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灣針對年金改革召開國是會議,場外軍公教勞退休人員抗議聲不斷。(圖/記者李毓康攝)
文/藍弋丰
副總統陳建仁親自主導解決年金問題,並稱2018年將是「年金改革元年」,宣示年金改革將從討論階段進入實行階段。
年金問題紛紛擾擾,尤其牽涉軍公教的政黨屬性,便常讓許多人認為:年金是台灣特有的「黨國時代」所遺留問題。其實,並非只有台灣有年金問題,雖然台灣的年金問題,帶有一點特殊政治性,但大體上是犯了「全人類都會犯的錯」,也是全球各國歷史發展過程當中,所產生的共同問題。
到底要如何解決當今的年金問題?那就得先回顧這個大麻煩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如果說2018年是「年金改革元年」,那也得先從年金「紀元前」開始說起。
軍事年金:賴帳募兵帝國滅亡
年金制度源起軍事年金,最早始於羅馬時期。聰明的羅馬軍頭很早就發現年金制度妙用無窮,既有財政功能,又有政治功能。首先,年金其實是種「延後支付」。戰時經濟困難,若以年金方式支付士兵薪水則可「分期付款」,並展延到戰後分擔。其次,在政治上的巧妙之處,在於政權要能維繫下去,士兵才能領到年金,利用這點,等於綁架了部隊,保證了部隊的忠誠。
更卑鄙一點的說法,就是利用承諾未來給予年金以招募兵源,給予軍人低薪,宣稱日後將發給年金補償。雖戰爭是一時,但打仗可是會死人的!戰死者是拿不到年金的,所以這種「賴帳」的方式,可說是大大節省了總財政支出。
由於年金制度把債務潛藏到日後,所以軍頭們逐鹿天下時,喊出年金政策藉以鞏固士兵忠誠,反正沒搶到天下就是一場空,萬一搶得政權,再來思考未來的財政問題。於是,羅馬軍事年金制就在政權爭奪戰中誕生。
凱撒與龐培之爭時,雙方都祭出年金;爾後的屋大維與安東尼之爭,雙方也一樣祭出年金,最終屋大維獲勝。然而,這種政策一旦進入和平時代,軍人沒有陣亡,或是戰爭長期化,無法展延到戰後分擔,那麼負擔就會愈來愈沉重,最終就必須面對年金改革,而辦法也不脫「延退、少領」。像是羅馬的年金改革,就是逐步減少年金,並延長可領年金的服役年限,以減輕稅務負擔。
只是,羅馬軍事年金改革的結果,並非想像中完美。因為當兵的誘因消失導致募兵不足,羅馬帝國只能回頭採行強迫徵兵制,結果「不願役」的士兵士氣低落、經常逃兵,轉而依賴蠻族傭兵,於是軍隊從「羅馬化」逆轉為「蠻族化」,最終造成蠻族倒戈入侵,導致羅馬帝國滅亡。
後世的美國積極研究羅馬歷史,認為羅馬帝國的滅亡主因在於削減軍事年金,使得有羅馬認同的羅馬人不願當兵,最終導致亡國,也因此現今美國有相當完善的軍人退休福利制度,以確保美軍的忠誠與戰力。這也是政府研擬年金改革時,需將軍事年金分離獨立討論的原因,因為,軍事年金事關國家安全與部隊的忠誠。
當然,若是這樣,那麼只有忠誠的人才有資格領取軍事年金,而那些忠誠已經有問題或根本通敵的人就該被全面檢討、取消年金,而非只是罰點小錢了事,這也是年金改革在軍事年金部分應有的思維。
福利年金:賴帳課稅面臨垮台
19世紀之後,年金的概念擴散到軍事組織以外,開始被視為社會福利的一環。但年金用於非軍事組織,卻沒有戰時預期「分期付款」的效果,只是每年不斷遞延,加上成員又不會陣亡,那該怎麼「賴帳」呢?
奸巧的人類馬上想到:就算不打仗,人終有一死,只要把開始給付年齡,根據統計設定在大多數人很快就會死去的年齡,那就行啦!
