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智強/從父親身上,看到的幸福微喜

▲羅智強景仰父親「平凡中的偉大」。(圖/羅智強提供)

文/羅智強

我出生在花蓮,二、三歲就搬到基隆。不久前,花蓮的大陳故事館開幕,由於我曾以父親為主角,寫了一本有關十七歲從大陳島遷來台灣的奮鬥之書《靠岸》,大陳故事館便邀我以「大陳故事」為主題辦了一場演講座談會。

來聽演講的,約一半是大陳鄉親,談聊起來格外親切。而非大陳鄉親的朋友,則也對大陳故事有著濃厚的興趣。

我先從「父親的名字」開始説起,父親「身分證上」的名字叫羅阿玉,但他出生時,其實叫做「羅夏玉」,在夏天出生的他又是長子,在重男輕女的大陳島上,爺爺開心叫他「夏天的寶玉」。

然而1949年國民政府敗退於台灣,也開始駐防大陳島,將之經略為戰略前線,並在大陳島上辦教育。上了學的父親,由於在大陳島「夏」與「何」的發音相同(發音類似國語的「哦」),於是名字卻被校長寫成了「羅何玉」。爺爺和父親都不以為意,認為不過是個名字,而且發起來的音都一様。

但等到了1955年大陳全島遷台,政府要製作「撤離證」,製證人員卻又把「何」看成了「阿」,於是父親在法律上的名字,就變成了「羅阿玉」。

這三個名字,非常巧妙地貫穿了父親的人生。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童年夏玉;烽火年代、莫知何從的少年何玉;遷居來台、打造新生的成年阿玉。由於這個名太過女性化,在後來的人生裡,還造成父親不少的困擾。

在我的眼中,父親是非常偉大的人,不是偉大的那種偉大,而是平凡的那種偉大。

▲羅智強父母經歷物質匱乏的年代,但仍擁有對辛苦甘之如飴的幸福心境。(圖/羅智強提供)

來到台灣後時,無財無地,學歷不高的他,就靠打零工掙溫飽,開中橫、修蘇花、花蓮港擴港、造火力發電廠、建第一殯儀館、蓋建國補習班、築台中空軍機場…全省跑透透,哪裡有零工可打,父親的身影就會在那裡出現。

有一次,我和父親經過國軍英雄館,父親笑笑的說:「你看,這是我蓋的,我還住過這裡喔!」父親所謂的蓋,指的是國軍英雄館起造時,他當過模板工;所謂的住,是那時連住的地方都沒有,當國軍英雄館蓋到第二層樓時,工頭就在二樓隔了幾個小房,讓包括我的父親和母親在內,沒有地方住的工人們棲身,把工地當工寮

當時,父親逐零工而居,身無恆產,所謂搬家,就是背著大草席、拎個大布包,裡面裝著鍋碗瓢盆,從一個工地,搬到另一個工地。真的是所謂的「捲鋪蓋走路」!

「其實,和乞丐也差不多啦!只不過,是有工作做的乞丐!」說到這裡,父親滿佈皺紋的臉,綻開了笑容。

那時候,父親最大的宏願,就希望有一天,可以從「零工」變成「長工」,他不怕辛苦,再辛苦的苦工都不怕,就只怕工作有一天沒一天,賺不到錢養家。後來父親如願以償,應徵到碼頭工人的工作,當了一輩子的扛貨工,直到因罹胃癌才退休。

父親常說,他覺得自己的人生不能說沒有缺憾,但整體上覺得圓滿。他肩膀上扛過的沙袋、土方、石塊、貨物,其實扛起的是一個家庭的生計,三個大學畢業的兒女。

這一本人生之書,我訪談二年,寫作三年,體會甚深,常覺得自己所經歷的人生起落,和他相比,渺小得微不足道。有時遇到一些困難、低潮,但總不免想到父親在風雨裡走過的人生,那麼辛苦,為什麼卻看不到怨懣?相反的,他的眼角總帶著一種淡淡驕傲的微喜,一種對辛苦甘之如飴的幸福心境。

也許,這正是處身物質文明時代的我們,都少了的一份心境。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88論壇粉絲團按個讚! 


●作者羅智強,野台發起人,目前為自由作家,著有《沉默的魄力-馬英九的台北記事》。以上為個人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雲友更多參與,也歡迎網友發表高見,投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