史料,通常是衝突觀點的史料。老師最常問:「你們覺得有這兩個史料代表什麼意思?」所以我們常常需要被逼得要講話,發表意見。我們不需背歷史,我們是理解歷史。
所以,某個程度我認為爭論課綱是什麼史觀,其實是國族意識型態在背後做怪。就歷史教育來說,教學生從身邊的土地開始認識自己,擁有本土意識,不代表就是「台獨」,但是有人硬要說是「台獨」,要多增加「中華元素」,符合「中華民國憲法」。歷史本來就不該是「掌握現在就掌握過去,掌握過去就掌握未來」的鬥爭工具。
整體而言,看現在部分高中生的抗爭論述還停留在統獨之爭,我就知道我們的歷史教育仍然不太成功,歷史仍然被當成是鬥爭的工具。但是在台灣,特殊的國家狀態,真的很難脫離國族意識的情緒,國族意識總是如鬼魅般的存在,陰魂不散。
所以面對那些宣稱自己是「自然獨」的年輕ㄧ代,每一次的抗爭,國族意識的鬥爭真是再明顯不過,那我們就要承認這個事實。教育部也要承認這個事實,國族認同不是什麼人、什麼組織可以從背後「操控」與「煽動」的東西。
既然如此,「有些人」從對土地的認同,昇華為「難以擺脫」的國族認同,且這個國族認同又包裹著台灣民主發展的「神話」。我們的主政者,檯面上的政治人物,也不斷宣稱「民主」,那你們什麼時候才要把自己當成是ㄧ個民主國家看待?你們什麼時候才要認清,現在已經不是威權時代?
把已經成為統獨之爭的課綱退回,退回後,我們甚至不要課綱了。
●作者范綱皓,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所畢業、青年聯合陣線發起人、自由作家。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網友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