於是,1875年美國運通建立第一個民間企業退休年金計畫,之後許多企業也起而效法。因為,各大企業很快發現推出退休年金的好處:與軍事年金相同,既有利於招募員工,又能鞏固員工對公司的忠誠,此外,還能移除公司內老化員工,讓他們領錢自願退休,以免妨礙公司發展。
當時,有幸活到60歲者,只有12年平均餘命,所以民間退休金往往設定65歲才能開始領,也就是說,雖然少數個人可能活很長,但平均來說只能領個7年就翹辮子了,對企業而言負擔當然不大。
爾後1935年,美國官方成立社會保險,當時有幸活到65歲者,預期平均餘命為12年,於是,美國政府便把65歲立為法定退休年齡,說白了,就是只想出12年的錢就好;但後來平均壽命逐年延長,1983年的退休年齡,只好從65歲提高到67歲。
再來看看德國。德國的年金制度創始於俾斯麥,在1889年於國家社會主義下成立,政府提供70歲以上退休勞工年金,而資金則來自於對所有勞工課稅。然而,當時德國的平均壽命是70歲,也就是說:俾斯麥根本想完全賴帳!直到1916年,才把起領年齡降低至65歲,也就是預想目標:每個國民平均只給5年。
這就是人類所有年金制度「不能說的秘密」:原本就是設計讓人領不到!年金制度從古至今就是一場騙局,尤其當平均壽命延長,每個人真的都領到了,可國家財政卻必定崩潰,年金制度便面臨垮台。
▲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1891年建構世界第一個社會保險年金制度。(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龐氏騙局:敗給人口老化與高利率
不過,戰後嬰兒潮帶來大量的人口成長,卻給了全球年金制度一個可供支撐的新騙局:那就是人類史上同樣一再被玩弄的「龐氏騙局」老把戲。
所謂「龐氏騙局」,本土一點的說法就是「老鼠會」,就是由「新老鼠」繳錢給「老老鼠」:最先入會的「老老鼠」可憑空拿到一筆錢,第二老的老鼠則由新加入的老鼠補償,就這麼一代補償一代。
德國於戰後便直接挑明年金為「世代間的團結契約」:由年輕人幫老人繳錢,未來的年輕人,再繳錢給現在的年輕人當年金,於是,年金演變成「龐式騙局」。
「老鼠會」的特性,就是「新老鼠」必須是「舊老鼠」的數倍,這個系統才能持續運轉,反之就會立即崩潰。在戰後人口快速成長的年代,每個世代的「新老鼠」愈來愈多,這種模式當然不成問題,可人口豈會無限制膨脹?而今世界各國,從問題最嚴重的希臘、匈牙利,到富裕的丹麥、瑞士,當然也包括生育率還算不差的美國,通通都面臨嚴重年金問題,可不只有台灣而已。
許多人把年金問題推給少子化,但出生率達1.88並沒有少子化問題的美國,年金也一樣面臨33年後即將破產的危機。事實上,從年金的根源探究,就可以知道問題出在人為設立的兩大騙局。
其一,在年金發展的歷史過程中,設計者計畫「賴帳」是個騙局,原本預期許多老人都只領了幾年就會過世,負擔不會太重,但幾十年來醫療進步,人類平均壽命早已大幅延長,使得負擔遠超過當初的精算,可設計者卻不敢承認當初想賴帳的詭計。
其次,戰後人口大量增長,雖賴帳詭計失敗,卻仍得以用「龐氏騙局」支撐,但所有騙局終會爆破,年金騙局當然也不會例外。
雪上加霜的,就是過去經濟高速成長、高利率的年代,年金還能靠著投資收益「複利的力量」來彌補不足,不幸的是全球已進入低利率甚至負利率時代,再也找不到「複利的力量」了。
▲希臘債務危機的真正癥結,就在於年金改革。(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年金制度:全球經濟停滯的肇因
這種年金的設計,不但從最開始就是種欺騙,也存有相當不公不義的成分。年輕人要繳給老人,是世代間的不公平;而那些英年早逝者,生前每個月平白遭扣薪水卻無法享受,只能讓那些長壽者平分,這也是種壽命間的不公平。
事實上,年金制度也是當前全球各國經濟不振、低利率的原因之一。因為真正提供生產力的年輕世代,卻要負擔沉重的年金繳款與其他社會福利,導致消費力薄弱,也無力投資自我、提升生產力,經濟發展當然停滯。
而那些坐領年金的老年人節儉不消費,卻把省下的資金拿去炒作資產,像是以買房收租等方式賺取年輕人的血汗錢,也因此,雙重壓榨下的年輕世代幾無可支配所得,自然造成消費力低落,無論用什麼刺激手段,皆無法解除長期通貨緊縮。
如今,各國的年金改革,連同台灣在內,也只是跟羅馬帝國相同,僅觸及「多繳、少領、延退」的皮毛,卻不敢碰觸「年金是場騙局」的本質問題,不敢誠實認錯,不願向人民承認天上不會憑空掉下錢可以領。
「多繳、少領、延退」只能延緩一時問題,最終總得徹底解決。哪個國家能先找到解答,必定能在全球競爭中占有相當優勢,至於答案何在?從年金「紀元前」的來龍去脈細細爬梳,其實答案已經呼之欲出。
●藍弋丰,台大醫學系畢業,現任科技新報數位內容行銷總監,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 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讀者迴響