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人廣告引起外界熱烈討論。(圖/翻攝自YouTube)
作者/黃世宜(語文教師)
最近除了馬習會,還有一篇工具人的廣告,引起了大家熱烈的討論。從這一場歐洲媒體比台灣媒體更加重視的馬習會,到台灣便利商店的工具人廣告,看似兩個不相干的社會話題,我所觀察到是,在台灣,人的價值不見了。那一個被忽略的、看不見的,人的價值。
前幾天上課,和學生一起製作功課表,教他們怎麼用中文描述自己的一天。看到課表裡,竟然有哲學課,我感到很不解:不是才小學四年級的孩子嗎?才十歲?怎麼會有哲學課呢?
好奇之餘,去找了他們的哲學老師。
我問:「你們在上哲學課?不是才十歲嗎?會不會太小了?」
老師說:「在我們學校,小一就開始上哲學了喔。」
我很吃驚:「小孩聽得懂嗎?康德盧梭斯賓諾莎亞里斯多德?」
老師笑了:「不不不,小朋友的哲學教育,不是我們給他們塞知識。知道什麼哲學家講什麼哲學理論並不是哲學。我們所要培養孩子的哲學態度,是自己能建立自己看待世界與自己的看法:不壓抑,不迷信,不盲目。」
我繼續問:「老師您可以解釋一下,小朋友的哲學教育,實際上是怎麼進行的?」
▲瑞士從小就會教導孩子哲學態度。(圖/達志/示意圖)
這一位瑞士小學的哲學老師回答道:
「我們只是要讓孩子說自己想說的話,不要把話悶在心裡。上哲學課的時候,我不說話,我並不告訴他們什麼是自由。我只是問他們,今天我們來談談自由。然後小朋友會說,自由就是每天可以大吃冰淇淋。自由就是想打電動就打電動。自由就是不用寫功課。但是我不批評他們說得不對、不好或太幼稚,作為一個哲學老師,我不是為了告訴他們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而是讓他們認識自己,自己摸索自己和世界的關係,從小養成不壓抑、認識自己之所以身為人的價值。」
「人的價值?」
「對,看不見的,人的價值。」
當人不再是人,只是一個工具時,愛情就不再是愛情。當人不再是人,只是一個為了達到私利的政治工具,國家就不再是國家。從愛情的需索到職場的低薪,從國家認同的迷惘到呼吸品質的低落,我們觀察到太多所謂「人的價值」,被壓抑、在消失。面對這個危機,我們現在朦朧地感受到,建立起公民邏輯與獨立意識的迫切需要。
而建立起公民邏輯的方法,我們不能期待正規學校的教育制度,因為那太慢,也太遲。我們所能做的是,要建立公民邏輯的哲學教育,從自己本身開始做起。多鼓勵自己與別人參與討論,讓每一個人都能說自己想說的話,多珍惜自己思考的機會,多感受自己每一分鐘呼吸與活著的感覺,這就是了。
▼當人不再是人,只是一個工具時,愛情就不再是愛情。(圖/翻攝自YouTube)
●作者黃世宜,高雄師範大學英語系學士,瑞士日內瓦大學比較文學碩士,目前在瑞士弗利堡大學多語與語言教學研究所攻讀,並在瑞士高中教華語,推動瑞士中學中文教學。專長是文化觀察,寫作,語言教學。本文已獲本人授權同意。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