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論壇】胡祖慶/馬習會的得與失

文/胡祖慶(東海大學政治系主任)

如同其他政治舉措,馬習會必然有得有失。在效益方面,它強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可逆」的趨勢。因此,理性政治領袖必須像宋楚瑜那樣表示「不以人廢言」,或是像蔡英文那樣表示「不排除蔡習會」。即使目前在南海問題和大陸針鋒相對,同時屢次表示「厭惡驚奇」的美國也都「樂見兩岸進行建設性對話」。

然而,馬習會是否必然得多於失有待商榷。特別就台灣政黨勢力消長而言,下述兩點值得注意。

馬習會未必有助於國民黨選情

第一,馬習會未必有助於國民黨選情。1996年總統直選以來,主政者屢屢在選前操作兩岸議題,試圖透過聚焦效應(bully pulpit)拉抬執政黨總統候選人選情。然而,除了2004年,當事人全都得到弄巧成拙,求榮反辱結果。

1999年7月,李登輝提出「特殊國與國關係」,次年連戰遇到空前挫敗。2007年6月,陳水扁主導將入聯提案交付公投。次年,謝長廷大輸兩百萬票。相較於前兩次操作,馬習會時間點距離投票日只有70天,來不來得及發酵是個問題,會不會激起反感則是另一個問題。

類似情形也曾出現在美國,1978年12月卡特政府試圖藉由和中國大陸建交確立「歷史地位」,同時做為尋求連任本錢。結果在1980年總統選舉當中,卡特只得到49張選舉人票,遠遠落後給當選人雷根的489張選舉人票。

馬習會或將有助於急獨政黨跨過比例門檻

第二,馬習會或將有助於急獨政黨跨過比例門檻。民調顯示,明年立委選舉原本除了國民黨和民進黨之外,只有同樣投入總統選舉的親民黨有機會跨過5%門檻。急獨政黨藉口馬習會走上街頭,可能因此得到媒體造勢機會,進而跨過門檻和取得立院席次。果真如此,選後兩岸情勢只會變得更難掌控。

類似情形也曾出現在法國。1985年社會黨總統密特朗將國會選制由兩輪投票制改成以縣為選區的比例代表制,極右派民族陣線(FN)因此取得國會席次,在法國政黨體系發展出不容忽視的影響力。論者以為民族陣線坐大,密特朗難辭其咎。現在,馬英九也有機會取得類似「歷史地位」。

選舉失敗可能被解讀成政策失敗

明年選舉,各界普遍對於國民黨選情抱持悲觀態度,馬英九的最後一搏會產生何種效應有待觀察。倘若國民黨的選舉失利被解讀成兩岸和解政策失敗,有識之士或將同聲一嘆。

●作者胡祖慶,目前為東海大學政治系主任。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