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時雨/老一輩的「養兒防老」要不得:你會毀了他們!

▲「養兒防老」的觀念,不但綁住孩子,而且讓自己不快樂。(圖/及時雨拍攝,授權使用,以下同)

文/及時雨

廢話不多說,我直接講結論:「在今天這個世代,養兒不但無法防老,還可能會拖累孩子的一生,甚至連自己都得到憂鬱症、加速身心靈的老化,在痛苦中走完剩下的人生。」養兒防老的觀念在今天是有毒的,甚至是有害的!雖然這麼說有點殘忍,但是我想反問所有打算「養兒防老」的爸媽,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你們生了幾個孩子?」

就我對身邊同儕的觀察,現在有相當高比例的年輕人,為了扛起父母親的未來,只好選擇犧牲自己的未來,包括維持單身、不結婚、不買房、放棄社交活動、就算年紀大了依舊住家裡,只為了陪伴年邁的父母親,而自己的世界除了親情,一無所有。

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我用國中生都看得懂的文字解釋給你聽,看看是不是真如我說的這樣:

一、現在的家庭,孩子太少了
過去的家庭普遍是「大家庭」,一個人可能會有五個兄弟、十個姐妹,大家共同照顧父母,讓他們安享天年。然而,現在的家庭幾乎都是「小家庭」,子女一般都是一到兩個。養兒防老是過去大家庭時代的觀念,已經不適合今天的社會。

(備註:養兒防老這句話,出自宋朝陳元靚的《事林廣記》:「養兒防老,積穀防饑。」意指養育兒女,以防未來沒有依靠。)

二、養兒防老其實是一種逃避,孩子無法解決你的人生課題
養兒防老,其實是一種「逃避」的概念,逃避自己年邁時勢必要面對的困境。我發現許多長輩上了年紀後,都會面臨到一樣的困擾:

「我覺得我好老了,眼睛看不清楚,爬樓梯好累,記性變得好差,我想過退休生活,但是卻不知道退休生活應該怎麼過....」

不要覺得荒謬,這是現在非常多長輩心中的矛盾。想退休、卻又害怕退休後自己成為「廢人」;想逃避,卻又不知道能逃去哪。於是,就把所有對未來人生的壓力、困惑以及不確定性,再伴隨著自己這輩子無法完成的願望,一股腦的都交給了自己的孩子。

「養孩子就是用來防老的啊,不然我養你到這麼大做什麼?」

然而,因為這個關於人生的「大哉問」是出在自己身上,所以就算孩子如何孝順,長輩依舊會覺得有種搔不到癢處的感覺。人生最後幾十年的寶貴時間,就在沒有意義的虛度當中結束,內心沒有滿足,就像馬拉松跑到一半放棄的選手一樣,其實心底是懊惱的。

三、孩子只是借用你們的身體出生,他們從來都不屬於你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靈魂,不屬於他的父母;沒有誰的一輩子,是註定為了另外一個誰而活著。

當你把自己的一切都「託付」給孩子的時候,你會發現彼此都很痛苦:他們想逃離,但是又不能逃離。你是弓,他們是箭,過去好幾十年你彎曲了自己,又何苦綁住他們不讓孩子自由飛馳呢?(見文末紀伯倫《先知》的「孩子」篇章)

四、搞不清楚「享清福」的真諦,永遠無法獲得快樂
很多人覺得自己年紀大了、理所當然要「享清福」,但是卻又說不明白自己想要享的「清福」是什麼。事實上,一個人如果天天發呆,是不會感到幸福的,最後往往演變成一邊找孩子麻煩、一邊浪費生命,然後慢慢等死的局面。

要知道,真正的「清福」必須靠自己獲得!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想完成什麼」的人,才可能得到心靈上的滿足與真正的幸福。真正懂得「享清福」的人,是會害怕別人嫌你老的。

搭過捷運的人都知道,老一輩的人往往分成兩種:覺得你「理所當然」應該讓座給自己的人,以及害怕別人覺得你老、堅持自己「還年輕」不用讓座的人。不用懷疑,後者的心靈一定更充實、更有活力,知道自己想要過怎樣的老年生涯,而不是依靠年輕人的犧牲奉獻過活。

五、一旦年輕人扛不住、夢幻泡泡破裂了,老年人也會得到憂鬱症
一個人的年紀越大,越必須懂得一個道理:「你的人生,只有你自己才有責任完全負責。」因此,讓孩子從高中、大學的時候就開始就學貸款、打工賺錢養活自己,其實天經地義。相對的,自己年紀大了,靠自己養活自己,一樣天經地義。

孩子是不可能、也不應該放棄父母的,在大多數情況下,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但是,今天的社會壓力遠比過去要高,要是孩子有個三長兩短、身體出現狀況,或是扛不住壓力崩潰了、放棄了,父母怎麼辦?

