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崢/畫了2年的「壁畫」 台東馬蘭天主堂牆上的故事

▲▼台東馬蘭聖若瑟天主堂牆上的壁畫取材自《玫瑰經》。(圖/洪崢提供,下同。)

文/洪崢

西元1973年5月,魏主安神父(Fr. Gottfried Vonwyl)正式接任馬蘭聖若瑟天主堂本堂司鐸,初到這個竣工於1958年的古老聖堂,魏神父在忙碌的傳教工作之餘一直尋思靈感,希望能為聖堂內空蕩蕩的牆壁增添一些饒富特色的天主教聖藝創作。

西元1985年5月,魏神父規劃5年一次的回國度假行程。某個豔陽高照的夏日,魏神父前往家鄉琉森州埃比孔鎮(Ebikon, Luzern)附近的哲里斯堡(Gerlisberg)遊歷,順道拜訪興建於1498年的聖安娜隱修院(Kloster St. Anna)。

隱修院角落兜售聖物的小販吸引了魏神父的目光,一本描繪《玫瑰經》的畫冊更讓他茅塞頓開,苦苦尋覓了十二個年頭,馬蘭聖若瑟天主堂的壁畫題材終於乍現曙光。現今85歲的魏神父講起這段往事,臉上彷彿又重現當年如獲至寶的神采,他說:「我一定要把這本畫冊帶回台東,我一定要趕快找人把它畫在牆壁上與大家分享。」魏神父欣喜若狂地買下這本畫冊,返台後立即請已故的協進會會長林明德(阿美族名字 Masing)及相關幹部協助,迅速找到了一個專門為台東各戲院手繪電影看板的畫師。

這位年約50的閩南籍畫師雖然不是教友,卻對這個意義非凡的任務躍躍欲試,表示自己絕對會竭盡心力用手中的畫筆為教堂留下最動人的篇章。他還特別向魏神父承諾,一定會用最先進的原料和技術,讓所有的畫作都能承受歲月的摧殘,在教堂內永遠歷久彌新。數度議價之後,畫師提出每幅壁畫舊台幣一萬兩千元的價格,環繞聖堂共有13幅,總計約舊台幣15萬元。西元1985年月,魏神父在老榕樹下的舊道理廳召集教友共同討論,這件馬蘭開堂以來規模最龐大的聖堂換裝工程隨即展開。

這位中年畫師利用戲院工作閒暇,在廣東路自宅按魏神父託付的畫冊獨力繪圖。魏神父非常掛心繪製進度,三天兩頭就到畫師家中探班。畫師巧奪天工的絕技讓魏神父十分滿意,一幅幅精采絕倫的《玫瑰經》故事栩栩如生地活現於木板之上。目前大家在聖堂內看到的壁畫並非一次畫好,而是畫師每隔數週至月餘完成一幅就用卡車載到聖堂安裝,前後分成13次,歷經近兩年時間才大功告成。當年台東的戲院產業已近沒落,這位畫師不久就被迫另謀出路,馬蘭聖若瑟天主堂的壁畫也成為他的黃昏代表作。

馬蘭聖若瑟天主堂的壁畫創作於西元1987年秋季順利完工,內容取材自《玫瑰經》,包含「歡喜五端」、「痛苦五端」和「榮福五端」等20個福音故事,依次為聖母領教、聖母訪親、耶穌誕生、聖嬰獻殿、賢士尋主、歡聚聖家、耶穌祈禱、殘酷鞭打、捨己愛人、罪婦痛悔、耶穌復活、耶穌升天、聖神降臨、聖母升天、聖母榮冕、迷羊歸棧、茨冠凌辱、背十字架、釘死聖架、信者獲救,2002年10月16日前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Pope John Paul II)頒布新增的「光明五端」則未納入。

▼天主教信友念《玫瑰經》使用的念珠。

時過境遷,人事全非,魏神父30年前從瑞士小鎮帶回的《玫瑰經》畫冊早已不見蹤影,當年協辦此事的林明德會長亦已去世,為教堂留下曠世絕作的戲院畫家也已完全失聯,連姓名都難以考證。唯一不變的或許是這位無名畫家當年向魏神父許下的承諾,30年過去了,他筆下的畫作仍舊新穎如昔,絲毫不見褪色斑駁。大半生都在戲院工作的他畫過無數個電影看板,隨著電影下片,看板也被逐一撤下銷毀,唯有當年因緣巧合為教堂留下的這片聖藝壁畫,默默地陪伴一代又一代的教友見證歲月的足跡。

►►►認識白冷會:【天主教白冷外方傳教會官方臉書專頁】

●馬蘭聖若瑟天主堂魏主安神父(Fr. Gottfried Vonwyl)口述,洪崢(Peter Hong)撰稿,已獲得作者授權提供。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