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評】生孩子前請三思!不是所有媽媽都有內建母愛

作者/skyqui

我是社工系畢業的社工師,主修兒保,還沒結婚前就在這類的基金會工作。在我大一那一年,我認識了一個已經畢業在社會局工作的學姊,那天她滿臉疲容得回到學校,找我們的老師討論一個非常棘手的孩子--一個從八歲就學會自殘、自殺、說謊、偷竊的孩子。

我當下聽到十分訝異,一個八歲的年紀,剛上國小一年級,正應該是在學校快樂的跟同學一起玩,要煩惱的事情,大概只有功課太多,書包太重這樣的問題才對。為什麼才八歲,就已經會有這些偏差的行為?而且我繼續聽下去,更令我訝異,當時我學姊來找老師的時候,這個孩子已經十歲了,差不多已經湊滿一本自殺大全了。

聽學姊說,這個孩子從小就是隔代教養,每個假日回父母家,爸爸並不是太管她也不會太理她,而媽媽極度討厭她,雖然沒有真正在身體上虐待她,可是每次她只要一回到家,媽媽看到她就露出鄙視厭惡的眼神,說話尖酸刻薄,只要她不順媽媽的心意,就會聽到她媽媽叫她滾出去,甚至連肚子餓了,想要吃飯,都會被媽媽嫌棄長相醜又胖,吃什麼東西。

所以最後這個孩子,心理壓力大到只要回家吃飯就會吐,吐了就被媽媽罵,回到爺爺奶奶家,由於父親是獨生子,媽媽就只生了她一個女兒,所以婆媳關係也不好,有傳統重男輕女的觀念,所以就算她想努力討好爺爺奶奶,卻總是沒有辦法得到真正的疼愛。

她從小跟所有家人的關係比相敬如賓還冷,沒有人想到要讓她上幼稚園,沒有人要多陪伴她一點,直到上了國小,她的世界開闊了,學校教她的東西她都學得很快,尤其在傷害生命這一塊。

她學會去福利社,便利商店偷美工刀,她學會去鄰居的倉庫偷農藥跟老鼠藥,她學會用窗簾綁住自己,再試著用打火機燒窗簾,直到學校的老師發現她的不對勁,通報了社會局、找來了社工跟心理師,可是這個孩子已經說謊成性了,因為要在她的父母跟爺爺奶奶面前生存、學會演戲,她學會封閉自己,她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誠實,她不知道自己可以把這些心事說出來,更甚,她對這些愛她的表現,視為敵意。

社會局將這個孩子緊急安置在一個教會成立的安置中心,可是才沒安置多久,父母親就出現了,因為這樣的行為讓他們丟臉、沒面子。他們到處找議員、民代施壓,所以不到一個星期,孩子就回去原生家庭,回到那個讓她生不如死的家去。

如果在這個時候,這對父母就能知道自己錯了,並停下自己的行為,或許這個孩子還有一點機會,但是沒有,她回到原生家庭,依舊被媽媽當成垃圾、討厭的東西。

她說她無法忘記,有天晚上媽媽指著她,跟她爸爸說:「你上輩子眼光還真差,這麼醜你也要?還是你家基因差,才會害我生出這種醜八怪。」然後轉頭對她說: 「都是因為生了妳,我的人生才變這樣,妳當初不要出生多好!」

所以她接下來的行為,就是開始劃傷自己的臉,甚至曾經想把鉛筆塞進耳朵弄聾自己。

因為父母的關係,她變成了燙手山芋,沒有一個社工敢接,連在學校裡,因為她的偏差行為也被同學霸凌,而她的事情就只能在同事的閒聊中,帶到她的無奈卻也真的無可奈何。

直到我學姊畢業,當了菜鳥新鮮人,這個爛差事就丟到她的身上。千萬別以為社工有多大的權力或是怎樣,社工也僅僅只能協助,所以學姊最後也只是跟隨前員的腳步,觀察關心。

最後這個孩子,在國小三年級就自殺成功了,這個案子也就結案了。

有些人會說:「媽媽說不喜歡自己的孩子,只是說實話,誠實,要大家不要苛責這不是虐待」。我要說,「對不起,這就是一種虐待,而且是比身體家暴更可怕的虐待。」

這樣的行為就是一種慢性謀殺!

運氣好、夠堅強能順利長大,也不一定就能將心態調整到對的方向。自從我離開育幼院的工作後,有開始接觸保母工作,不難發現,其實現在沒有內建母愛的媽媽還不少,有些是因為剛結婚就懷孕、有些是奉子成婚、有些是真的不喜歡孩子、有的是為了維繫婚姻而生孩子、有些是有了孩子不想殺害生命。

大家都有各種不同的理由,但都是希望藉由別人代替自己給孩子母愛。

有不少朋友介紹這樣的媽媽來找我聊天,聽了很多,她們說:曾經以為這是人生必經的道路,但真的經歷才發現,「自己真的沒有這方面的天分」,為了孩子要犧牲奉獻,她們真的不習慣。

因為還習慣自己是別人女兒的心態,因為還習慣丈夫的呵護,生了孩子之後,要犧牲生活的品質、要放棄自己的隱私、要縮短跟丈夫相處的時間,要忍受一切不是自己想要的變化。

有些選擇折衷的方式叫做「花錢解決」,當孩子年紀小的時候,請保母請家教上才藝課,當孩子大了一點,開始上學,才能換鬆了一口氣。可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體諒女人在婚姻裡這樣的無奈跟心態,所以有些女人,累了、倦了,最後只好捨棄婚姻這一塊。

就連慾望城市裡的夏綠蒂,在電影《慾望城市2》裡,她也在演出這樣的情況:嫁了一個彼此相愛的老公,好不容易求子多年生了一個孩子,這一切明明是自己心中想要的婚姻生活,夏綠蒂還是不快樂。

●作者skyqui,曾任社工。本文刊登已獲作者授權,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