我們都知道「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其實人生也是一樣的道理。太過依賴孩子,風險很大!除了孩子會「壓力山大」之外,老人一旦失去了依託,身體老化的速度也會加快,生活節奏面臨巨大改變,很可能會得到憂鬱症、甚至加速骨質疏鬆症的惡化。

六、因為沒人可以照顧,就忘記照顧自己
這也是台灣相當常見的現象:孩子長大了、不需要爸媽「照顧」了,爸媽頓時失去了生活重心,連如何照顧自己都忘記了。「養兒」的心態過了頭,其實也是另外一種變相的依賴!孩子太過依賴父母,會讓孩子無法培養出獨立精神;而爸媽太過照顧孩子,同樣會讓爸媽失去獨立精神。

如果希望自己年紀大了有尊嚴,那麼,你一定要讓自己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聽起來,是否覺得有些寂寞呢?事實上,除了老一輩人的心態要改,年輕人以及國家的長照政策也一樣要改。由於少子化的緣故,很多學校都面臨了倒閉危機;為了生存,最後肯定會將目光指向「年長者」。

我試著預測,未來的台灣會如何改變:

一、結合醫療機構與教育資源的「成人學校」,將會逐漸出現
結合醫療機構、教育、老年照護以及老年津貼的「成人學校」,勢必會出現。它有可能是從「社會大學」轉型而來,或者是透過政府的力量,結合現有的教育體系做出「閒置資源的再利用」。現在流浪教師這麼多,難道沒有辦法找來更多的「學生」嗎?現在的空教室也不少,難道不能拿來教銀髮族如何做網路行銷嗎?

事實上,現在台灣已經有一些「老年學校」存在,不過大多是由宗教團體所設立,並且物資經費極度缺乏(例如松年大學玉里鎮秀姑巒分校)。

隨著台灣逐漸進入嚴重的老年化社會,這類「終身學習」的需求將會急速上升;除了作為社會福利機構外,更重要的一點,是讓老年人可以交到朋友、學到新技能與知識,讓上了年紀的長輩「覺得自己還是很有用的」,教育同時也結合了部分長照的功能。

日本是一個比台灣還要早進入老年化的社會,這方面或許可以多方參考日本的經驗。

二、年輕人如果無法意識到「冷漠的可怕」,會被反噬
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現在越來越多人將自己「全部的人生」放在網路上,一切溝通、喜怒哀樂、噓寒問暖,都透過數位來進行。然而,數位永遠無法取代人與人之間的「真實體溫」,一旦年輕人無法意識到父母親遭遇到的「冷漠懲罰」,將可能造成許多悲劇發生:父母親自我了斷、家庭失和彼此爭吵、冷戰疏離家庭破碎、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長輩如果想靠自己「獨立過活」、不過度依賴孩子,勢必會在生活上遭遇許多問題,例如「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不會使用Google」、「看不懂年輕人的語言」、「不知道臉書哪裡好玩,纏著你詢問」...。

作為孩子,請無論如何都要耐著性子幫爸媽解惑,這不是在幫別人,而是在幫你自己。

三、家人必須成為彼此互助的角色,不能偏重其中一方
孩子成年了,還依賴爸媽成為「啃老族」,無法過得快樂長久;爸媽放棄向上、失去夢想、心態垂垂老矣、一切指望孩子,也無法過得幸福美滿。家庭必須彼此互助,分享不同世代的人生經驗。不要因為年輕人電腦用得好、你用得差,就自慚形穢、覺得跟不上時代。

你們的世代不一樣,迷人的地方也不一樣。

「到死為止,都要學習;不管幾歲,都很有用。」這才是適合今天這個社會的價值觀,養兒不但無法防老,還會害孩子一事無成、讓自己得憂鬱症;唯有改變心態,才能海闊天空。

最後,附上紀伯倫《先知》中談論「孩子」的篇章,提供給全天下的父母參考:

他們藉你們而來,卻不是因你們而來;儘管他們在你們身邊,卻並不屬於你們。你們可以把你們的愛給予他們,卻不能給予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們可以建造房舍蔭庇他們的身體,但不是他們的心靈,因為他們的心靈棲息於明日之屋,即使在夢中,你們也無緣造訪。

你們可努力倣傚他們,卻不可企圖讓他們像你。因為生命不會倒行,也不會滯留於往昔。你們是弓,你們的孩子是被射出的生命的箭矢。那射者瞄準無限之旅上的目標,用力將你彎曲,以使他的箭迅捷遠飛。

讓你欣然在射者的手中彎曲吧!因為他既愛飛馳的箭,也愛穩健的弓。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88論壇粉絲團按個讚!

●作者:及時雨,現為媒體工作者、部落客,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網友參與,投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