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日軍活埋中國人的圖片。(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文/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復旦大學外文學院訪問學者)
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紀念日,一個月曆上從不標註的日子,卻是許多中華兒女心中一道永遠的傷疤。
今年的這一天,我特地前往南京,到江東門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去憑弔這段慘絕人寰的歷史,在淒厲無比的紀念性警報聲中,沉思悼念。
2015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做出決議,將南京大屠殺檔案(Documents of Nanjing Massacre)列入世界記憶名錄(Memory of the World Register),如今已屆滿周年。世界記憶計畫(Memory of the World Programme)於1992年啟動,目的在保存人類記錄的文件檔案遺產,以避免集體性遺忘,並試圖搶救正逐漸老化、損毀、消失的文獻紀錄,使人類的記憶更加完整。南京大屠殺的史實終獲聯合國官方認可,去年正值抗戰勝利70周年,所有的中國人都同感欣慰。
二次大戰時,納粹德國對猶太人展開種族滅絕式的大屠殺,全世界對此瘋狂暴行均強烈譴責。猶太人大屠殺在世界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相關的史料汗牛充棟,得到眾多世人的矚目,德國也能坦承錯誤改過遷善,努力彌補過去犯下的滔天大罪。
相形之下,南京大屠殺在國際社會上受重視的程度似乎遠遠不如,彷彿僅侷限在東亞一隅。戰犯國日本至今仍在遮掩粉飾,更遑論反省悔悟。南京大屠殺檔案列入世界記憶名錄,日本外務省不只表示極度遺憾,還透過種種途徑提出抗議。
▲南京大屠殺的慘況,被日本媒體記載了下來。(圖/取自Wikipedia)
大家或許有所不知,關於南京大屠殺,兩本英美出版的大型權威詞典不怕得罪日本,早就勇敢做了與聯合國同調的註記。詞典的內容以語文為主,若有相關資訊,通常也只能點到為止,不可能像百科全書一樣,動輒長篇大論。
美國的《美國傳統英語詞典》(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用了46個字,粗略介紹了南京的歷史背景和地理環境,其中13個字提到南京大屠殺,占了近3成的篇幅:it was the site of a massacre by invading Japanese forces in 1937(南京是1937年侵華日軍大屠殺之地)。
英國的《柯林斯英語詞典》(Collins English Dictionary)用了56個字,介紹了南京的地理、歷史、與文化,其中15個字著墨於南京大屠殺。比較不同的是,它把大屠殺的死亡人數定調為30萬:site of a massacre of about 300,000 civilians by the invading Japanese army in 1937(南京是1937年侵華日軍大屠殺之地,約有30萬平民罹難)。
《美國傳統》和《柯林斯》是美、英兩國的大型權威詞典,深獲社會信賴,其地位無庸置疑。南京大屠殺已經過去了近80個年頭,少數的倖存者也正逐漸凋零。日本官方的認錯道歉看似遙遙無期,不過英文詞典作為西方世界客觀公正的第三者,儘管聲音微弱,卻簡單扼要地敘述了日軍這件令人髮指的暴行,靜靜地告訴世人歷史的真相。
南京大屠殺的史實獲聯合國的官方認可,成為全世界共同的記憶,算是給所有中國人一個遲來的公道。We can forgive, but we should never forget. 我們可以原諒,卻決不可遺忘。
▲南京展出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畫像。(圖/取自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網站/新華社)
●作者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